分享

云庐·文化‖杨仁恺:中国明代绘画艺术述略(之四)

 艺术馆家 2020-08-15

中国明代绘画艺术述略



 

吴门画派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前面已经说过,按地舆分画派本不很科学,考虑到习惯法,约定俗成,姑妄从之。有很大一部分是把吴门画派的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中的唐、仇二位划入画院,理由是两人的画风近似院体。客观上他们从未进入画院,何得赐以“佳名”?如按此办理,则吴门四家美称,就无法存在。再说唐氏乃南京解元,诗、书、画造诣都很高,仇氏虽不见有诗文传世,但他传世的作品艺术性很高。不必从画格考虑,应注重其实质。所谓门派的形成,吴门四家的羡称,是后人所加,各有其客观根据及其内在联系,并非偶然。也可以说是约定俗成。

文徵明《吴中胜概图》

沈周是吴门四家的领袖,犹如赵孟頫为元四家和王时敏为清六家的领袖一样,没有任何争议。沈氏的卓越成就已在上一节作了介绍,这里,补充他与文、唐、仇的交往,即他们彼此之间从事艺术活动上的事迹联系。由于文献这方面的记载殊少,表面上都说是吴门四家,横向联系除文徵明正式拜师于沈氏门下之外,其余两位尚无明确材料可资稽考。一般认为唐、仇师承的是周臣,与沈氏无关。但在传世的唐、仇作品中,有的与之似乎脉络相通,还不仅仅是由于时代风格所致。自然,文徵明得沈氏笔法固然更为显明些。他们四人都是卓然成家的人物,不可以再逼似一点上去追求,要从总的造型基础去理解,人们受了董其昌文人画论点的影响,一直在师承、皴法、精粗上做文章,他们不敢大胆承认唐、仇受过沈氏的影响,于是在分派问题上不是羞羞答答,就是语意晦涩,充满了矛盾而不能自拔。正如我在前面所揭示出来的那样,不能靠表现形式划分流派,一定要根据作者的造诣,创作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内在实质,它才是属于第一性的东西。

唐寅《柴门掩雪图》

文徵明之正式被承认为吴派副帅,一是出自沈氏门下,亲受指点;二是作品风格得乃师韵味较多。如《盆菊幽赏图》、《溪桥策杖图》等都有沈氏的影响。凡是水墨粗笔山水,皆能看出师生之间有一种不言的默契。唐寅传世个别作品中有沈氏的成分,如《春雨鸣禽图》,与沈氏《慈鸟图》相较,尽管艺术效果唐氏优于前辈,然写意技巧,同一归趋,虽有出蓝之妙,不等于否认师承传统。仇氏工笔重彩之作,尤其是临摹宋元名画,当然看不出别的影响,但当水墨自运上,仍时露痕迹。如《松溪高士图》、《柳下眠琴图》诸作,既未脱去马、夏,同时也渗入沈、文的笔墨。这是从技法方面简略提及,是否穿凿附会,凭作品比较研究为证,是最有说服力的。同时人王穉登撰《吴郡丹青志》评唐寅画风道:“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纚纚不穷。信士流云雅作,绘士之妙诣也。评者谓其远供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足当半席。”这是当时人指出唐、沈之间的师承关系“足当半席”,尚未发现有人论及仇、沈有何直接渊源。明末王时敏《西庐画跋》有云:“吾吴沈、文、唐、仇以及董文敏,虽用笔各殊,皆刻意师古,实用鼻孔出气。”对此可作多方面的解释,至少说明仇英与沈氏画风一脉相通。自然,更与唐寅相通了。《山静居论画》云:“曾见仇实父画《孤山高士》、《王献移竹》及《卧雪煎茶》诸图,类皆萧疏简远,以意涉笔,置之唐、沈画中,几莫能辨,何当专事雕缋,世维少所见耳。”作者方薰是清中叶名画家,他明白各自的特点,居然肯定将仇氏水墨写意之作,放在沈、唐画中,几乎分不出来是谁的手笔。此话固然说的过了一点,退一步言之,他告诉我们一条有力的论据,仇与沈之间是不存在一条鸿沟的。后人往往表面看问题,其结论难免是片面。

仇英《梧竹书堂图》

据记载(《明代四大家》世界书局版),唐寅在成化二十二年(17岁)为沈母作寿,画《贞寿堂图》为贺。吴一鹏跋语说:“岁丙午,子畏年一十七,而山石树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铁丝,少诣若是,岂非天授。”由此可知,唐子畏(寅)和沈氏的交谊不同一般,非泛泛之交可比,当是沈氏所器重的青年。又记:“正德四年与沈、文、仇、周(东村)合作《桃渚图》为寿。”桃渚,为盛氏之名号,亦苏州名士,是年57岁,沈氏年届83岁,是年8月2日卒。吴门四家竟同在一张图上留下鸿爪,何其珍贵!它再一次证实四位画家的风格是能够统一得起来的,而且都是围绕石田老人的笔路,不可能出现“风马牛”的现象。可惜如此珍贵名作,未得流传至今,实在令人神往。也许有人指责为凭空猜谜,其实谜是有个谜底的,根据以上所提供列资料,总算我们已经掌握了谜底,并非是无的放矢,徒托空言。从此条记载中,得知合作《桃渚图》时,唐、文年40岁,因此二人有生平年岁可考,仇氏此时应为多少年岁,需要推测。一说生于弘治七年,卒于嘉靖四十年,刚好是16岁。既然唐氏17岁能为沈母作画祝寿,仇氏16岁作画,未尝不可。一说生于弘治十五六年,卒于嘉靖三十一年,近50岁。如照后一说,仇氏年仅9岁上下、绝对不可能与他的前辈们一起合作,又记嘉靖二十三年曾与文氏合作《钟馗图》,照后说应为40岁,文氏已75岁了。看来较合情合理。总之,文献记载必须通过旁证来验证,方可使用,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诚是。花费纸墨考察吴门四家的画风和交往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应还它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要为哪几个人的一孔之见,迷住大家的视野,三四百年来走的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值得深思。

吴门四家相继谢世,吴门派的流风余韵依旧作为一个时期的主流散布开来。由于文徵明享高寿,名声最大。兼之门徒众多,枝叶繁茂,经久不衰。文氏长子彭、仲子嘉、季子台,皆能克绍箕裘,从侄伯仁亦传衣钵,他们各房的子孙传至清初,犹有令名。文彭精于篆刻,书画亦佳,书法多见于名画法书题跋中。尤长于古代书画鉴赏,项子京购藏珍品每经他过目,故名动一时。文嘉诗、书、画兼善,尤长于山水,有乃父风。亦精赏鉴,曾被派充鉴别没籍倖臣严世藩家藏历代书画,撰《铃书堂书画记》,是一本颇有价值的参考著录书籍。从侄文伯仁的山水,亦不失家法,得元王蒙意趣为多,受到时人的推重。还有一大批儿孙辈,中间不乏书画名家,如文嘉的后代元善,从简、柟、淑一支,代有传人;伯仁一支,更为茂盛,都有作品传世,颇有可观,不便一一列举。文氏门前桃李,特别是果实累累者,大多是吴门派的骨干。如陈道复、陆治、钱榖、王榖祥、周天球、朱朗、陆师道诸人,都是文氏的及门弟子,言传身教,躬侍笔砚,由于文氏品德受人尊仰,师生情谊融融,诚一时之盛事。

陈淳《紫薇扇面》

陈道复写意花卉,源于沈石田,颇有独到处,奔放处过乃师。有人说他的山水年轻时通过业师而上追子久、叔明,中岁改学二米和高房山,从传世诸作品验之,以泼墨山水较多。清初顾复《平生壮观》评其画精者“文、沈诸公见之,必甘退舍”,又说“写生墨戏,传世不少,大体师资石田,若秋葵、芍药非石田所得梦见者。至于设色花草,纵笔山水,皆无取焉”。对陈道复有褒有贬,褒多于贬,颇为公允。陆治与陈道复声誉颇为相当,同出文门而风格各异,自出机杼。陆氏山水、人物、花鸟俱佳。工笔重彩“不践十洲(仇氏)一笔”,“山水不蹈沈、唐、文诸公陈迹”,“用笔生硬,喜以赤石界画石之棱廓,为未尽善”,“至于人物古逸,花鸟生动,洗脱前人板实,而臻天机澹远。三百年来,一人而已”。顾复对陆治的评价比较客观,关键在“洗脱板实”和“天机澹远”上。他临摹过王履《华山图》,深得此画旨。王縠祥、居节和钱縠的风貌皆未脱离师门,间或一露峥嵘,终不及陈、陆风采夺人。朱朗最能摹写文氏之作,可以乱真。有人将模本送请文氏补款,竟未遭拒绝,一是说明老师的温厚,一是证实临摹技法高超。文震孟在跋文氏《长江万里图》时,认为原作是真迹,绝非朱子叙(朱朗之号)所为。于此可知文氏作品当时就已赝鼎充斥了。

周之冕《梅花野雉图》

再则周天球亦属文氏学生,评骘当代书画,自己又能作花卉和行楷书,也是一位入流的作家。不属于文氏弟子的还有谢时巨、王问、徐渭、孙克弘、宋旭,籍舞未尽属吴门,也不都是出自四大家门下,而绘画技法均有卓越的成就,作为整个吴门体系而言,似可概括在内。谢时臣学沈周有所变化,山水沉着浑厚,所作大幅,尤见气势多人。王问诗文工丽,喜绘事而无所师承,但韵味自足,颇有书卷气。徐渭一生坎坷,工诗文,戏曲《四声猿》受到当时曲学家汤显祖、王骥德的一致好评;性格狂放,表现在画上亦然。陈道复发展沈周的写意花卉,徐氏更进一步成为大写意,对后世影响不小。一般以“陈、徐”并称。孙克弘从沈、文中来,周之冕创勾花点叶法,功力颇深,水墨和重彩兼优,与陈、徐异趣,却多少接近陆治。宋旭山水近沈、文笔墨,有人说他是创所谓苏浙派,仍由吴门脱出,亦不同于华亭派,不过宋氏之作,骨子里并未排除沈、文的因素。还可以举出与吴门派有瓜葛的某些画家,限手篇幅,只好割爱。

节选自:中国明代绘画艺术述略


-------杨仁恺------

  

  杨仁恺(1915年10月1日——2008年1月31日),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四川岳池人。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鲁迅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因其杰出贡献,授予了“人民鉴赏家”荣誉称号,被誉为“国眼”。杨仁恺先生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考鉴、拯救及中国文化世界的传播作出的卓越贡献,海内外影响深远。



相关章节:

云庐·文化‖杨仁恺——魏晋南北朝的书画艺术(一)

云庐·文化‖杨仁恺——关于《唐宋元集绘》几个问题的探讨

云庐·九友‖张继刚:诗韵九首

云庐·研究‖避难与行踪(石涛的心性与笔墨研究)

云庐·文化‖杨仁恺——对董其昌在我国绘画史上的评价

云庐·九友‖张继刚——乐府诗三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