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曝】旭辉最新变革组织架构,but三级管控体系几无成功案例

 慷慨uh2hmam01p 2020-08-15
艳姐说
旭辉的组织架构变革又有新动态,这次在江苏。
最新的消息是,旭辉整合原苏南、南京两个区域的业务,成立旭辉江苏区域集团,总裁由旭辉集团副总裁、原旭辉苏南区域总裁王凤友出任。
苏南区域集团吃掉南京事业部,不仅是旭辉正在构建新的运营体系的延续,也和这几年规模房企不断把区域集团做大的迹象符合。
但是事实上,三级管控目前看来基本没有特别成功案例。除了碧桂园,可惜碧桂园也无法自我复制。
1
“放得下,接得住”
这次调整后,旭辉的组织架构图大致如下:
(信息经多方采访整理,如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欢迎留言指正)
在旭辉,集团和地方公司的关系讲究的是“放得下,接得住”。
旭辉总部的身份有一个转变,集团变成大平台,区域从执行部门变成小集团,除了投资外,业务体系、能力管控都放到区域集团总部。
打个比方就是,集团原来是教练员,现在变成规则制定者,区域成为俱乐部,项目就是俱乐部运营的球队,要适应新的打法,大家在规则里面踢球。
然后,通过“横向做宽、纵向做深”建立动态的组织管控机制有利于适配企业的组织和业务发展。
其中,“横向做宽”是指企业进行外扩式发展,以原所处区域为核心向周边区域发展;
“纵向做深”是指在企业原所处区域内通过成立片区或事业部的形式,最小化业务单元,实现区域的精耕细作,持续增强在本地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回过头来了看,旭辉有三大王牌:江苏区域集团、浙江区域集团、皖赣区域“王牌”的含义不仅仅是规模大,更体现在体系和组织上的最强。
在2018年,苏南、浙江、皖赣等多个区域小集团销售均超过百亿,浙江区域更是突破200亿。
旭辉近两年区域业绩
旭辉近两年城市规模前十
苏南区域集团吃掉南京事业部后,形成一个小集团平台。原事业部员工,就地成立城市公司。形成了江苏区域集团将下设苏州、南京、徐州、无锡、常州五个城市公司。
从这个角度来看,江苏区域集团未来将在“横纵”两向之间都要有所突破。
2
规模房企都在有意做大区域集团?
这几天,规模房企都有把区域集团做大的迹象。例如龙湖,基本没有低于30亿的公司,未来龙湖10个以上区域集团,每个区域集团200-500亿,集团将重点扶持小事业部。
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行业发展层面来看,地产行业走到今天,Top30的房企基本都实现了全国化布局,还有至少三十家在全国化布局的路上。
在单个城市,每家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所能瓜分的份额也难免会变低,这个时候扩大区域范围,是提高产能和费效比较好的方法。
说白了,这也是房企在区域深耕和多点布局间,怎么权衡和侧重的问题。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大区域制目前能获得更多的认可,传统的城市公司制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局面了。
城市公司制的潜台词是:在多点布局和区域深耕间,侧重于后者;大区域或者区域集团则恰好相反。
3
三级管控几乎没有成功案例?
事实上,行业里三级管控的模式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案例,除了碧桂园。我们有以下两点思考:
区域复制性的问题
三级管控出发点不一样,很难做到上下统御,利益一致。
集团是教练员,区域是学生。区域要成长、破百亿,天生带着冲规模的基因,然而从集团层面更多会考虑利润。这样一来作为集团、区域、城市三者因为出发点不同,容易出现大脑、神经、手脚不协调状况,也很难实现区域复制。
目前看来,三级管控做的比较好的也就碧桂园。其他房企不可以复制碧桂园三级管控的成功吗?事实上,碧桂园自己都没办法复制自己的成功。
碧桂园三级管控模式
碧桂园的三级管控模式能够成功,有时机上的偶然性,和碧桂园同心共享利益分配机制也有很大关系。
但二级管控不易做大。
至于其他房企,更多是在二级管控和三级管控之间找平衡。例如实质上龙湖也是“2.5级”。
区域做大,总部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如果打个比喻,集团是父亲,十个区域集团是儿子,是让大儿子把小儿子吃了,最后剩下四五个儿子,还是让大儿子带着帮着小儿子
大多是房企选择的是前者。
问题是,区域做大做强后,总部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现代公司的核心在于——内部交易成本要低于外部交易成本,集团规模过大,会产生很大的内耗,甚至造成内部交易成本大于外部,大量扯皮的会出现在各个部门合作的环节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