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设无非意淫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人设,通常理解为主动通过一系列对外定型自身来制造形象,这样做能掩盖负面因素,扩大影响力,从而使个体更加人格魅力,广泛作用于公众人物。但人设未必是上流高层的专利,普通公民同样有权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在廉价社交媒体上将自己局部包装成为想要的模样,区别在于受众少得可怜而已。另外,日常相处中,情商高、口才优秀和注意礼仪等原则,也在帮助所有人建筑人设。人设,是没有固定属性的谎言,缺乏反而不容易成功。

然而人设未必都主动,这里想阐述的一种情况,就是旁观者角度。我们认知社会,肯定会根据需求加上判断去改造外界各种人事,以达到更舒适的心理按摩。“熟人”这个群体是我们觉悟人设真相的重要倚仗,关系到了互为生活的阶段,却远还没有彼此深交,于是中间留出真空来,人设于是应运而生。

我们或许都有如此经历,熟悉的某人居然做出意外事件,不科学呢!未必人设崩塌,只是我们此前太坐井观天,当局者迷旁观者也晕。因为关系好,自认为什么都在掌控中,会趋向符合自身意愿的方向进展,所以当情况哪怕微不足道小细节发生在想象以外,差异会让人震惊。尽管不会严重干扰情感,但我们被迫需要重新梳理关系,接着终于更客观(但没到极限)地审视这个社会和人生。

这是性格深不可测造成的结果,再强大的精神学家和高科技仪器也无法完全解析哪怕最简单个体的脑细胞活动轨迹。因此,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任何人,只能根据常识下结论,这就是人设的远离。其中虽然随着素材积累整体变动不大但肯定有差异,这也为后来的刷新印象埋下伏笔,人设终究只是一场接近现实的想象。

说到底,还是所有人都在加戏。不可避免,我们并非真正的我们。在其他人眼里,我们会好或差不少。弱点相关影响有限,隐私终身封闭,秘密只小范围传播,黑历史只要不出名就安全,等等,都在人设以外。我们总是太主观啦,有时候自认为熟人都是假设中的模样,其实还差得远。而当一切被激活发生在眼前时,那种肉眼可见的孤独和绝望(尽管时间不长),感觉就像美国孩子听说“圣诞老人是假的”一样。

所以人设不过意淫,我们想象着以及被想象着,活在现实中。这却不是什么坏事情,因为大部分的想象都很靠谱,经常发生的一些意外也很正常只是在提醒我们真实认知,过度拔高情感和试图拼出文学作品中不切实际的亲密关系要受到惩罚的。尽管往往很难接受,但适应人设的过程会提供常识,我们受到充实后在未来时空已经注入抗体,再判断其他人不至于那么顽固了。

或者我们可以丢掉那些不和谐因素,假设剩下来的才算完美,接着这个节奏维持情感。水至清则无鱼,熟人哪怕好朋友也彼此需要允许范围内的形象冲突,来接受社会。再如仰慕着谁,如果真想能破除盲目,大家都有好处。对此,《天龙八部》早有结论,“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