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启动过这个实验,牛魔王妹妹香香的移魂大法试图将紫霞仙子和猪八戒对调过来,在所有人都误会为事实时,至尊宝见到那张奇丑无比而且性别男的脸时,不顾“真爱”地呕吐起来。但周星驰显然不敢玩太大,反转下附体猪八戒的灵魂只是紫霞她姐青霞,真正的盘丝大仙,还是保持原样,体内多出一个猪八戒也无伤大雅。 我却在思考这个话题,到底喜欢一个人是因为外在内在?外在和内在都可能导致不靠谱的一见钟情(《沉睡魔咒》说明过),什么因素更具决定性呢?外在并非只强调颜值高,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而且只要长相符合个体对于感情的定义,就能触发机制。内在也不要求一大堆极致善良和正义等优良传统甚至圣母,有点激活内心共鸣的优势,大概就得到满足。喜欢一个人,要点灵感就够了,外在和内在都行。 外在和内在哪个更重要呢?不同个体、阶段和背景是有区别的,无法使用绝对公式来概括。但太偏科就肯定能局部下结论,比如爱上没有素质的美女,这就重视外在美。而历史上诸葛亮娶黄月英,美不美还得查资料,但在意内在是必须的。而通常情况下,外在和内在一定程度上属性统一,无法分离。如果对调灵魂的事情无法出现在现实中,那是个悖论,但我们仍然能找到接近的现象。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性格分裂。科学上将这个概念定义为病症,但如果论字面意思,非常适合描述大众。时间上会改变性格,现实随时都在更新我们,判若两人很正常。空间同样会导致个体性格差异化,任何个体于不同场景做出的行动和言论都是套用两个模板,所谓“面具”。或许干脆用不着时空,现阶段,我们就可能分裂出不同性格。 所以有些人拒绝回忆初恋,以及离婚出轨,或者比较普通地否定自己,就像我说过的“我不讨厌自己的过去,但讨厌过去的自己”。这点哲学上早有表达,忒休斯之船理论,电影也讨论过很多次,克隆人和穿越时空什么的还是常规操作,而《前目的地》更直接安排自己和自己(变形后)结婚并生下自己最后找自己杀自己。结论显而易见,我们不是我们,只是被认为的我们。 到底哪个是真实的我们呢?不知道。对外界,同理。我们有时候会从一个人身上认识出俩来。虽然真爱能修复一段感情的全部干扰,但本质上,和没有变化前是两码事。无论外在还是内在发生重大改变,都不再延续本来的轨道,当然双方都在发生变化,所以一种关系最终是几百个人在参与,结果如何都和最初的性格无关。 以上,如果扩展,不止爱情。世界上几乎所有情感都这样,比如拥趸对偶像粉转路或黑,等等。有些是我们的错,有些不是。反正上帝就这样决定。然而我们依旧能认命不认运,既然性格都会变化,那我们能补充资本强行控制自己朝着更符合理想的方向转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大概率是没有错的。 外在和内在是统一的,当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不再是老关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