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这种心理就像以前生活水平还没上来的过年一年,穿新衣服寻找仪式感,现在无差别生活,等不到春节就已经收到几百件衣物快递了。双十一这样的人造节日,就是让普通消费者主动体验已经消失的习俗而已,万变不离其宗。区别在于资源的差异,旧时衣物为上,而如今却的是那些待在购物车里的货。 冲动消费是正常情况,人都有欲望,太着急只能透支。那些先进生产力和比国足世界排名还稳定的工资水平,决定我们永远无法清空购物车。购物车除了真的必需品外,还有金额远超预算的商品,几十万什么的都算少。我们使劲收藏和添加购物车,没办法买,却有意思地以这种方式强行与之发生联系。 可以改编一句俗话“没吃过猪肉也要见猪跑”来概括。得到的缓冲压力的唯一途径,但现实不允许的话,只能退而求其次,消费就反映在添加购物车这一行为上。而这种现象又不仅限于此,我基于大格局写法也不可能只讲区区双十一,因此本篇接下来的段落就要铺陈这个现象。 欲望是可以控制的,但必须建立在不去控制情况下。贪心和不满足是人性弱项,但应该称为本能更准确。这是无法避免的,但社会还是和谐的,因为个体的基本欲望是得到满足的,再过分就要违背道德法律。由于惩罚机制存在,事态得到控制。而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人都能够在基础生活模式中激活使命和成就感。这样的话,倒不至于太难受。 异想天开或者痴人说梦不是坏事,“大胆假设小心论证”本来就是成功的一个过程,说明想象永远都在线,没有谁能摆脱这个结局。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有份伟业来坚持,于是有些只是做了工作狂,以高强度任务来缓冲压迫。另外一部分人热衷颓废,靠娱乐至死过渡生命。而所有人都喜欢把欲望转移到载入各种形式的消费上,连大人物们也不例外,比如乔丹已经富到流油,但他在没退役时就使劲想要当球队老板,结果被坑,还不忘买点股权过瘾,直到现在还拿着夏洛特黄蜂做亏本买卖。 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对于无法拥有,各人处理方式不同,合理范围内就该没问题。而最常见的方式,单方面强行联系。就是开始提到的那种,把几十万的货加入购物车,表态自己算是间接拥有过。反正想想寿命不过一百年,对事物的所有权是有限的,而价值高的货甚至都不舍得摸,这样使用情况就更节制,反过来能兑现体验的成分就降低。因为,单方面强行联系是最经济的“获得”方式,当然是在没办法真正拥有的前提下,被迫退让。 做人,如果烦恼可以尽量无关钱,最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