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有个非常有趣的辩题,“一个坏人装一辈子好人,是好人吗?” 对于以上之答案,各人都会有不同解读,我也在纠结。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普通人尽管没有这么动荡的经历,但肯定也会有几份性格,做出一点人设来。或许不是故意去搞,但那种对外强调素质和形象的做法,会带来同样的效果。 另一方面,有些人设是说给自己听的。虽然有些岗位从事者比如销售经常以心灵鸡汤和成功学的方式,提醒他们好像靠目标而非过程就能确保自己已经顺利完成任务一样,但作用正确的人设确实有效,区别在于是否匹配足够份量的真实努力。心理暗示尽管被滥用和用烂,但不能因此失去本来价值。 所以,我想说,人设做一辈子就是本性吗? 很多励志故事都在说这样的道理,连周星驰的搞笑喜剧都拿此做文章,那就是小人物的疯狂最初都源自做人设。题材无论恋爱还是都市,全部适应。先假装自己已经从坑里爬起来,接着再一点点填泥土,拯救那个未被挖掘的现在。这种情况可以发生在生活的任何预期事件上,大小通吃,只是难度不一样。未必如愿成功,可真有乐趣能被感知。 我对梦想就是这个态度,尽管没有放肆到自以为是的程度,但在坚持过程中依旧保持着最基本的感性。我除了强迫症需要外还故意或许错觉地自定义梦想还有做下去的希望,这样就能无论任何具体细节成败都不足以被现实击垮。在其他领域,我也争取这样干。我知道,这是很普遍的行为,关键在于当事人所付出的辛苦是否能换来该有的回报。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自己做出的人设都是不靠谱缺乏科学认证的,包括我那份。然而,也合理地,当人设深刻基因,我们也就变成他们,入戏太深跟玩物一样未必丧志,也可以正能量。大人物们都这样做,我们当然没办法同等比较,可相对自己而论,依旧是能朝着想要的方向发展,即便过程和结局可能非常伤。 于是结论出来了,人设做一辈子就是本性。现实估计对应不上,没关系,你的行为参考和活动要求,都在那个方向。梦想或者其他相关事项毕竟有别于现实,不完全按照结果来判断价值,只要获得灵感、趋势和乐趣,就首先不必辜负初心。有些事情是非常纯洁的,受污染和被碎化都在磨损表面哪怕中层也好,最本质的东西还在。 可惜能够做一辈子的人设太少,而能够做一辈子人设也相当困难,人都是会变,世道的形态更夸张,想让某项思维独立于社会需要各种因素。不过,正是如此,才显得人设做一辈子这件事难能可贵。如果个体真的能够在某些领域实现如此壮举,那待遇肯定不会糟糕,量变产生质变是真的存在,潜移默化总会培养出习惯,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和言论,就是本性。哪怕本能有时不答应,即“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这并非自欺欺人,而是意识形态决定命运。当然,这个人设不能和真实性格相差太远,否则不仅适得其反,而且会影响人际关系。 我希望我能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