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轻易对别人的选择提问为什么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最近再次阅读了一下哲学史科普书《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翻到休谟反驳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理论时提出的观点:“我只是一堆经验的集合而已”。这套思维被我独立思考时觉悟过,当时我给出的说法是,“任何人都是任何人”,举例说明就是,我和马云如果完全互换一切因素的话,我就变成马云了。说起来复杂,其实核心强调环境对于思维以及其引发的价值观和行为举止的重要性。
于是引出我的标题,不要轻易对别人的选择提问为什么。因为背景和经历完全是两套模式,就算压缩到普通家庭,同样会产生平行宇宙。如人的第一感觉还是靠固定思维去判断身边的一切事物,所以这就是情商、经验或者天赋以及哲学的作用。这样的话问出来,无论是哪个方向出来的,都会导出两个结果——“何不食肉糜?”和“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另一方面,这样简单粗暴地询问,不,具体应该说是刺激,大概率会涉及到对方的隐私,特别是最不想暴露的痛点,于是即便得到答案,也不过是一堆不善意的谎言。除非是相关部门这样拥有权力而且在对方有嫌疑的情况下,这样性质的提问才能成立,正常情况下,没必要太激进。
存在未必合理,但都是个体该有条件集合起来产生的必然结果。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就是,面对同一杯水,有些人觉得只有半杯而另一个群体则表示还有半杯水。这就是思维差异产生的不同情景,没有为什么,就算有,也不是能随便敲击的。
事实上,就算相同个体,在区别明显的时间段差异下,得到的结论也很难统一。我理解但不接受彼时的选择,知道原因,可以归纳称当时的一切因素必然的反应。所以,我的态度是:我讨厌过去的自己,但不讨厌自己的过去。我也不清楚这样认知整个社会到底是否科学,但诸位也不用轻易对我的选择问为什么。
看过一些比较有趣的科学理论,横纵向都有。比如我们的人体构造神奇地像真的有上帝在设计一样(看那评论区有留言,“结果却组成一个废物”——好笑,但用来引申也不错)。比如现代出生的所有人至少中国人祖上都是达官显贵或者基因和运气太强大的个体,因为古时候没有资本和天意是很难存活下来,更别提还能有后代。这些道理告诉我,要争取配得上自己。
但有时我们在社交中还是有必要经常问别人为什么这样选择,前提是对方并不把摆出来的事情当隐私,甚至有一种膨胀的表现欲。太秀优越感的点到为止,而有意寻找共鸣和支持的态度,不妨有时用简单行动就算激励一下。这种情况是别人主动寻找提问,以达到内心动态平衡,我们问他为什么,会让他豁然开朗地获得高山流水的错觉。或许就一句话,让解放某个人的前途。甚至,有时某些表达,会提前让别人确定选择,召唤使命。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个体有时并不爱凑热闹,好奇心也集中在其他项目上。所以对于别人的选择没有八卦意向,这样就根本用不着提醒,他们也不会轻易对别人的选择提问为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