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臣服宋朝到坚决抵抗,李煜经历了什么转变

 瓜子心 2020-08-15

在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王朝中,站在权力最高点的都是皇帝,正所谓天选之子,万人之上,标榜千古。然而历来帝皇上位都难以做到一帆风顺,其登基之法无外乎天下大乱义军改朝换代,或者在接班人中杀出重围,但正是因为皇位有着无上的吸引力,所以无数皇子为了争夺至尊前赴后继。君不见唐太宗喋血玄武门,康熙帝九子夺嫡,隋炀帝弑父杀兄,无一不是凶险多难,向死而生。

不过正所谓世间万物冥冥中自有定数,虽然绝大多数人荣登九五步履维艰,但是有的人却是命中有时终须有,稀里糊涂的当上了皇帝,这个人就是李煜。那么李煜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煜的登基之路。

南唐后主李煜像

引言

南唐,是五代十国期间由李昪在江宁建立的政权,范围覆盖江南大部分地区,从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都是南唐的势力区域。南唐政权前后历时三十九年,人口五百余万,是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国家,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科技进步,文化最繁荣,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李璟育有多子,其中李煜仅为第六子,李煜兄长弘骥为太子,但是皇位第一继承人为李昪之弟李景遂。其实绝大多数帝王都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天下未定,战乱纷纷,朝代更迭的速度之快闻所未闻,很多皇帝都是从军中出身,深知维持政权之不易,所以若是子孙后代有雄才伟略,乃治世之才,他们当然乐意将皇位传给后代;但是如果儿子如秦二世般难堪大任,无力守护社稷,他们则更愿意将皇位传给和自己奋斗多年成就大业的兄弟,这就是李景遂是皇位第一继承人的原因。

南唐势力范围

那么李煜这个时候是什么状态呢?据《南唐书》中记载:

“从嘉广颡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籍。”

李煜为避祸,醉心佛经、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李煜登基,臣服宋朝

虽然历史上不乏委曲求全,韬光养晦最终获得大统者,但是李煜明显不属于这一类人,他本就无心朝堂,又被兄长妒忌,既然性命无忧,索性寄情山水与红颜,每日饮酒作乐,阅读佛经。天子之位,就交给叔叔和五个兄长吧。

想法虽好,但是天总不遂人愿,李煜的二哥和五哥,早早夭折,少壮早死曰夭,故历史上并无这几子过多记载,而李煜的大哥弘骥太子,虽然妒忌这个弟弟,但是忙于和叔父李景遂周旋,无暇分心于他。终于,弘骥太子秘密派人毒死了叔父李景遂,眼看即将荣登帝位,谁料这个时候居然特生巨变,弘骥太子居然突发疾病无法医治病逝了,一时间朝野震惊,暗流涌动,众人决定新立太子,据《南唐书》记载:

“会弘冀卒,后主以母弟当立,而谟与元宗爱子从善同使周,相与亲厚,乃言后主器轻志放,无人君之度,因盛称从善才,不知元宗建储之意已决,更以此忤旨,乃暴其交结张峦等罪,贬国子司业,又贬著作佐郎,安置饶州。”

李煜妻子影视形象

这个时候,众臣才明白原来皇上心意已定, 那就是立李煜为尊,于是朝堂之上纷纷拜向李煜,人心始定,不久,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并上表陈述南唐变故。宋太祖派人吊唁,并恭贺李煜继承大统,表明与南唐友好。李煜登基后,宋朝已经崛起,李煜为了避免战乱保全南唐,向宋朝臣服,每年上缴纳贡,并亲自北上拜见宋太祖,宋太祖也因为苦于多线征战,乐意南唐臣服。于是李煜开始稳定朝局,休养生息,并开始操练水军。

外交无力,全力御敌

其实宋朝当时已有崛起之势,统一天下乃大势所趋,无可抵挡,南唐虽偏安江南,纵有长江天堑,但是连年战乱,实力仍显单薄,无力与宋朝相抗,不过江南富庶,李煜仍寄希望让南唐获得休养生息,对抗宋朝。

宋太祖像

从此一李煜方面通过任命人事,主持科考,改革货币,操练部队等措施提高南唐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多次派朝臣入京纳贡和觐见宋太祖,希望和宋时代修好,宋太祖也赞扬了李煜的忠诚,凡有祝贺或吊唁,都派遣使臣,送来赏赐。可以看出,李煜并不甘心作为臣子臣服于宋,但是他也知道南唐无力抗宋,所以他打算凭借外交让富庶的江南获得休养生息。

开宝四年,宋太祖通过多年的征战终于灭掉了南汉,宋朝的势力范围已经达到了汉阳,大量宋军进驻汉阳,虽然没有和南唐开战,但是目的显而易见,李煜自知无力抗宋,但又不甘葬送先人基业,不免惆怅。现在的我们已经无法知道李煜的所思所想,但是从他的决定,就可以看出他心中经历过了剧烈的波动。据《南唐书》中记载:

“开宝四年冬十月,国主闻太祖灭南汉,屯兵于汉阳,大惧。遣太尉、中书令郑王从善朝贡,称江南国主。”

南唐国都金陵

李煜去除国号,无非是将南唐的命运托付他人之手,丧失了主动权,在此之后,李煜又派和他关系最好的七弟郑王李从善朝贡,但是李丛善却被宋太宗扣押,未得南归。此举直接打破宋与南唐之间脆弱的友好关系,李煜也隐隐感觉到国之将倾。他多次上表宋朝表明自己归顺之心,并希望宋太宗释放郑王李从善,宋太宗不置可否,据《南唐书》中记载:

“开宝五年春正月,国主下令贬损仪制,改诏为教,中书门下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院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大理寺为详刑院,客省为延宾院,官号亦从改易,以避中朝。初,金陵台殿皆设鸱吻,元宗虽臣于周,犹如故。乾德后,遇中朝使至,则去之,使还复设。至是,遂去不复用。降诸弟封王者皆为公,从善楚国,从镒江国,从遣鄂国。”

宋军进攻南唐

可惜的是,李煜的种种示弱行为,都无法改变宋灭南唐的决心,想着自己委曲求全多年,却连一个兄弟都无法接回,还注定成为败亡之君,李煜终于决定,放弃自己的幼稚想法,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和宋朝宣战。宋太祖派遣使臣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从 ,并且回复使臣说:“我身为一国君主,宁可降低身份,成为宋朝的臣子,就是为了保全祖宗的基业,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现在唯有战至身死而已。”

南唐灭亡,后主被俘

宋太祖听到李煜的答复,正中下怀,立刻派遣颖州团练使曹翰兵出江陵,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等随后出师,水陆并进。而李煜也修筑城防,屯聚粮草,征收兵员,大举备战。但是羸弱的南唐怎能抵挡虎狼之师的宋军?十月,宋军攻陷池州城,李煜令全城戒严,并停止使用北宋年号,而李煜的近邻吴越王眼见宋军势大,也趁机进犯南唐,和北宋在采石矶渡江,进军金陵,李煜任命皇甫继勋领兵,全力御敌,却仍然兵败如山倒,宋军逼近金陵。

次年,宋军先后攻陷金陵外围关隘,诛杀统帅皇甫继勋,攻陷泉州等城,洪州节度使朱令赟带兵十五万前去救援,行至皖口,遭遇宋军。朱令赟下令焚烧宋船,不料北风大作,反而烧至自身,朱令赟与战櫂都虞候王晖皆被擒。唯一的外援被歼灭,北宋包围金陵,昼夜攻城,金陵死者不可胜数。李煜两次派遣徐铉出使北宋,进奉大批钱物,求宋缓兵,宋太祖答复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年底,金陵失守,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李煜被俘

结语

因为李煜较高的文学造诣,他的词人身份反而广为人知,品读李煜的词,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前期多反应男欢女爱,宫廷生活,后期多哀思惆怅,表达亡国之慨。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以致于很多人忘记了他曾经是位皇帝。

但是,不能因为南唐的灭亡就否定了李煜的努力,认为他是一个昏庸帝王,在当时的形势下,南唐已无力回天,李煜在位之时就试图以外交缓和加发展民生的国策,同时也进行社会改革,发展军事力量,希望挽大厦之将倾,可惜身边无诸葛亮,刘伯温之良才,只能效仿先贤,学习其治国模式,终究力有未逮,失之交臂。他曾经作为一个皇帝,为南唐做过许多努力,我们无需评判他是否是圣明贤君,只需记住他的所作所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万物终究要顺应规律。


参考文献:

1《南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