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长大后差距很大,网友:很真实

 cuishiwei藏书 2020-08-15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对于父母来说,除了赚钱维持生计,最大的重任就是教育孩子了,孩子们都是天性好玩,难免会犯一些无知的小错误,如果再无人引导,便有可能会误入歧途。

因此孩子的成长少不了父母的教育,但是每一个父母在教育方式上是有差异的,有些家长通过打骂孩子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也有家长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从不对孩子动手。

“常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长大后差距很大,网友:很真实

围绕着孩子犯错误,父母是否打骂孩子,便可以看出,这两种教育下的差异性。

中国有一些老的教育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拿着棍子在后面促进孩子上进,让孩子吃到苦头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防下次再犯错。

“常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长大后差距很大,网友:很真实

那么,'常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长大后差距有多大呢?

有一对父母离异的双胞胎,哥哥跟着爸爸,弟弟随着妈妈生活,本来性格差不多的两个孩子,却因为父母各不相同的教育方式,性格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相径庭。

爸爸性子急,比较火爆,加上离婚后生活压力不断变大,每个月都需要拿出钱来给自己的父母,工作也不是很顺利,每次回到家都是低压,但凡哥哥一做错小事,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爸爸便会爆发。

而挨打次数多了后,大儿子在家变得十分小心翼翼,有心事也藏在肚子里,性格变得孤僻,害怕爸爸,年纪再大点后变得很叛逆,经常翘课,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常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长大后差距很大,网友:很真实

妈妈则是完全不同,妈妈从来不打弟弟,每次弟弟做错事,更多的是细心的跟他讲道理,加上妈妈工作比较自由,有很多时间陪伴在弟弟身旁,督促着弟弟,以防他又再次犯错误。

在学习这方面,妈妈也是不断的鼓励弟弟,没有给他施加太多压力,后面弟弟的成绩越来越好,性格比较开朗,积极向上,但就是自尊心很强,抗压能力也比较弱。

“常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长大后差距很大,网友:很真实

不同教育方式,培养了两个性格各异的孩子,而长大后的他们也以不同的方式回馈,大儿子跟他爸的关系越来越僵,很少回家,小儿子跟他妈妈无话不谈,脾气很好,经常回家孝顺妈妈。

跟着爸爸而'常常挨打'哥哥,和跟着妈妈'从不挨打'弟弟,长大后的差别是真的很大,而对于这样的差异,有网友表示:很真实。

“常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长大后差距很大,网友:很真实

而在我看来,不管打与不打,都是一种教育方式,而这种教育方式不要展现得太极端,应该适度。

打骂孩子是有一定的度,小孩子天生顽固,容易犯错误,适度的打骂是可以的,可以让孩子能够长记性,而且孩子也不会记恨父母,渐渐地会明白父母的用苦良心,假如当初父母不站出来教训自己,可能还会犯更大的错误。

“常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长大后差距很大,网友:很真实

如果超过了度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容易让孩子感到委屈,长大后的孩子也会觉得父母打骂自己是无理取闹,渐渐地跟父母的关系闹得很别扭。

当然,如果一直不打骂孩子,也会陷入另一种极端,可能是对于孩子的过度宠溺,孩子犯错误不忍心打骂孩子,从小活在父母的极度称赞和支持当中,过得顺风顺水,长大后的一点点挫折就会让孩子迷失了自己,经不起点考验。

“常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长大后差距很大,网友:很真实

不管给孩子使用什么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不能用好与坏来衡量父母是否打骂孩子?但要有一个度,而且要分清打骂的动因和教育理念,这样才不会违背教育的初衷。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