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在阴雨中的致癌凶手(二)】

 木桩指路 2020-08-15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广西某地被发现肝癌的发病率非常高,大幅超出正常水平,研究人员到当地调查后发现,因为天气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当地的花生和玉米发霉现象较多,而当地不少群众都没有将这些发霉的粮食舍弃,而是简单处理后就继续食用。

研究人员将这些发霉的花生喂给实验用的大白鼠,结果80%的白鼠在半年到一年后因肝癌死去。诸如此类的惨痛教训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经过不懈的努力,科研人员终于发现其背后的祸首是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会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并最终导致肝癌形成。
 
有的朋友就会问了,说到底黄曲霉菌也是种生物,放水里多煮一会儿,把它们都杀死不就完事了吗?我们刚才也说了,真正致癌的不是黄曲霉菌,而是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而这种毒素的分解温度高达268℃,需要高温煅烧才可能破坏其结构,但那样食物的结构也就破坏掉了。所以,想要避免黄曲霉毒素伤害身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全不去碰霉变的食物。
 
除了黄曲霉菌以外,还有很多霉菌都会产生类似黄曲霉毒素一样的致癌物质,这些毒素也不止会造成肝癌,还有可能进攻体内其他位置的靶细胞,并将其转化为肿瘤细胞。只为了一些营养物质被破坏,还有难以下咽味道的霉变食物,就要冒这么大的致癌风险,完全是得不偿失。与其如此,不如把心思放在如何更好地保存食物,使其不发生霉变上面,这才是更加积极的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