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草
【仙客咏风车草15823C】
茎多四稜形,直立无分枝。叶顶生条形,伞状排列奇。
轮伞花序美,花多又密集。适宜案头摆,天然景趣及。
【每日赏花仙客按语_风车草5823C】
风车草,水边容易找。
茎干直立无分枝,叶片顶生伞状好。
南北都不少。








风车草
风车草(学名:Cyperus alternifolius L.)又名伞草、旱伞草、台湾竹,是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50厘米;茎近圆柱形,直立无分枝;叶顶生为伞状;聚伞花序,有多数辐射枝,小穗多数,密生于辐射分枝的顶端,花两性,花果期8-11月。原产于非洲,作为观赏植物,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
中文学名:风车草
拉丁学名:Cyperus alternifolius L
莎草科莎草属
1、形态特征
风车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茎木质。茎高25-80厘米,钝四稜形,具细条纹,坚硬,基部半木质,常带紫红色,有时近圆柱形,疏被向下的短硬毛,上部常具分枝,沿稜及节上较密被向下的短硬毛。叶卵圆形,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5厘米,宽1.2-3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近平截至圆形,边缘锯齿状,坚纸质,上面榄绿色,被极疏的短硬毛,下面略淡,主要沿各级脉上被稀疏贴生具节疏柔毛,侧脉6-7对,与中肋在上面微凹陷下面明显隆起;下部叶叶柄较长,长1-1.2厘米,向上渐短,长约2-5毫米,腹凹背凸,密被具节疏柔毛。轮伞花序多花密集,半球形,位于下部者径达3厘米,上部者径约2厘米,彼此远隔;苞叶叶状,下部者超出轮伞花序,上部者与轮伞花序等长,且呈苞片状;苞片线形,常染紫红色,明显具肋,为花萼长2/3-3/4,被白色缘毛;总梗长3-5毫米,分枝多数;花梗长1.5-2.5毫米,与总梗及序轴密被腺微柔毛。花萼狭管状,长约8毫米,上部染紫红色,13脉,外面主要沿脉上被白色纤毛,余部被腺微柔毛,内面在齿上疏被疏柔毛、果时基部稍一边膨胀,上唇3齿,齿近外反,长三角形,先端具短芒尖,下唇2齿,齿直伸,稍长,先端芒尖。花冠紫红色,长约1.2厘米,外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下方喉部具二列毛茸,冠筒伸出,基部宽1毫米,自基部1/3向上渐宽大,至喉部宽约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稍大。雄蕊4,前对稍长,几不露出或微露出,花药2室,室略叉开。花柱微露出,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扁平。花盘平顶。子房无毛。小坚果倒卵形,长约1毫米,宽约0.8毫米,褐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8-10月。
2、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环境,耐半阴,甚耐寒,华东地区露地稍加保护可以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稍粘的土质为宜。
3、经济价值
风车草株丛繁茂,顶部叶片扩散如伞形。它适宜书桌、案头摆设,若配以假山奇石,制作小盆景,具天然景趣。南方露地栽植,适宜溪边、假山、石隙点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