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影响》之合作思维

 昵称535749 2020-08-16
发布时间:2020-08-08 

最近读了崔璀老师写的《深度影响》,受益颇多,于是写下这篇文章,作为总结与思考。

(一)拥有影响力的前提是合作思维。

首先我们对影响力这个概念可能就有好多的误解,会觉得权利大,地位高,或者有钱的,能说会道的人才有影响力。如果我们性格内向,如果我们地位卑微就不会有影响力,或者影响力就特别小。

也许这所有的外部条件都不能决定我们能否有影响力,真正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合作思维。思维决定结果。

合作思维是可以应用在几乎所有的关系中的,即便对方是我领导,是我老师,是我父母。

拥有合作思维之后,意味着你能够更加客观,平等地看待两个人的关系。两个人往往是需要互相成就,达到一种共赢的结果的,而不是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在交流中,倾听的价值很可能被低估了。高效的倾听,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从而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关系。

可能我们“没有赢得一场对话,却赢得了一个盟友”,这样的结果是值得高兴的。

倾听非常重要的步骤大概是,需要忍住自己急于表达的心情,给对方轻松自由表达出自己观点的空间和时间,再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

更高层次的倾听是用行动来表达的,你的立刻行动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话是被认真倾听了,自己是被重视的。

(二)“考试思维”与“合作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两个人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是沟通上的问题,如果换一种方式就可以互相理解了,但其实也有可能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问题。

在上学考试的时候,我们习惯了面对已经出好的试卷奋笔疾书,而判断是否正确的依旧大多数情况下是已经提前拟好的标准答案。

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能正确地回答。我们习惯了面前有一道题,习惯了这道题是有满分答案的,我们拼命学就是为了写出这个答案。

但在生活中,职场中,如果还用这种考试思维去应对,就会发现有的时候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写不出正确答案来,就好像考试的时候出现了一道完全超纲了的难题一样。

而用合作思维可以很好的解决,也是因为生活职场中的题往往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没有人故意去出题,再根据答案评价你。

“合作思维关注的是人,而不是题,它的视角不是“你出一道题,我解一道题”,而是我们需要一起来看看要达成什么目标,然后看看我们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领导有时给我们布置了一些任务,不要把这些任务当做一张张试卷,而应该理解为领导需要我的帮助来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达到什么目标,我们是队友而不是对立关系。

很关键的一步是要“多心”,要去问“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会影响到什么,我们的计划是什么……我们要去探索的是怎样更加高效地完成目标,需要去理解要完成每一个任务的原因,或者说目的。

当我们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更加积极,更加有方向。而不是把这件事当做一张试卷,拼命去做到100分,因为有些部分是重要的,而有些部分是可以适当舍弃的。

当我们用合作思维去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多了好多盟友,少了好多“不明白又必须完成的任务”。

合作思维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的需求,自己的责任,而忽略了别人的需求,忽略了雇主的期待。因为最好的结果是共赢,而不是自顾自地去忙碌。

也想到——感情中也是这样,两个人遇到了问题不应该去争吵计较于谁对谁错,而应该主动伸出手,说,“不要让问题把我们放在了对立面,站在一起去面对问题吧。”

(三)如何提出批评。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准确的来说,是没有人喜欢那种盛气凌人,让自己感到被否定,被轻视的批评。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家也不喜欢去批评别人,可能是不敢,可能是觉得批评了也没用,也可能是害怕破坏两个人的关系。

而从合作思维的角度看,批评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不是为了否定某个人,而是为了通过批评让对方意识到问题,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而这个过程是可以做到让对方坦然接受,感受到平等的。

作者分享了三种有效的方法——事实式反馈、求助式反馈,以及关怀式反馈。

其中,事实式反馈的关键是放下评判,用事实说话。

“人们不会因为你表达的内容感到气愤,他们之所以表现出抵触情绪是因为在对话中失去了安全感。”

首先要区分什么是观点,什么是事实。

“你是个不靠谱的人”,这是观点。

“你今天约会迟到了半个小时”,这是事实。

单纯的陈述事实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因为陈述本身是没有对人的评判的,而是用事实来让对方意识到问题所在。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关注那些正确的做法,而非盯着错误。

当你用事实告诉对方哪里有问题之后,还应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怎么改变。提高一个方向是重要的,不然对方可能会困惑,“哦,我做错了,可我该怎么做呢?”

比如很常见的现象,两个人坐在一起吃饭,有一个人总是习惯地去玩手机,你只告诉他,“你总是玩手机,让我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你可以先把手机放下吗?”可能他会放下手机,然后不知所措。这时,你可以告诉他,“我想和你聊聊……”或者,“你觉得那件事该怎么办?”

合作思维下的批评同样建立在两个人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的,而不是一般想的那样一个强,一个弱。

不同的批评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但不管怎样,要记得批评的目的是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是要站在一起去看待问题——这就是合作思维。

(四)精准表达与“知识的诅咒”。

在沟通中如果运用了非合作思维,我们很可能滔滔不绝地讲出很多很多的事实或者大道理,而倾听者的态度往往是会觉得不耐烦。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我们能用比较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问题的关键。用合作思维的方式去看待,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关注我和倾听者双方所要实现的共同的目标是什么,我能带给倾听者什么样的收获?

糟糕表达只关注“发生了什么”,精准表达则会死死咬住“我要和你实现什么”。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一种非常高效的沟通方法——金字塔表达法。

“金字塔表达法的关键是:当我们开始向对方表达时,我们不能让对方重新爬一遍金字塔,而应该直接把对方轻轻放在塔尖,让他上来就能一览全貌。接着,我们可以从塔尖一层层往下表达。”

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应该是大量的事实,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而在金字塔的最高层应该是沟通双方共同的目标。

在我们的想要表达之前,应该先根据事实去做出一些分析,然后看看自己的主要的需求是什么。最后,去考虑自己需求满足之后,能够带给双方什么样的回报。

而在表达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去告诉对方我们将要达到什么样的共同目标或者回报,这样会让对方更加清晰,也更加有兴趣去听你的称述。接着提出自己的一些需求,然后分析为什么需要这些需求,最后一定要把事实数据拿给对方看。

有些时候,我们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情况。当我们把事实和逻辑都讲明白了,也表达出共同的利益目标,对方依旧不为所动,很有可能是因为对方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与自己同样的感受。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说温室效应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即便把道理讲明白了,也会有人觉得,“哦,是嘛,可是我没感觉啊。”

“知识的诅咒”是指我们一旦掌握了某种知识,就无法想象没有掌握这种知识时的心智状态,这会导致我们没办法在对方没有这种知识储备的状态下和他沟通。

就像之前有人经常说,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我还是做不好啊。这也说明有时候理智上的逻辑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更高级的沟通方式是你要把感受表达清楚,你要让倾听者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事情的紧迫,感受到某个人的心情。这样,也许他会主动去提出一些帮助。

“人们会忘记你说的话,人们会忘记你做的事,但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给他们带来的感觉。”

(五)合作思维下的拒绝。

拒绝对于我们来说好像一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拒绝往往意味着会破坏彼此的关系,会显得不够友好……

但有时候,拒绝是为了更好的合作。这也是因为当我们想拒绝,而又没有拒绝的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生活状态,因为自己做了一些原本不需要做的事情。

“若想用别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影响他们,首先你自己要处于一个愉悦的、想主动达成目标的状态。”

在合作思维方式下,拒绝不是一件为难的事情,因为我知道不管是同意还是拒绝,都是为了我们两个人共同的目标。当拒绝带来的收获比同意更高的时候,拒绝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可以利用“黑色想象”的方法,多考虑一下不拒绝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当你发现自己无法接受这些负面影响时,反而会更加有勇气说不。

合作的前提是我们两个人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如果因为不拒绝而导致自己的状态不佳,那这个合作本身就已经出现问题了。

(六)面对冲突,大多数人会不经意间选择去回避。

而实际上,冲突很可能是让合作更加顺畅的一个契机。拒绝冲突,就是拒绝合作。

“解决冲突的两个有效步骤是:第一步,对人不对事,即在冲突中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认真倾听,保持共情。第二步,对事不对人,即把焦点放到事情本身上,不要对人进行评判。”

对人不对事,不是说要忽略现实情况,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先照顾到双方的情绪,平复情绪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深入交流。当一个人情绪激动的时候,他的所有言行都是不理智的,这时候的交流效率非常低。

“你越早意识到你和对方的对话氛围出现了问题,就越容易把谈话拉回正轨,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小。”

对事不对人是指大家把关注点放在具体的事情分析上,而不要有对人的评判,因为这种评判本身没有任何益处,只会让大家更加感情用事。

一个很好的方法是“A+B=C”,意思是——两个人沟通,一个人坚持应该用A方案,另一个人坚持用B方案,不管是谁向谁施压,或者谁向谁妥协,都不是合作思维方式下想要的结果。

而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更客观的角度去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案C,可以同时满足两个人的需求。

作者最后说道,“合作思维能给你的最大礼物是什么?我想,那个答案应该是,勇气——相信自己不用变成谁,也能做成很多事情的勇气;在很多你本来以为很难的事情前,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文:温寻梅
责任编辑:殷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