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梁溪镜明 2020-08-16

沈阳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因其位于沈阳市东北郊,故又称东陵。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大清建国后,定陵号为“福陵”。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福陵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陵寝现存古建筑32座,占地19.48万平方米,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规模宏伟,气势威严。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清福陵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平面布局规整,层次分明。其布局虽与清昭陵一致,但福陵的独特之处是整个陵园由低向高依山势而建,随坡势起伏,显得错落有致、高大雄伟。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福陵的正门是正红门,是三间单檐歇山式琉璃顶建筑。三间拱形门洞,正中 “神门”,东间 “君门”,西间 “臣门”。正红门东西两侧的“袖壁”,各为长11.9米,高约5米的琉璃袖壁。龙作升腾状,昂首、张口、舞爪,腾空飞跃。云纹密集,形象逼真,颇有动感。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从“君门”进入,一条南北向笔直的砖铺的甬道,称作“神道”。 神道两侧由南向北依次伫立着两排“石像生”,为驼、马、狮、虎等石雕。在石象生两端分别还伫立有四座华表,底座为三层莲花座,柱体为八角形,通体为浮雕云纹龙蟠柱,顶部有坐吼一只,形状似犬非犬,身有鳞甲,长尾与鬓发相连。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从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台阶(称为108蹬),依山势而修筑,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这是福陵的重要标志,也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登完108蹬后,看到的是一座大碑楼,内立"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上面镌刻着康熙帝撰写的碑文,主要是歌颂清太祖创业开国的功德。碑楼两侧是祭祀用的茶膳房、果房、涤器房。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沈阳清福陵(上)——辽宁游(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