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庙】大同文庙:北魏创学,代藩易址(下)

 真友书屋 2020-08-16
今日走高速前往大同,因受疫情影响,高速路上的车很少,路过雄伟的雁门关,长长的隧道内也没有几辆车,而两侧的大山依旧雄伟壮观。但因为出市入市的红绿灯,故耗时三个多小时才来到了大同古城。

开怀一笑


跟着导航驶入了一条小街,眼前所见的文庙是一个很小的门,并且门上着锁。今日阳光暴晒,街上找不到可问路之人,恰好旁边停着一辆车,车里走下两位中午人,我听他们谈论着旧城改造的成本,看来是当地人,马上上前问之。其中一人告诉我说,此处是文庙的后门,因为疫情关闭了,必须要穿过一条仿古街绕到正门进入。我再向他请教如何走到正门,此人称他也要到正门那一带办事,让我跟他走就是了,并且他指挥小郭把车停在一处不妨碍交通之处。

尊经阁大门

遇到两位好心人,这当然是寻访中的运气。小郭好奇于我能听懂大同土话,因为小郭也是山西人,所以他知道这一带的方言,每隔一个村子都有变化。有时方言这件事确实是奇怪,自己并没有在大同生活过,并且只是在二十余年前来过一次,但为什么能完全听懂当地的方言,自己也说不明白。

颜真卿手笔

孔子问道老子


从刚才驶过的路径看,这片古街区全部建成了仿古四合院的形式,一路看过去,大多还未使用。但也有些门面房挂起了招牌,那位带路人问我为什么访文庙,我向他简述了大同文庙历史之悠久,虽然所问非所答,他还是夸赞我是一位作家。当我们路过一个名叫大同绝色记忆馆的院落时,他建议我入内参观,我告诉他,自己此行的目的只是来访文庙。沿途还看到了大成美术馆,此馆的左右侧墙上竖起了高高的铁栅栏,想来里面藏着不少真迹。

不能登楼

圣迹图故事


终于走到了文庙门前,广场后的棂星门建得高大敞阔,只是两侧的石狮子小的不成比例,想来是从他处移来的。文庙不收门票,但需要登记,小郭代我登记后,我们走入了院中。静悄悄的文庙内看不到游客的身影,眼前的泮池却是方形的,状元桥也未建成拱形,这与其他地制式不同。

站在尊经阁上看到后面还有一处仿古建筑


而今状元桥上架着一块展板,展板之上有几个拳头大的圆洞,每个圆洞口上写着“锦绣前程”“金榜题名”“官运亨通”等字样,小郭说把硬币投入此洞中,就会心想事成。如果把硬币投入洞中就会得到这么多的好处,这岂不是太廉价了。而洞后即是泮池,我站在洞后望了望,看不到水底有硬币。但泮池侧旁的花圃内,初绽的牡丹花却是分外灿烂,但那花瓣与寻常所见却有区别,我不确定那是不是芍药。

耿彦波撰联


牡丹花圃后是大成门,感觉此门也是新近翻修者,穿过大成门后面就是大成殿,此殿处在高高的台阶上,三边的石护栏上刻着一些图案,感觉是明代旧物,而大成殿前所列介绍牌称此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可见自代王府占用文庙后,文庙迁居此地,直至今日未变。但介绍牌上称该殿的建造手法是“单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殿内梁架均采用彻上露明造”。

乡贤祠


最后一句我完全不懂,故走入大成殿内,我首先仰望大成殿顶的结构,但于此实在外行,只是看到里面的梁架均有彩绘,却不知哪个部分是“彻上露明造”。但殿顶上没有藻顶,却是较为少见的修建方式。

接下来我当然要去朝拜孔圣人,他端坐在佛龛内,里面的雕像形式与寻常所见不同,整体看上去这是现代人手笔,我感觉整体形象与鬼谷子相类似。孔子左右两侧没有设四配,两侧的墙上则各挂着六副浅浮雕像,他们应当是孔门十二哲。

展板制作方式

乡贤祠内景


参观完大成殿,沿着中路继续向后走,于此看到了孔子雕像,这尊雕像与传统的宣教图相类似,只是这尊雕像的孔子乐呵呵的,没有一丝严肃状,他身后的尊经阁却高大庄严。拾级而上,尊经阁前挂着的“博学审问”匾额,其落款竟然是颜真卿,细看之下,至少有七分颜体味道。

文庙办公室


尊经阁的一楼正中摆放着两尊雕像,乃是孔子问道于老子图,这两尊雕像的雕造手法同样是大写意的形式。四围墙上的壁画则为古今结合手法,壁画的底色全部为泥金,所绘图案工里带写。

登上二楼的楼梯口立着游客止步,故只能欣赏这些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大多选自《圣迹图》,但图案却另有创造,我看到上面的侍女明显有着唐代风格。但总体上能够感觉到建造者的精心,听闻到这些复建的古迹大多是耿彦波主政大同时所建,而在尊经阁的门口还所致了他所撰的一副对联:古今学问在审问审问方成学问;天下常道非可道可道师法常道。

曾办有讲堂


从整体布局上看,大同文庙乃横三路格局,尊经阁为中路最后一组建筑,站在上面的台阶,看到街外仍有一个仿古院落,小郭说这就是我们刚才停车的地方。我决定等回到停车处时再去探看。

接下来我们先去看了文庙内的左路,在这里看到了乡贤祠。祠内的三面墙上悬挂着几十个木雕形式的介绍板,每位乡贤上有画像,下刻生平简介,均为大同人,这里在古代虽属边陲,但也出了这么多的人物,想来这跟当地府庙的建设有直接的关系。

明伦堂

敬一亭


接着往前走,看到了一处城墙式的建筑,走到门前,方知这里是文庙办公室,而其右侧则是明伦堂,故此处乃是右路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伦堂前为敬一亭,此亭是梯形建筑,彩绘手法颇为细腻。亭旁为碑廊,这些古碑横卧在地上,这种摆放方式,颇利游客细看碑文。

碑廊摆放方式

杏坛


碑廊之后则为杏坛,此杏坛建成了两层封闭式亭阁,这种建造手法与曲阜不同。杏坛之前则有一堵琉璃影壁,上面有五条龙,细看之下,乃是旧物新修。四周装饰着的浮雕则为后补,影壁的后方有三个菱形的图案,也同样是用琉璃制作,看来琉璃工艺在当地依然很发达。

龙壁

古件新修

应该是十二生肖


参观完文庙,回到车旁,从文保牌上看到这处古建乃是帝君庙,这里同样不收费,但也要做身份登记,管理人员提示说,要戴口罩参观。今日阳光炽烈,没有一丝的风,戴着口罩在里面转来转去确实闷热异常,之前听不少的人说新冠肺炎病毒跟十七年前的非典有相像之处,而非典到了夏天突然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原本以为新冠病毒也会如此,但看来这样的类比只是一厢情愿。

帝君庙

帝君庙入口


小郭在登记时,我注意到山门两侧的墙上绘着四大金刚,但其中一幅像的旁边则写着岳飞,岳飞何时变成了门神,看来这事值得细查。

主殿

岳飞在此


进入正殿,看到这里的彩绘手法与文庙内的尊经阁颇为相像,其实尊经阁距帝君庙仅隔着窄窄的一条街,直线距离超不过十米,所以这些彩绘应是同一批艺术家所创作,而帝君庙的壁画侧旁写着“大同帝君庙壁画绘制记”,上面列出了十几个人名,而落款则为中国美术学院壁画创作组。

帝君

精美的壁画

到此一游

参观完帝君庙,回到了门前,我临时起意,请小郭给我拍张照片,而旁边的那位工作人员却说,你可以摘了口罩拍。但我觉得戴着口罩拍照,更具有时代特征,于是我拒绝了他的美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