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爱说“鬼”话。 为啥?你自己数数,上海闲话里,有多少带鬼字的俗语,有人开玩笑说过,十八层地狱,要有多少各式各样的鬼,上海人的俗语中,估计就有多少鬼话。 上海滩最出名的一只鬼,叫“老鬼”。
现在很多人习惯写成“老鬼”,不管哪种写法,上海人都用来形容“老辣”、“精明”、“本事大”。 事事、时时都精怪、都内行,但是,你总不能保证,有那么一天也会一时糊涂做出失策的事来,在上海闲话里就叫,“老鬼失撇”。 上海人关于“老鬼”,还有一句很形象生动的说法:“老鬼勿脱手,脱手勿老鬼”。 更发噱点,会说,“老鬼勿脱手,脱手是洋盘”——洋盘是啥?勿识货朋友是也! “老鬼”不仅仅是形容词,上海人还把经验丰富者、老资格者称为,“老鬼”。 “吃大闸蟹我老鬼了。蟹肉全部吃清爽,蟹壳还可以搭出一只蟹来!” “侬去搭老宁波搓麻将是寻棺材睏!伊学生意辰光就天天陪老板娘打牌了。牌龄超过侬年龄!” “老鬼”虽然有“老奎”的一点意思,但还是谦虚多了——勿敢称神,老神;不敢称仙,老仙;只敢称鬼,老鬼。 “老鬼”要是在后面加个“三”呢? 你去问上海人,即便是老上海也很难讲清楚,“老鬼三”究竟是什么里个东西!为啥?的确就是因为上海人习惯把形容不出、不能启齿之物,称为“老鬼三”。 某少年与某小姐,一见倾心,非常热络,就此进了行闪电结婚。 不料,结婚之后,马上反目, 常吵闹,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快?有知道他们秘密的,说道:“老鬼三有毛病!” 有时候,“老鬼三”也指一事物,不明言其名,听着自能会意。比如,“伊迭额两天老鬼三来了,不好去游泳”,女同志侪明白,“老朋友”来了! 北方人讲的“鬼话”,是鬼故事的意思;但是,到了上海人嘴巴里,就不单单是鬼故事了,往往被用来形容“假话”。 上海闲话里,自嘲的话叫,“戏话”;见不得光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话,叫“鬼话”。 为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也! 上海人最能说“鬼话”,而且,还是有历史的,不相信?中国近代历史上就有最鬼话连篇的一本通俗小说——《何典》。 上海有“小鬼”,也叫”小鬼头”,上海人用来称呼顽皮的小男孩。可以说,但凡上海小男孩要是闯了祸,家长第一句肯定是,“小鬼”,或者“小赤佬”——殊不知,这“赤佬”也是鬼的一种啊! 小鬼不怕,最吓人三只鬼:吊死鬼、急煞鬼、还有饿死鬼。 “吊杀鬼”,上海人常用来形容那些面无表情的高个子;“急煞鬼”,顾名思义“急性子”,有一种很好玩的说法,“急煞鬼,投胎”,说的就是这类人;还有“饿杀鬼”,自然是没吃饱,或者形容“吃东西急吼吼”的样子——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饿煞鬼投胎”、或是“前世里没吃过”。 还有两个最难缠的鬼,“讨债鬼”和“大头鬼”。 “讨债鬼”,是死了以后来讨生前的债,叫做”讨阴债”。上海话里,把那些经常败家,经常惹事生非的同辈、或小辈,叫做“讨债鬼”——对于女人来说,最大的两个讨债鬼,莫过丈夫和儿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