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军成功出川后,刘邦骄傲自满,再一次证明自己军事能力的拙劣

 瓜子心 2020-08-16

据鞍指挥八千兵,昔日中原几战争。追鹿已无秦社稷,逝骓方叹楚歌声。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回首云山青矗矗,黄流依旧绕彭城。

彭城之战是楚汉争霸中的关键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前,西楚四面受敌,疲态正显,而汉军聚集诸侯,士气旺盛,而在部队数量上,双方更是相差巨大,刘邦联军号称有五十六万大军,而西楚只有霸王带领的三万骑兵。不出意外的话,汉军获得胜利的概率较高。

彭城之战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霸王抓住了汉军人数众多却没有建立有效指挥系统的漏洞,亲自带队夜袭汉军中军,使得汉军无力抵抗、自相践踏、投人断流,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神话。在这个过程中,霸王的个人魅力和指挥能力固然重要,不过刘邦接连犯下的几个错误,更是为汉军失利埋下了伏笔。

兵仙被留守在废丘对抗章邯

  • 1.韩信拜将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博弈

昔日霸王听从范增的计谋,将刘邦分封到蜀地,命为封赏,实际上是希望将刘邦禁锢在此。面对这种情况,刘邦也很无奈,由于他没有和霸王对抗的底气,只能黯然入蜀。

韩信拜将

多亏了萧相力荐韩信,后者成功带领汉军出川,给了刘邦重新图谋天下的机会。

不过兵仙拜将之路并不顺利,由于他缺乏背景和战功,因此汉军的核心,从丰沛地区便跟随刘邦起兵的宿老们对他越级上位很不满意: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这就相当于一个有潜力的底层员工,一夜之间被提拔到领导层的第二把手,此举势必会使得大量有能力、有资历的中层领导不满。

古蜀道示意图

兵仙是否真正有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这种尚未体现过的能力,值得刘邦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为他站台吗?或者说没有萧何的坚持,刘邦拜将的行为是心甘情愿的吗?

然而刘邦没有别的选择了,自入蜀后,一些老部下选择了声色犬马、寄情山水,另一些老部下思念家乡,偷偷离开了汉军,可是却没有一人劝他出川。

不得已,刘邦只能赌一把,他要赌萧相不会背叛自己,也要赌兵仙能够证明自己。

  • 2. 汉军出川后,韩信没有继续得到重用

兵仙在得到支持后,选择了虚实结合、三路出击的出川方案,最终成功突破以章邯为首的关中三王的阻截。这里边固然有章邯没有成功在关中建立统治基础的因素,不过兵仙强大的军事才能更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原因。

从这点上来看,刘邦赌赢了。

出川后的汉政权重新回到了中原争霸的舞台中央,并且意外发现中原乱成了一锅粥,霸王和田荣打得难解难分,于是刘邦意识到自己的机会即将来临,骄傲之心日益膨胀,并且让韩信围困章邯,自己亲自调度兵马攻打西楚:

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

刘邦错误地估计了关中的形势,用韩信困守章邯,完全是杀鸡用牛刀。

不过比起章邯,重兵在握的兵仙,此时还没有完全得到刘邦的信任,因此被放置在主战场之外,此举既可以看作是刘邦对兵权的合理回收,又可以看作是他为绕过丰沛宿老而拜将兵仙的一个交代。

这一决定也为后来彭城惨败埋下了伏笔。

东出通道上的诸侯并未真心归附

  • 1. 汉军必须打通东出通道

从地缘因素来看,出蜀后的汉军,下一个进攻方向就是出关了。和当年的大秦一样,汉军出关的第一阻碍就是三晋:

黄河远缀白云间,我欲上天天不难。三晋谁云通古道,人今惟见太行山。

秦灭后的形势图

当年秦国和三晋进行了跨越百年的战争,终于得到了豫西通道的通行权,其付出的代价极其惨烈:

二百年馀主夏盟,尊攘事业古无伦。若非剖一为三后,未必舆图尽入秦。

而在汉军出关时,天下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三晋已经从当年的战国七雄变成了几个夹在楚汉之间的弱小势力。

汉军想要打通东出的通道,也许并不需要像秦国那样付诸于武力,在天下诸侯不被霸王尊重的前提下,联合三晋攻打西楚,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 2. 沿途诸侯暂时归附入汉军麾下

占据荥阳的申阳是张耳的下属,在看到张耳投入刘汉军后,也选择了归附。接下来,霸王设立的韩王郑昌被汉军武力征服。势力更为强大的魏豹和陈馀在得到了相关承诺后也加入了汉军阵营。

实力最强的赵军被骗入汉军

除此之外,司马卬、司马欣、董翳等人,或是带着自己的小心思,或是被汉军的规模所震慑,暂时投入了汉军阵营:

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如果当年刘邦有幸体验过巨鹿之战,就知道跟着自己摇旗呐喊的是一帮什么角色了。

全是一群狡猾的政治投机分子,优秀的随风主义接班人,以及不以投降叛变为耻反以为荣的厚颜之人。

吕布名声够臭了吧,三姓家奴,然而人家一人想依靠自身的能力闯出一片天。

像什么臧荼、司马欣,投降的次数比吕布是只多不少,而且人家稳定后主要的工作就是仔细对比楚汉的势力,为更快速抱上大腿做积累。

眼下,汉军携平定三秦之势,斗志昂扬,部队规模庞大且后勤补给充足,天下诸侯云集响应也是人之常情,只可惜刘邦错误地认为此乃自己天命所归,开始选择性遗忘当年霸王神兵天降的英姿了。

刘邦轻视霸王,未曾依托彭城建立有效防守体系

  • 1. 西楚主力滞留齐地,彭城残部放弃抵抗

汉军在萧、砀地区,中,南,北三路会师,与楚军龙且、项它部一番激战后,击溃了对方的小规模抵抗,来到彭城脚下。

彭城之战经过图

此时彭城,所有的精兵猛将,都随项羽伐齐,只剩老弱数千留守城中,听说刘邦军进城,纷纷逃散,彭城不战而下。

本来霸王还希望平定齐地后再回身和汉军决战,不过彭城被破使得他进退两难:

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

因此汉军进入彭城后,大肆享乐,完全没有据城设防,这就是刘邦的第三个错误,也是最严重的错误:

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 2. 霸王出奇制胜,一战令天下人胆寒

汉军的大意给了西楚军机会,根据地丢失,霸王也沉不住气了,于是他率领着三万精锐骑兵火速冲往彭城。

由于汉军未曾设防,根本没有人发现了趁夜偷袭的西楚军,当霸王身先士卒冲入汉军中军时,立刻带领骑兵居高临下,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屠杀: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

此时刘邦之前犯下的两个错误立刻显现出来,首先汉军中没有兵仙那种治军严明之人,丰沛将领虽然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度,但是草莽出身的他们只能尽量围绕在刘邦身边护卫,却无力组织士兵进行反击。

吕后被俘

其次,处在外围的诸侯联军,看到西楚军神兵天降,根本没有抵抗欲望,而是各展神通,往自己的领地回撤,丝毫不能分担汉军本部的压力。

其实西楚军经历过连番战斗,又千里奔袭而至,战斗力必然打了折扣,而汉军数量远超西楚军,又占据了城防优势,即使失去了诸侯联军的支援,也不至于完全没有机会。

从这一点上来看,刘邦的第三个错误堪称致命,不仅让自己丢掉了掌控战场的主动权,更是使得汉军的核心力量损失殆尽。如果不是天不绝刘邦,或许此战就决定了天下大势的最终走向

结语

刘邦出身布衣,生长的环境也称不上优秀,因此养成了目中无人、不守规矩、骄傲自大的性格。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多年的社会厮混也使得他对局势的观察、对人心的洞察、对诡计的应用等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按理说,在彭城之战前,如果他能在蜀地和关中时一样,认识到自己和霸王的差距,继续任用合适的人才,亦步亦趋、稳扎稳打地发展壮大,也许他在此战中取胜的概率更大。然而从出蜀到出关乃至一路东进的畅通无阻,使得他将这些功劳顺理成章地归到自己身上,认为凭借自己的指挥能力,消灭西楚指日可待。

如果对比汉军和西楚军的规模来看,由于双方数量差距巨大,刘邦的确有一定的容错空间,然而他面对的对手乃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中,站在金字塔顶尖的男人。这个男人有着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特殊才能,这种才能已经超越了常人的认知。可是刘邦不仅没有意识到这股问题,反而一路走来骄傲自大,犯了贪图享乐的老毛病,也暴露了拙劣的军事能力,最终导致了彭城惨败。


参考文献:

【1】《戏马台》 宋 吕定

【2】《古道通三晋》 明 李贽

【3】《三晋》 宋 徐钧

【4】《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5】《史记·十二本纪·高祖本纪》

【6】《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