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中医方剂名。为理血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属气虚血瘀者。 【组成】 黄芪120g 归尾6g 赤芍4.5g 地龙3g 川芎3g 红花3g 桃仁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证治机理】本证之中风,由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正气亏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嗝斜。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言:“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气虚血瘀,舌本失养,故语言謇涩;气虚失于固摄,则口角流涎、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气虚血瘀之征。本证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即王清任所谓“因虚致瘀”,非独用活血化瘀或益气补虚之所宜。治当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 【方解】方中重用生黄芪,甘温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为佐药;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并引诸药之力直达络中,为佐使药。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可愈。 【配伍特点】 重用补气,佐以活血,气旺血行,补而不滞。 【运用】 本方为益气活血法之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之常用方。以半身不遂,口眼脶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本方久服方能显效,故取效后多需继服,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方中生黄芪用量独重,宜先用小量(30~60g),效果不显者逐渐增量;原方活血祛瘀药用量较轻,可根据病情适当加量。 【方歌】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RECOMM 2、方剂 | 每日一学——桃核承气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