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宣介 | 李牧:民俗与现代生活

 标准生活 2020-08-16

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并寻找其与现代文化的交汇点

以民俗的独特视角

展现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过程中

人们生活的巨大变迁

初论传统民俗文化现代重构问题

主讲人介绍

       李牧,江苏民间文艺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哲学博士(民俗学专业),现任南京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史论、民俗学、艺术人类学和海外华人研究。

时间:11月14日(周四) 6:30~8:30

地点:仙I-319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山水相隔之间,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差异中有相同,相似中又有不同。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风》篇,就是各地的土风歌谣,周南中的《桃夭》描绘了姑娘出嫁时如桃花般美艳动人的样子,并以桃之夭夭,祝愿姑娘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充斥着乡间的淳朴;秦地“迫近戎狄”,修习战备,好武尚力,因此《秦风》多写征战猎伐之事;郑卫地区因是商遗民聚集区,保留了其民族音乐传统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在内容上抒发人们的真实情感,音乐形式新颖多变,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虽然而今婚嫁繁琐不再,从前被兄长背着上轿的姑娘,现在还是会牵着父亲的手揭开自己新的人生篇章;秦人不再征战猎伐,但老腔依旧以激昂的旋律回荡在这片土地上;郑卫之音不再因直白的情感被斥不雅,因为我们都习惯于各种形式的表达。

       但新与旧之间如何保持平衡,旧破而后新立,我们把旧的东西打碎后,当我们明白其价值与意义之时,我们如何再把碎片拾起?《百鸟朝凤》原只为德贤者哀鸣,现今却为任何形式的金钱歌唱;手工匠人带着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归于土地,我们听见了多少声苍凉的叹息,传统民俗文化要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一席之地,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

图文 | 魏铱遥

美编 | 魏铱遥

监制 | 周全

出品 | 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