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方水土,多養一方人

 文苑折枝 2020-08-16

疫情期間,我困在防城港陽光海洋。

住的房子,是31層,即使是晴天的早上,整個防城港煙籠霧繞,那濃重的霧氣,裹住露珠,湧進窗來,連房子的地板也滿是水。

我問兒子:“這麼多水,地上一層,什麼時候才能幹?”

“這裏是海洋性氣候,從海上飄來,多的時候,要等太陽出來了,十點左右吧,露水才會自然消散。”

住了一段時間,我感覺膝關節更不好使喚了。

內地人喜歡海,其實,臨海而居,海天遼遠,那一派開闊的景致,並不常有,而不適的濕氣,卻悄悄讓你感覺到心悸。

可那裏的人呢?也許是夜裏,乘著一條小船,帶著希望就出海了,等早上歸來,已是瞧著滿倉魚兒滿臉堆笑。

我不禁感慨,那裏的人,活躍在海上,就不染濕氣?

兒子笑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

這才聯想起那次登泰山歸來,自然感動的泰山岩岩,海上日出。

然而,比日出更早,是挑夫,看天剛濛濛亮,他們有的就從山下挑上來了。

那場景:肩上搭一光溜溜的扁擔,兩頭垂下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時候,一只胳膊承載著扁擔上的重量,另一只胳膊配合著,準備著,伴隨著顫悠悠的擔子,轉身就是一個換肩,他們就是那樣負載而有節奏地艱難地向上。

也許,有人覺得,這太累,只有在昨天中國的遊山的景點上才一個個地再現。然而,我曾在黃山、峨眉山、大清山都看過類似的挑夫,他們把勤勞、吃苦受力當作是謀生的行當,每端挑上擔子登上山頂的時候,那寫滿笑容的臉,與日出一樣燦爛。這才注意到他的背弓,肩膀長上了肉墊,顯然,是長年累月重負壓的。

我曾奇怪,海邊的人,沒有閒心觀海;山裏的人,不得閑功遊山。

他們第一要做,是要生活下來。

而生存下來,就得吃,而最能提供吃的,養育一代又一代的子民,那只有大自然,那只有近水吃水,靠山吃山了!

放眼量,我國地域遼闊,以山水秦嶺、淮河為界,可分為北方人,北方人尤其蒙古人,多草原山地,一年中多寒冷天氣,“天茫茫,地茫茫,風吹草動現牛羊”,所以饅頭、白麵、餃子、羊肉、牛肉吃得特別多,體格健壯魁梧;南方人,近水,氣候溫和,水稻、魚蝦,各種蔬菜、水果特別多,相對北方人來說,個兒比不上,可南方人腦子靈活,轉得比較快,人傑地靈,歷史上傑出的人物特別富商南方多。

中國人,喜歡吃肉,宴席上幾乎是肉堆。其實羊肉、牛肉少,多是豬肉,以前,一頭豬出欄要一年,現在3個多月就兩三百斤了。據說還是豬崽的時候,普遍打一針增長素,加上吃激素飼料,不需要以前那樣打豬草,“豬吃百樣草,只要人肯找”了。

而日本呢?喜歡吃魚。日本四面環海,海洋為這個國家的子民提供了豐富的魚蝦藻類等食物,據說每年人均吃掉80公斤,那就是說每天差不多半斤魚了。日本人喜歡吃魚,到什麼程度呢?吃生魚片在日本市場上,一些品質比較好的生魚片是根本買不到的,因為想要買的人太多了,而高質量的金槍魚數量少,所以政府就採取了這種搖號買魚的方法了甚至連魚刺也不遺棄,至於其他海鮮,那自不要說了。有人說,吃魚聰明,也許是吧,在世界各民族中,日本是數聰明的,他們對於世界的貢獻,是不容小覷的,據說,自諾貝爾有獎以後,差不多每年一個諾貝爾獎,這裏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科學獎,不是那帶著政治偏見的頗具爭議扯不清的文學獎。

非洲人地居熱帶雨林氣候,多上身裸露,少穿缺吃,他們吃木薯、吃蛇,吃鱷魚、吃龍蝦,吃河豚、吃蝸牛、吃螞蟻、吃貝類,吃猴子肉、吃螞蟻醬,總之,當地有什麼就吃什麼。據在那裏呆過的學生講,他們能夠有所改變,文明一些,應該感謝中國,感謝共產黨,是中國的馳援讓他們過上追趕世界時代今天有希望的日子。

我曾到過異國,俄羅斯的伏爾加太烈,那裏無論男女,喝烈性的伏爾加比牛奶多,我不知道是不是伏爾加喝成了這個烈性民族,但一個中國青年愛上了一個俄羅斯小姐,光喝酒准讓你受不了。英國人底子厚,老牌帝國,很會保養,早上一睜眼就先喝“被窩茶”。以它沖去睡意後,麥片、牛奶、果汁、黃油點心、三明治、煮雞蛋等都被逐一享用。他們的午餐、晚餐一般為二菜一湯,牛肉、羊肉、雞鴨、魚等搭配使用,外加點心、水果和咖啡。一日三餐他們並不要求數量,但絕對講求品質。要求清淡、鮮嫩、焦香、不要辣的。而且各種調味品一應俱全,自由挑選以配合自己的口味。

遊覽世界各地,走遍大江南北。

我想變成候鳥,變成大雁,飛飛飛,可雁不過衡陽。

據說回雁峰,南嶽七十二峰之首,北雁南飛,到此為止,故而得名。宋之問的《題大庾嶺北驛》中有:“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歸。”柳宗元過衡山時也寫下“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時。”至於王勃的“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流傳就更廣了。

為什麼衡陽雁斷,衡陽以南雁聲甚少?其實,大雁是聰明的,衡陽以北地勢低平,有廣闊的洞庭湖面,且沼澤港汊縱橫,水庫、池塘、水田密佈,像明鏡,極少封凍。雁是水上游禽,在這得天獨厚的環境中,白天在水中有魚蝦可覓,田中有遺穀可尋,夜有湖洲蘆葦可棲,或飲或啄,或嬉或棲,實在相宜。況且幾經長途跋涉,體力大耗,再渡南嶺,山巒起伏,水面極少,食宿之地難尋,要遠翔南海之濱,體力難持。於是大雁不再南飛,便選擇洞庭湖畔安營紮寨,樂度嚴冬,不飛了,所以衡陽以南雁聲甚少。這裏是有科學道理的。

想那年進藏,時常感到呼吸艱難;想那年想入大漠,觀莫高窟,睹昭君墓,望風塵茫茫,中途卻步;想那年在哈爾濱過冬,欲向北至漠河,也因至寒零下40多度而放棄,至於到海南,那裏生活了一段時間,我的膝關節痛難忍……

無數次的教訓:讓我自知,已不再是年輕,望峰息心,不再貪圖外面的世界。於是作《蟄居》:

今天起,不再旅遊
蟄居、沏茶做飯讀書、日落而息
不再關心外面的世界
有一所老屋足夠養棲


耐得寂寞

不再為兒女操心上氣

藏書滿案
或撫琴,或低吟

自娛自樂,足夠自我陶醉


逝去的人

我緬懷

未來的人

我期望

在緬懷與希望之中

領悟到落葉歸根

幸福與感恩的滋味

還有那一輩子

未曾窮盡的琴棋書畫的樂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