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是指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身体损伤,每天因运动损伤到医院就诊的人群很多,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运动的场地环境、锻炼的负荷强度、个人的技术水平以及运动着装不合理、热身不充分等,但你知道如何尽早确诊及紧急处理吗?今天采用图文的形式给大家讲解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值得学习借鉴。 01 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分成许多类别: 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与否可分为:开放性损伤(擦伤、刺伤等)和闭合性损伤(肌肉拉伤、扭伤等); 按伤后病程的阶段性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损伤、肌腱和韧带损伤、关节损伤、滑囊损伤、软骨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内脏损伤等; 按伤性轻重可分为:轻伤(不影响工作和训练)、中等伤(24小时以上不能工作或训练者)和重伤(须住院治疗者)。 关节运动功能检查 02 01 颈椎关节活动范围 02 腰椎关节活动范围 03 髋关节关节活动范围 04 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 05 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 06 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 07 腕关节关节活动范围 ![]() 03 运动创伤特殊检查方法 01 颈部损伤检查法 1.椎间孔挤压试验 ![]() 2.颈神经根牵拉试验 ![]() 3.颈牵引试验 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托其头部,用力向上牵引,若患侧颈、肩、臂、手疼痛或麻木减轻,即为阳性。临床意义与椎间孔挤压试验相同。 02 腰部损伤检查法 1.腰部损伤检查法 ![]() 2.屈颈试验 ![]() 3.仰卧挺腹闭气试验 ![]() 03 骶髂部损伤检查法 1.“4”字试验 ![]() 2.提腿伸髋试验 ![]() 3.背伸抗阻试验 ![]() 4.骶髂关节旋转试验 ![]() 5.斜扳试验 ![]() 04 肩肘腕部损伤检查法 1.杜加氏征 正常人将手放在对侧肩上,肘能贴胸壁。肩关节前脱位则内收受限,伤侧的手放到对侧肩上则肘不能贴胸壁;若肘贴胸壁则手不能放到对侧肩上,此为阳性。 2.肱二头肌长头腱紧张试验 患肢肘关节屈曲90º,前臂置于旋前位,抗阻下用力旋后屈肘,若肱骨结节间沟部疼痛为阳性。表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或腱鞘炎。 3.冈上肌断裂检查 ![]() 4.肘关节外部形状检查 ![]() 5.立秋节气知多少 ![]() 6.抗重力伸肘试验 ![]() 7.肘关节副韧带检查 ![]() 8.米勒(Mill’s)试验 ![]() 9.腕部压痛点与损伤关系 ![]() 10.尺神经损伤 ![]() 11.正中神经损伤 ![]() 12.屈拇握拳尺偏试验 ![]() 05 膝部损伤检查法 ![]() 1.伸膝抗阻试验 ![]() 2.推髌伸膝抗阻试验 ![]() 3.推髌半蹲阻试验 ![]() 4.单足半蹲试验 ![]() 5.半月板损伤检查 ![]() ![]() 6.侧副韧带损伤检查 ![]() 7.交叉韧带损伤检查 ![]() ![]() 06 足踝部损伤检查法 1.常见的足部畸形 ![]() 2.跟腱损伤检查 ![]() 3.踝部前抽屉试验 ![]() 运动损伤急救原则 04 (1)损伤初期(48小时内) 保护受伤的部位,使之不受二次损伤,条件允许时,可以使用夹板或临时固定物先让受伤部位得到更好的保护,以免导致未撕裂的韧带或者未骨折的骨头发生骨折。 在确诊无骨折情况下,在疼痛能够忍受范围内,适当负重及活动(负重量以疼痛VAS评分:4/10以内为准)。 RICE原则: Rest(休息): 制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防止二次损伤,减轻组织渗出、肿胀。 Ice(冰敷): 让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挛缩,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急性期24~48小时可冷敷,每次10~20分钟,2小时一次,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用毛巾包裹住冰块,以免冻伤。(注:冰敷仅限伤后48小时内) Compression(加压): 使用弹性绷带或弹性大的衣物(比如丝袜)包裹住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包扎(松紧适度)减轻肿胀,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会加重包裹处以远肢体的肿胀、缺血。 Elevation抬高: 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2012年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一篇评论强烈建议将经典的RICE原则替换为POLICE原则(警察原则),即保护(Protect),适当负重(Optimal loading),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主要的变化就是保护和早期适当负重。在这里提醒大家,早期的适当负重必须经过专业评估后并且佩戴合适支具才能进行,否则会有加重损伤的风险。 (2)48小时以内禁忌做 H-Heat(热疗): 含发热、有刺激性的药膏。 A-AIcohol(酒精): 增加肿胀,影响供血。 R-Run(跑动): 加重组织受损。 M-Massage(按摩): 诱发局部出血,加重肿胀疼痛。 (3)48小时后 稳定期(伤后48小时): -治疗重点是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 -物理治疗、按摩、中药外敷等方法促进创伤恢复;(通过振动按摩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增加局部组织热能、促进血液循环,引导更多的抗炎止痛物质清除局部疼痛因子,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同时,高速有节奏的震动能够刺激局部的感觉神经,通过闸门控制效应达到迅速止痛的目的;并且治疗前可在疼痛局部涂抹疼痛治疗膏/乳液/凝胶,有效地将药物导入疼痛部位从而更好地治疗疼痛) -支具保护、局部制动至创伤愈合(选择性)。 ![]() 恢复期(局部肿胀消失后): -物理治疗:渐进进行损伤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及协调性、柔韧性的训练,以及尽早的介入运动治疗,促进愈合的同时避免损伤后遗症; -辅以物理因子治疗,促进疤痕软化、防治瘢痕挛缩。 联系方式:029-87382078 177826969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