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圣旨开头真正的读法吗? 电视剧里面看到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的读法是错误的,你知道正确的读法吗? 奉天承运的意思:奉是遵照,遵从天意,说明皇帝受命于天。承运则指的是继承新生的气运,说明皇帝是君权神授。这是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开头的一套固定术语,表示皇帝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而这套术语始于秦朝,但真正使用则是在明朝开始的。 在《史记》里面有这样的记载,说秦始皇既并而得天下,黄帝得土徳,夏得木德,殷得金德,周得火德,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所以秦朝奉的是“水德”,靠的也是“水德”的“当运”。自此开始,历代皇帝都会兼用这两种虚构,自称是“奉天承运皇帝”。所以,秦朝秦始皇开始,“奉天承运”成为了皇帝诏书的固定术语的理论源头。 通过《史记》就可以知道,“奉天”是说“奉天命” ,“承运”就是承“五德”的运行。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所以一般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颁布。而且门下省的审核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即:“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复奏而施行之。小事则署而颁之。”故而其颁布的制书会有“门下”两个字,这则是后期“奉天承运”的发展。 在元朝的时候,汉文诏书使用“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起头,蒙古文诏书使用“长生天的气万里,大福庇荫的祐助里皇帝圣旨”。 而“奉天承运”真正的使用则是起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称帝初期,把大朝会正殿定为奉天殿,在皇帝所执大圭上刻上“奉天法祖”,在臣子的诰敕命中必定有称呼为“奉天承运皇帝”。这套术语则体现了明太祖朱元璋用了源于秦朝提出来的君权神授理论。 所以,在有关史料中是这样记载的:“奉天承运,庶见人主奉若天命,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业也。”现在的很多电视剧不注重正确文化的弘扬,一个劲儿地踩痛点和爽点,追求所谓的收视率,殊不知,没有正确文化的包装,是无法获得时间和观众的支持的,最多只是昙花一现。因为电视剧里面将其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一种错误的读法,正确的读法是这样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且在书写的时候必须将“天”和“皇帝”换行顶头书写,才是正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