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样的青铜器(二)

 遇事明言 2020-08-17

        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有很大一部分跟古人的饮食文化有关,如鼎是烹煮食物的,觚是用来喝酒的,盘是用于吃饭前洗手的等。与现在我们用的食器“锅、碗、瓢、勺”不同,在古代,人们对食器有着细致的分类和命名,在博物馆里,有很多与“食”有关的青铜器,异彩纷呈、数不胜数。

后母戊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大禾人面纹方鼎(湖南省博物馆藏)

鼎(dǐng)

烹煮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也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大体分圆鼎(两耳三足)和方鼎(两耳四足)两种。

山奢虎簠(上海博物馆藏)

簠(fǔ)

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器具,大多是长方形,特点是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分开来就是两个器皿。

饕餮纹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妇好”三联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甗(yǎn)

用于烹饪、加热,也是礼器,由盛放食物的“甑”和用以煮水的“鬲”共同构成。

利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叔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簋(guǐ)

盛黍稷等食物用的容器,也是礼器,造型多样,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

青铜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敦(duì)

古代食器与礼器,大多数盖形同体。整体是个卵圆形,也有俗称“西瓜鼎”。

伯吴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盨(xǔ)

古代盛黍稷的礼器或食具,器盖上有四个方足,取下后翻置起来又是另一器皿。

兽面纹鬲(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鬲(lì)

古代煮饭用的炊食器。特点是有三个中空足,便于炊煮加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