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缺心理

 官展呈国学 2020-08-17

大部分情况下,穷人思维恰恰是资源匮乏的人对当下最理性的选择。

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稀缺性心态”。

就是当人们遇到稀缺的事物,行为会有所改变。这个稀缺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以是时间和金钱。

比如有些企业老板跟员工说,要有梦想,不要看短期利益,眼光要放的长远,可是工资待遇几年都得不到提升。

那么请问,他的房贷、车贷、老婆孩子这些具体的眼前利益如何解决?所以,不要跟我谈长远眼光,对不起,顾不上,先管好眼前的事再说。我的梦想就是不上班。

你看,任何人在稀缺和匮乏面前,都会视野变窄。

所以,穷人和富人思维本质上是一致的。

都是基于对现有资源的判断以及未来的预期,做出合理的资源配置。

这么想还是挺绝望的,既然穷人思维让人变穷,这又是合理的决策,那是不是就没办法解决了呢? 当然不是..........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写的研究成果之一。

不迷信于懒惰等对穷人的刻板印象,两位研究者通过实证探究贫困的根源,发现处在贫穷状态中的人和普通人在欲望、弱点以及理性的层面上,实则差别不大。

区别在于,贫困的境遇,导致穷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造成许多小错误,并产生恶性循环。

比如没有收入来源自然没有退休计划,不识字于是无法看懂拗口的健康保险产品等。普通人所忽略的小消费、小障碍和小错误,在穷人的生活中可能成为关键问题。

两位研究者认为,要摆脱贫穷并不容易,但只要抱“万事皆有可能”的态度,和一点儿援助(一条信息、一点儿推动),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历史学家布雷格曼说:

我们过去治理贫困的方法也许都错了。不是要给穷人上课讲道理,告诉他们该怎么思考,也不是他们缺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从心理上没有匮乏感,让他们的心灵不再面对稀缺,那他们的眼光自然会长远起来。

另一方面就是穷人通常也是和穷人生活在一起。在那样的环境中,身边的人难免会做愚蠢的决定,你难道要求他跳出这个环境吗?太难了。

从这两点来看,要想缓解贫穷的状况就要做到两点:

首先: 解决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匮乏问题,不要让生活牵着你鼻子走。然后多看书阅读,打开自己的思维局限。

其次: 找办法跳出现有的环境,其实环境也会反过来改变自我。

除了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之外,适合大部分人是用辩证思维看待两者之间的区别。

第三部分:如何应对贫困

要给贫困人群提供正确的信息,让他们做正确的事。比如让他们知道营养的重要,比直接发粮食要好;宣讲卫生健康常识,对他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政府和慈善机构应当适当地助推,给贫困人群提供便利,比如政府补贴,银行降低取款收费,保险公司免费给穷人提供保险。

要推动小的社会变革,减少腐败和玩忽职守,让对贫困人群有益的政策能够落实下去。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穷人的信念。有时候,人们之所以能做成一件事,就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行。因此,对穷人而言,拥有脱贫的信念是很重要的,这会激发他们去做很多事,来让自己摆脱贫穷。

贫穷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了,虽然政府和慈善机构都在为解决贫穷而努力,但是我们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要消除贫穷,就必须要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穷人的生活方式,只有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才能找到贫穷的原因,进而找到应对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