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出旅游带回稀罕动物,一年后全村就靠它致富了

 豫西人文摄影 2020-08-17

小编说:首先,我们先来放下关于皮草的“真知灼见”,就乡村里的脱贫故事聊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怎样致富才是一个关键,能不能赚钱,也就很重要了,至于这个养殖的小动物,我觉得作宠物挺好的,只要它不咬我……

2017年10月26日,河南省新安县石井乡山头领村,村民陈大姐牵出来一只看起来猫一样的小动物,看上去十分可爱,以为这是陈大姐养的宠物,陈大姐笑着说:“可不?现在村里几乎都在养这种宠物,这可是我们的宝贝呢!”

原来这种动物叫“貉”,貉是重要毛皮兽,去针毛的绒皮为上好制裘原料,轻暖而又耐久,御寒力强,色泽均匀。而针毛弹性好,适于制造画笔、胡刷及化妆用刷等。中国的一些地方已经灭绝,被写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说起来村子里这些貉,村民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村里人告诉作者,前几年,村里的干部陈冬云到东北考察,发现了这种说狗不是狗,像猫不是猫的奇怪动物,经过了解,发现当地养殖基地的环境和自己村子有些相似之处,就考虑引进。山头岭村共有村民582户,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89户,占村民人数的三分之一村庄地处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冬天气温低,不适合种植庄稼,对怕热不怕冷的东北貉来说,非常适合他们生长。

经过上级部门有关畜牧业专家的指导,山头岭村的几乎村民开始了小规模的实验性养殖,陈冬云争取到了一部分扶贫基金,加上村民集资,第一批300头东北貉住进了河南西部的大山里。

刚开始村里人对他们养殖东北貉就当看笑话,还有人冷嘲热讽,在貉场饲养的陈大姐说起来有些激动,刚开始大家都认为养猪都不行了,养这个小猫能赚钱?就是家里人也不看好,好在村里承诺参与的村民年底有分红,干活有工资,陈大姐才没有打退堂鼓。

村里的老人陈峰告诉作者:貉对食物的要求并不高,鱼类、鸡架、玉米膨化后的糖酥,经过磨粉后搅拌成糊糊状的食物都可以喂食,由于貉吃的并不多,每天的成本也就是5毛钱左右,成年的貉养一年下来,也就是不到200元的成本。“搞养殖就怕吃穷喽,这家伙我看行!”老人一辈子跟猪、牛、羊打交道,也算了一笔精细帐,他说:现在每只貉收购价格在500元靠上,除去饲料的开支,一只大概能挣三四百快钱。

“貉的繁殖能力较强,每年三月师发情期,配种成功的话一个月就能生崽,一对东北貉一窝能产十几只”。养殖场负责的陈大姐介绍说,从当初300只,到现在的1400多只成品貉,山头岭村的贫困户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如果不出意外,明年这一个养殖场就能发展到5000只。

随着外地客商频繁来到大山里的这个村子,村里人渐渐都嗅出了发财的味道,“养貉技术难度不高,吃的也不多,也不需要太多人工管理,虽然他们还没赚到大钱,我们都感觉可以,明年也准备养一批!”村里一位外出打工回来的年轻人说,“这是保护动物,毛皮的需求量也大,晚了,钱都让别人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