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优点这么多,可是你却没发现?!

 宛爸育儿 2020-08-17

专注亲子阅读栏目 童书八点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宁 领衔打造

亲子阅读推广人维尼妈妈

电台主播维尼爸爸联袂奉献

食育|养育|微课|童书|故事|好物

这是我们讲的第 190 个故事

文| 维尼妈妈

播讲| 维尼爸爸

阅读时间:5分钟

点击绿色图标听故事

1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有自信,并且急于寻求各种办法为孩子树立自信,可是首先想到的一点是:你是否在一点一点泯灭孩子的自信心?

今天维尼爸爸给小朋友们讲的故事《我的优点是什么》就是和树立孩子自信心有关的。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其实和家长们的态度息息相关。

先和维尼妈妈一起看看这本书讲了什么?




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孩小爱,显然她有点自卑:因为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是什么,也很急于在朋友的身上寻求存在感和认同感。

或许是小爱真的太平凡了吧,她的朋友朵朵也说不出她的优点。



于是她陷入了更深的自卑中。


可是善良的朵朵真的发现了她的优点,这是一个说不上优点的“优点”——她的手很暖和。

小爱就用这个优点,帮助班级里的小朋友,给他们捂手取暖。


可是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手再也不暖了,就这样一个优点也飞走了……



可是朵朵却继续鼓励她:比起“手很温暖”这个优点之外,小女孩的更大的优点是为别人着想。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小女孩感动得说不出话,因为她知道,更为别人着想的,是自己的朋友朵朵。也正是朋友的鼓励,让她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找回自信。

这本书的画风很是细腻,有着一股浓浓的女性柔美的感觉。

这样的画风可能小姑娘更喜欢吧,我和维尼都被这种手绘线条和淡淡的色彩着迷。

《我的优点是什么》还有一本姊妹篇《我不是笨小孩》,都是为孩子树立自信认知自我的绘本读物。

2

前几天和一位妈妈聊天,确切地说,听她数落自己的孩子:

不好好吃饭,慢慢吞吞,总是比别人慢半拍。谁谁家孩子现在故事讲得呱呱的,那唐诗背的,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咱家这说啥也背不下来啊。

幼儿园里别的小朋友都比他小红花得的多。

再不就是成天挨欺负,别人欺负他他也不知道躲,前几天衣服都被小朋友踢脏了他也跟没事儿人是的。是不是“缺心眼儿啊?”

你说我咋就生了这么个孩子呢?吧啦吧啦吧啦……

一个母亲的焦虑和望子成龙的心态,我太能理解了。

看着她无比焦虑的脸,我突然想到她曾经在朋友圈里晒过孩子的画,我惊为天才。于是便问她:宝宝现在画画怎样了?

她一听,愁容稍有舒展,立刻翻手机拿孩子的画给我看。

又小聊一阵,我听到的则是和刚才完全不同的孩子:想象力绝佳,情感细腻,善于捕捉和观察,他对一件事物的洞察力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孩子。

说到最后,这位妈妈甚至有点眉飞色舞了。

我趁机说到:看!你生了一个多优秀的儿子,他这么多优点,等着你发扬光大呢!

家长总是在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进行对比,让孩子的短板无限放大,放大到盖过了他们本来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的优点。

在孩子的眼中,妈妈是最重要的人,妈妈对孩子的看法甚至比天还重要。试想,如果一个妈妈整天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整天只知道数落孩子,或者是在别人面前把自己的孩子贬低得一无是处,那么,孩子的自尊和仅有的那点信心,真的只能低到尘埃里了。

优点是什么,可能每个妈妈理解的不一样。看完这本书,在豆瓣上甚至会有人提问:这也算优点?
在我看来,孩子的每个小到需要用放大镜来观察的优点,都应当被重视,被放大,放大到他们能够发现,自我认同。
我记得维尼爸曾经讲过一本名为《别想欺负我》的绘本故事。其中的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并把优点编成了歌。有的孩子觉得,自己的脚就是优点,有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大牙就是优点。
这没什么不可以,就像我们有时候开玩笑地说:“我没什么特长,除了头发特长之外。”这真的没什么不可以,云南佤族的姑娘,甩起漂亮的长头发跳舞,那粗犷的舞蹈看到我的每个细胞都想归回自然。没有长头发还真跳不出来那个气势!

妈妈们需要多花心思的,便是:发现+鼓励。

3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楠茂宣讲了一个她二十多年前做老师时的小故事,就是这本书的前传:真实发生在她身边的一种激励孩子的小游戏。

“好孩子石头”

“首先,我得买来一袋白色的砂石,我把它叫做“好孩子石头”。然后,连同我在内的每个人,各自准备一个塑料瓶,用来储存石头。

只要你做了好事或者努力了,就可以往自己的塑料瓶里放进相应数量的‘好孩子石头’,当你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做了好事,或者发现了他的优点,也可以往他的瓶子里放进相应数量的石头,在放之前,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

这个游戏的材料很好找,500毫升的塑料瓶子,白色的鹅卵石。

如果想要更美观的话,妈妈们可以在万能的某宝上套彩色的小石头(铺花盆的那种就OK)。

这个游戏是一种很简单的鼓励孩子的方式。

又有点像现在家庭中大多采用的奖励表。每日作息和任务完成情况,如果完成了的话就会有相应的贴纸奖励。

需要说明的是:
近几年,对于奖励贴纸、家庭奖励表的奖励也存在争议。
用积分换取物质奖励或者换取本来就应当属于孩子的游戏,这种带有条件的获得会让孩子的格局越来越小。
这种游戏的本身目的应是“娱乐”高于“获得”,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贴纸而获得刻意为之,而是为了真正地进步和寻求自身改变之后的支持和认同。

出版致谢

书名:我的优点是什么

书名:我的优点是什么
作者:(日)楠茂宣 古姓瑶子
译者:徐超
出版:湖北教育出版社
适合:3-6岁小朋友 亲子共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