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这五个方面,帮宝宝打好成为”饭霸”的基础

 宛爸育儿 2020-08-17

致力打造综合育儿公众号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宁 领衔打造

亲子阅读推广人维尼妈妈

电台主播维尼爸爸联袂奉献

食育  |  养育  |  童书  |  故事  |  微课 |  好物

文 | 宛爸+助教老师大秘秘

阅读需5-8分钟

我们又一期的“不吃饭问题一对一调整”结束了,这次的主角是9个月大的豆豆。

豆豆妈妈找到我的时候,烦恼的是家里老人对自己参加宛爸课程按照宛爸的理念养孩子不认可。同时豆豆不好好吃饭,尤其是自己喂宝宝吃饭的时候不吃,但是如果自己不出现在孩子面前,让姥姥喂,孩子就吃饭!

为期7天的调整过程中,宛爸发现,豆豆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

我想,不少辅食初添期的孩子,妈妈或者姥姥奶奶们在喂养中也会出现,很有共同性。

因此,希望其他苦恼于初添辅食的孩子不爱吃饭的妈妈们,注意以下问题了哦!!

A

餐椅

1、 餐椅舒适度

豆豆妈给豆豆选的进餐餐椅和下图餐椅同款,貌似这款餐椅很火,宛爸见过不少孩子都在用它。

宛爸在此前的文章中曾经提过,餐椅比较宽,座位深,宝宝坐进去后身体太靠后,几乎是躺着在吃辅食,根本无法参与进食过程。

在给出调整建议的第二天,姥姥给豆豆加了坐垫,豆豆能够直起身体坐在餐椅里,用手拿餐具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由于各个品牌的餐椅规格并不统一,家长考虑到孩子的成长,一般在宝宝添加辅食初期,多数宝宝使用的餐椅,和身高不匹配。

很多妈妈都忽略了餐椅对宝宝自主进食的影响。

关于餐椅的选购和使用,可以参考往期文章:

万万没想到,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和它有关!(点击查看)

2、 喂饭方向

宝宝在添加辅食初期,还没有抓握勺子的意识,需要家长喂饭。

由于餐椅位置和空间的影响,可能有些家长不能在宝宝正面喂饭。

如果长期坐在餐椅的一侧喂饭,宝宝要一直一个角度摆头,会导致对侧肌肉发育不平衡。

拧着身体坐久了,腰臀肌肉在吃饭过程中容易疲劳,严重点儿有可能会引起斜颈。

因此家长在喂饭时要正面喂饭。

示例:维尼小朋友在8个月左右时,维尼妈妈的喂饭方向,如下图

B

餐具

餐具也是刚添加辅食宝宝的家长很关注的问题。

豆豆吃饭时使用了餐盘,姥姥同时给了一只碗,但是在豆豆对碗感兴趣要拿的时候,姥姥把碗推开了,因为姥姥不想让豆豆在吃饭的时候拿着碗玩。

餐具是进餐过程中必须要有的,如果阻拦宝宝抓取餐具或食物这种行为,就会影响宝宝对进餐食物的行为建立。

吃饭这件事到底和宝宝有什么关系?

餐具到底谁在用?

餐具和食物的关系是什么?

如果宝宝无法建立这种共存关系,就有可能导致以后没有主动进餐的意愿。

我们建议:家长可以给宝宝准备另一个准备抓取食物的餐具,在餐具中添加少量的食物让宝宝抓握,满足手指对食物的触觉感受。

这样宝宝对食物有接触,对餐具有接触,对进餐有行为建立,再有家长的辅助喂养,就能顺利完成宝宝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进餐。

C

喂饭细节

在调整的过程中,宛爸收到了豆豆妈妈发来的视频,视频中,豆姥姥喂饭的速度大概是10秒钟2-3勺,豆豆还没有完全咽下去,姥姥的下一勺又喂到嘴边了,豆豆还没有吃完,姥姥的勺子就在豆豆嘴边儿等着。

喂饭没有耐心是宛爸了解到的老人喂饭普遍存在的情况,也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

喂饭速度太快,容易导致孩子以后出现嘴里要塞满食物才咀嚼的习惯,另外也容易引起胀气,进而由胀气引起哭闹和腹泻。

同时使用的勺子不要太大,勺子宽度不超过宝宝嘴的宽度,另外给孩子的一勺食物不要过满,以不超过勺子的三分之一为宜。

经过宛爸的分析和建议,在第二天的时候姥姥放慢了速度,大概是10秒钟左右一勺,可以看到豆豆有了明显的咀嚼动作。

D

食物粗细

在调整的最初几天,豆豆妈妈并没有按照我们课程提供的餐单给豆豆提供不同的主食,而是一直给米粉。

问其原因,豆豆妈妈说,她看到有的介绍说粥要等十个月大才能吃,豆豆现在九个多月,还没到时候。

另外给她喝过粥,但是孩子不喝,所以就一直给米粉了。

这也是小月龄宝宝辅食添加初期容易出现的问题,由稀——稠这个过渡过程,由于宝宝咀嚼能力和食物的粗细软硬不匹配,不适应,造成不接受更稠的食物,家长就继续以宝宝能够接受的食物粗细软硬度来喂养,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宝宝的咀嚼能力和月龄不符,别的孩子能吃肉的时候,自己家孩子可能还停留在只接受面条这个阶段。

针对豆豆的现状,宛爸给了如下建议:

由于米粉是糊状,宝宝吃下去是吞咽,口感上没有颗粒感,这样舌头的触觉和吞咽刺激不会很好。

用粥替换米粉的过程,也同样要有过渡。

比如说米粥在料理机打碎转1分钟,很碎很烂是米粉了。

那么转50秒、再试试转40秒,这样逐步从小粒到大粒。

如果没有料理机,正常熬煮粥,把米粒捞出来,捣烂了,放在米粉里添加过渡,也是一种过渡方法。

E

初添辅食是为体验进餐的愉快感

在宝宝添加辅食初期,我们要帮助宝宝建立最初的味觉体验,培养对食物的兴趣和自主进餐的能力,要让宝宝感觉到吃饭是一件非常有意思,很棒的事情。

可是有些家长在宝宝添加第一口米粉的时候,想法却是:终于能吃饭了,赶紧学会吃饭就不用喂奶那么麻烦了。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家长们不知不觉中希望宝宝一餐吃饱,能用一餐米粉代替一餐奶,吃快点儿,不用坐在餐椅前面一口一口喂那么着急。

这样的心理带来的后果就是如豆豆这样,坐在一个不那么舒适的餐椅里,被姥姥一口接着一口,没吃完就被下一口饭菜噎到。

无论自己想不想吃,都被塞进一嘴食物,对餐具好奇想拿起来看一看摸一摸,却被打断禁止。

这样不愉快的感受导致豆豆一看到餐椅是抗拒的,不情愿的,吃饭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加之这时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体验这样不愉快的吃饭过程,因为无法诉说,看到了妈妈就要妈妈抱,急迫地想让妈妈喂奶吃。

豆豆妈妈选择的是吃饭时躲起来,不让豆豆看到。

吃饭,对于豆豆来说,就成了一场噩梦。

那又怎么可能让孩子建立起对食物的兴趣,日后成为“饭霸”呢?

通过这次一对一调整,我们梳理出小月龄宝宝在喂养过程中容易被家长忽略的五点注意事项。

希望我们这一次一对一调整的总结,能带给小月龄宝宝的家长一些启发。

“一对一培养方案”,是我们收费微课《宛爸育儿小吃货培养班》针对VIP学员增设的私人定制服务。

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出现的问题的特殊性,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习惯培养解决方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