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毒治大病,不用大毒何以治大病?

 跟我学中医 2020-08-17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不仅对病因的认识不同,而且治病方法也大相径庭。我们不能用西药理论来框限中医,那样对中医是不公平的!

西方科学是建立在原子说假设之上的,它用几种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来解释整个世界,自然规律被认为是体现在这几种基本粒子的个性之上。东方科学是建立在气一元论假设之上的,它用气的聚散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自然规律被总结为统一物质(气)的有序(阴)和无序(阳)变换的规律。

西医的病因是建立在对人体的还原分析之上的,它只发现了疾病和细胞病变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就想当然地定义细胞病变为病。发现了细胞病变那就是有病,发现不了那就是没病。中医的病因是建立在对关系的把握之上的,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对病因的认识不同,治病方法也有着根本的不同。西医治病靠的是外力,用外力来杀死病变细胞就是西医的全部。中医治病靠的是整体的力量,恢复整体的管理,使病变细胞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就是中医的治病方法,中医本质上是一门恢复人体管理的学问。

中医把一切疾病都归于心病,偏心,用内经的话来说就是“主不明”,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说就是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血液供应多了,对应的组织就会功能亢进,血液供应少了,对应的组织就会功能低下,当外在世界的变化加剧了这种体质偏性,使它偏上加偏,细胞就会出现病变,产生西医学上的疾病。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治病有两大类方法,针对细胞的功能亢进,中医就用祛邪法,即用各种方法抑制血液对组织细胞的优先供应;针对细胞的功能低下,中医就用扶正法,即用各种方法增加血液对组织细胞的优先供应。

平衡是整体管理之本,因为整体有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它体现了“心”的意志,通过连续在全身的组织液快速传递信息,控制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由于普遍联系的根本是一种媒介的周期运动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唯有平衡,信息才能够准确传递,管理才能够准确无误,如果失去了平衡,身体的管理就乱了,而疾病就是整体的管理失控造成的。

中医治病就是恢复整体的平衡,这是治疗一切疾病的大法。而要恢复人体的平衡,就需要了解各组织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以及它们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进而用对应的方法来平衡它,这就是中医。

西医的靶子是细胞,而中医的靶子是血液的供应。因此,对毒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西医是指能够杀伤或致死细胞的叫毒,中医是指加剧人体的体质偏性的叫毒。比如,某个组织功能亢进,如果用的方法加剧了它的亢进程度,它就是毒,同理,某个组织功能低下,如果用的方法增加了它的功能低下程度,它就是毒。显然,中医的毒指的是中药的寒热温凉偏性。

如果说是养生,只要能够恢复人的体质偏性,那都是好方法,加剧了人的体质偏性,那就是致病方法。如果说中医,那就需要精确,治病效果要立竿见影。即根据组织细胞的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的程度选择对应的中药来平衡它。对于偏离平衡大的组织,当然要用偏性大的中药来平衡它,对于偏离平衡小的组织,当然就要用偏性小的中药来平衡它。比如,大寒体质,当然要用附子这种大热药,中寒体质,当然要用桂枝肉桂这类中热药,如果是小寒体质,当然要用干姜这类小热药。

中医讲,中药的偏性即毒性,大毒治大病,小毒治小病,无毒不治病。对于偏离平衡比较大的体质,非大毒药不可,否则疗效就比较差。可现在的中医,由于缺乏保障,害怕大毒出现伤残,因此,根本不敢用大毒,这直接造成了中医的治病效果不好。尤其是中药店,有点毒性的中药根本不敢卖,如马钱子,甘遂,没有毒性,何以治大病!这就是中医面临的很大问题,它直接降低了疗效。没有了疗效,何以让国民认可中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