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林月琴、陈映民、刘百兴:矢志不移当红军的巾帼英雄

 新用户5117idij 2020-08-17

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中失利,在各路敌人围追堵截的严峻形势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省委领导人于9月底在金寨境内的燕子河开会,决定向西南的鄂东地区转移。在这支西征转移的大军后面,追随着一支由大姑娘、小媳妇组成的女子“跑反队”,她们誓死跟着红军走,劝不散,赶不走,拖不垮,坚决要求参加红军干革命

这支女子“跑反队”的队员,大多是从事红军供给、伤员救治护理和被国民党军打散的红军女战士。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罗荣桓元帅夫人的林月琴,王明的小妹陈映民,童养媳出身的刘百兴……

林月琴19141月出生于金寨县南溪镇在小学读书时,受父亲林维尹和校长詹谷堂(均为共产党员)的影响,向往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为穷人打天下的革命者。19295月立夏节起义,林月琴同志参加了起义游行,显示了不凡的组织才能,被推举为县苏维埃儿童团指导员,加入了共青团。1931年初冬,林月琴在红25军第73师缝纫兵工厂参加了红军,后调任鄂豫皖边区特委儿童局局长。在错误的“肃反”运动中,因其父被错划为地主改组派,林月琴受到牵连,被免去职务,送劳改队改造19329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劳改队解散,人员遣送回家。尽管受到了不白之冤,林月琴对党的信念坚定,她暗暗下定决心,不能半途而废,不能不明不白地回家,我要革命,我要继续当红军!

1932年9月,陈映民因为带小孩不便于工作回家安置,得知部队要转移的消息,她二话没说,急忙抱上她三岁的儿子吕美成,跟在红4军第12师的队伍里,随军转移征战。

在女子“跑反队”里,还有一个个子高大、腰里别着手枪的,名叫刘百兴,是汤家汇人。她从小给人家当童养媳,因受公婆虐待跑出来要当红军的。她还没有编入红军队伍,部队就转移了,于是就追赶红军队伍,加入了女子“跑反队”。

这些从未离开过家乡、从未经历过长途行军的妇女们下定了决心,不畏艰险,紧紧跟在队伍后面,目的只有一个,跟着红军队伍干革命,一定要参加红军。

一路上,“跑反队”队伍不断壮大,林月琴和刘百兴两人渐渐成为大家公认的领导人。刘百兴曾参加过地方武装,自告奋勇充当警卫,宿营时招呼大伙睡在一起,轮流进行放哨。行军中,她叫大伙跟着她走,如果发现敌人,就叫大伙不要惊慌,看她的手势动作行动。林月琴苗条文静,因为有文化,知道革命道理也多,又能说会道,就主动承担沿途的联络交涉工作。

一天,部队又派几名做政治工作的同志利用部队驻扎休息空档,来到女子“跑反队”做劝说工作。

他们将这支娘子军集中起来,说:“姑娘们,一路上你们受苦了!由于部队实行战略转移,没有后勤保障,没有精力照顾到你们,部队首长很歉意!我们只是暂时转移,要建立新的根据地!我们会回来的!请你们不要再跟着我们了,回到家乡,在地方也能干革命工作……”

“我们不回去,我们要参加红军,要跟着你们打敌人!”一位胆大的姑娘先嚷起来。

“对,我们不回去,我们要当红军打敌人……”大家都叫了起来。

“姑娘们,你们不知道,部队随时都要遇上敌人,随时都要战斗,我们是没有精力照顾你们,大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工作人员继续耐心地劝说。

“我们不怕死,回家不是饿死就是被敌人糟蹋死,还不如跟着你们多杀敌人……”姑娘们大声应道。

姑娘们,你们的家人都在家里等着你们回去,担心你们的……”

“不要说了,道理部队首长跟我们讲多少次了,我们明白!但我们跟定你们了,我们不会增加你们负担的,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我们要当红军,要打敌人,与你们共生死!我们还可以照顾伤员、洗补衣服、烧水、做饭……”不等指战员们讲完,姑娘们又嚷开了。

劝说无效,依然照旧,红军前面走,她们后面跟着走;红军途中休息,她们也就地休息;红军驻扎后,她们就主动帮助挑水、拾柴、烧火、做饭,或帮着做点针线活儿。

由于没有编入红军队伍,这支娘子军没有粮食供应,但大家相互照顾,共同应对困难。陈映民带着孩子,行军中,大家轮流背、轮流抱。到了宿营地,便七手八脚地为她张罗奔忙,有的拾柴烧火做饭,有的帮忙照看孩子,有的去老乡家给孩子讨点吃的东西。尽管她们自己也饥肠辘辘,又渴又饿,十分疲劳,但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孩子。沿途的老乡们,看到她们这支妇女队伍中还带着一个孩子,都表示十分惊奇和同情。有的看她们怪可怜的,要她们把孩子留下。但她们不同意,决心依靠大家的力量,带好、抚养好孩子。

尽管如此,大家都精心尽力,最后还是没有看管好孩子,孩子从众姐妹的眼皮底下丢失了。

那是在一天下午,大家走到湖北境内,都疲惫不堪。孩子无论背在身上,还是抱在怀里,就像铁块似的沉重,大家你传我、我传她,不断倒手替换。就在这时,临时为部队送物资的一个老汉对她们说:“你们累了,我来帮你们抱抱孩子吧!”说着,便从一位姐妹手里接过孩子。一路上,老汉身体硬朗,越走越快,她们紧撵慢撵,还是没有撵上。到了宿营地,她们分头到处寻找,孩子还是丢失了。陈映民伤心得痛哭不已,大家都难过得流泪。为了赶上大部队,加之国民党部队在后面追,没有时间再去找,只好继续前进。

到了豫陕边界准备徒渡丹江时,后卫部队领导被她们坚决跟随红军的顽强意志所感动,不忍心再阻止她们,便将她们分别编入各个单位。陈映民仍编到红12师政治部,林月琴、刘百兴编到红25军第73师政治部宣传队。师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询问她们的情况时,林月琴高兴地说:“我是在去年这个时候当的红军,就在红73师缝纫工厂当缝纫工,现在正式归队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