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张讲师讲《道德经》第十三章之心得分享

 在下不敏 2020-08-17

原     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笔者学习张庆祥讲师讲《道德经》第十三章的心得,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上一章老子说到了内观与觉照的重要性,紧接着本章又谈到内观觉照的重点——“身”。
为什么是“身”而不是“心”?我有点迷糊了。
听了张讲师的讲解才明白,原来老子说的这个“身”指的并不是我们的肉身,而是指我们身中的感受。因为为了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是身中的感受,老子用了“宠辱若惊”来作比喻,并说“贵大患若身”,且自问自答的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宠辱若惊”,什么是“贵大患若身”。
什么叫“宠辱若惊”呢?原来这里的“宠辱”并不是指“宠”和“辱”本身,“宠为上,辱为下”,凡让我们贪爱的,执着的就是“宠”;凡让我们嗔恨的,抵抗的就是“辱”。这些贪嗔好恶(又称对待)。当有了这些对待后,我们身中的气血就开始动荡起伏,而气血的动荡起伏更加剧了对待,就这样循环往复,我们的造化之机也就不断地受到惊扰,惊扰的结果使得我们的生命偏离本心、本性太远,因此老子称之为“宠辱若惊”。
什么叫“贵大患若身”呢?我们的造化之机之所以会被惊扰,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身”。因为“身”是气血的载体,气血动荡起伏而产生的感受也来自于这个“身”,而正是对感受的贪嗔好恶导致造化之机被惊扰,也就是说这个“身”是导致我们生命偏离的罪魁祸首,所以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里的“无身”并非指没有这个身体或没有这个感受,而是指对感受的不罣碍,任感受在身中飘荡,接受它的激荡跟起伏,不助长,也不抵抗。若能做到这样,“身”也就不会成为祸患了。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因此能够正用其“身”的人,才是可以将天下托付与他的人。这里的贵以身为天下者和爱以身为天下者说的都是能够按本心、本性来使用身中感受,来正用身中感受的人,但我们普通人却常常被身中感受所控制,被感受所用,这也正是我们要努力修行的原因。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根据张庆祥讲《道德经》录音整理的文稿见次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