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25)至少在南宋全州就设有“六乡”了

 探秘桂北 2020-08-17

全州县是桂北大县,有人口八九十万,有土地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原有20个乡镇,撤并2个后,如今有18个乡镇(包括2个少数民族乡},但在古代,辖区长期有六乡之说。

全州古洮阳县城遗址

             但古代“六乡”之说始于何时一直不为人所知。

            解放后《全州县志》载:全州设六乡的时间是康熙二十八年(清康熙二十八年,即1689年 .以前,县内行政区划无考)。

         对于全州设古六乡的时间问题,全州历史文化研究行家陶启兄先生曾专门做过研究,写了《全州古六乡考》,他认为:"一字六乡之存在,至少有400-700年的历史"。他给出的时间是大概的范围。

          那么,全州历史上设六乡的时间究竟是哪年呢?

          木公撰写的《桥渡村前流过的河:是罗水,还是万乡河?》一文涉及古六乡,采用《全州县志》之说,文章发表后,全州县文史行家卿助南先生给出的六乡设置时间非常具体,比解放后《全州县志》记载的时间要早得多:明洪武十六年,永卅知府虞自铭将永、道、全三卅志合编为《永州府志》,全卅内容多其卷四曰:本州概管六乡,计六十二里,每里一百户,立坛一。宜湘乡,六都。建安乡,六都。长乐乡,七都。恩德乡,十六都。万全乡,九都。升平乡,十都。西延,二都,三团,一保,西山。

          明洪武十六年这是不是有记载全州六乡最早的设置呢?这当然是一个疑问。

全州新城的象征

        笔者偶翻《<湘 山事状全集>校释》,见全州清湘县学学谕蒋擢嘉熙元年岁次丁酉(1237)编撰的《湘 山事状全集》卷十的第一部分就有“六乡”记载,说明至少在南宋,全州便有六乡的建制了。

该书《圣旨免税役碑》为该部分主要涉及宋绍兴年间朝廷下旨免除湘 山寺税役一事。从其文字内容来看,主要叙述了朝廷敕免全州湘山寺田地税役的申请、批复过程。后来,全州湘 山寺僧人又把这三通具有官方文案(以皇帝的名义签发)性质的文字携刻成碑,立于全州湘山寺內,以视珍重。可惜的是,原碑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碑上的文字 內容却赖 南宋蒋擢所编撰的《湘 山事状》而得以流传下来。该书有多处记载“六乡”,第一段有文字为:“本寺崇宁赐额为‘天宁万寿禅寺’。元(原来)奉敕命,拨赐田壹拾顷(古代田地面积计量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充常住(寺院财产),并免纳二税(夏税和秋税),并应干科配(摊派)之类,已蒙于清湘县(当时全州县)管下六乡诸寺僧亡、户绝田(因死或逃亡而绝户),节次拨到,未经界(划界)前共柒百肆拾馀亩。”

后面还有一段文字再次提到了六乡:“经界打量(丈量)新税,六乡实计一千四百一十一亩一十七步(古代计量单位,一步等于五尺),保明并是诣实,申州照会施行。”

洮阳县城遗址

可见,全州六乡的建置,不是清朝,也不是明朝,至少在南宋就有了。但这设置会不会有更早的朝代了?这是一个疑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