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名方,治疗150种疾病

 图书 馆员 2020-08-18

千古名方,治疗150种疾病

百年难遇的养生千古名方。“食物疗法”是祖国医药宝库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食物养生治病,在民间一直被广为流传。药食同源,运用食物养生治病,简单易行,疗效显着,安全无毒花钱少,不出家门可自疗。

1、治水肿: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各30克,水煎服。

2、止外伤出血:西瓜叶,晒干,研末,撒患处,立即止血。

3、治闪腰岔气:西瓜皮阴干,研末,加盐少许,以酒调和,每服9克,日服2次。

4、治火烧饭烫:干西瓜皮30克,研末,加香油调匀涂患处。

5、治尿血:葡萄根、白糖各6克,水煎服。

6、治咳嗽:大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炖服,见效迅速。

7、治火眼肿痛:将黄连浸于梨中,以梨汁点眼,1日数次。

8、治红眼病:桑叶、菊花各15克,水煎,去渣,温洗患眼,1日2次。

9、治哮喘:桃仁、杏仁、白胡椒各6克,生糯米10粒,上药共为末,用鸡蛋清调匀,外敷双脚心和双手心。

10、治半身不遂:桃仁(去皮尖)放酒中浸1周,晒干为末,以蜜调和为丸(梧桐子大),日服2次,每次15丸,以黄酒或开水送。

11、治痢疾:石榴皮、山楂各30克,水煎服。

12、治中耳炎:石榴花,焙干研细,加冰片少许,吹耳内。

13、治误吞金属物:韭菜,不拘量,洗净,不切断,放水中煮软食,金属物和大便一起排出。

14、治鱼刺卡喉将活鸭倒挂,吐出唾液,放患处鱼刺即化为水。

15、治冻疮:将干辣椒煮水,每日早晚洗1次,连洗数日即愈。

16、治冻疮:煮干辣椒水,每日早晚洗一次,连洗数日即愈。

17、治秃发:将红辣椒泡酒一周,用酒涂患处,一日数次,可促进头发再生。

18、治关节炎:辣椒面。冬天用酒,夏天用醋调和涂患处,见效快。

19、治脱肛:将河中螺蛳,去掉外壳用白矾面撒其肉上,化水涂患处,神效。

20、治鼻出血把大蒜捣烂如泥,敷双脚心,见效迅速,安全可靠。

21、治小便不利:大蒜5头,大麻子50粒共捣烂,每晚将药适量敷在脚心,第二天早晨去掉,晚上再敷,以小便利为止。

22、治小便不通:大蒜1头,盐60克,山栀6克,共为末,加水调匀,敷脐上,数小时即通。

23、治关节扭伤:大葱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数次即愈。

24、治疮痈:大葱全株,捣烂,醋调和,炒热敷患处。

25、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葱白、蜂蜜等份,捣烂敷患处。

26、治大便下血:白果15克,藕节15克,共为末,分3次,1日服完。

27、治四肢麻木:生姜60克,陈醋100毫升,煎汤洗患处。

28、治慢性气管炎:生姜7片,白萝卜250克,水煎服。

29、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生姜、大葱、辣椒各9克。同面条煮食,趁热吃下,以出汗为度,连服10天,每天2次,主治腰痛、腿痛。

30、治胃痛:生姜30克,鸡蛋1个,香油30毫升。生姜切碎,打入鸡蛋,用油煎,一日3次分服,连3-5日。并治风寒侵袭咳嗽。

31、治受寒腹痛:鲜姜3片,白胡椒7粒,红糖1.5克,水煎服。去寒止痛。

32、治遗尿:老姜1块,捣烂,泡白酒1000毫升,每晚睡前擦脐以下正中线皮肤,以稍红为度,连用5-7天。

33、治疟疾:生姜适量,捣烂,于疟疾发作前4小时包敷两膝盖可截疟。如皮肤发痒需去除。

34、治狗鼠咬伤:生姜汁1酒杯内服,另将姜、红糖捣烂敷患处。

35、治百虫入耳:将生姜汁,滴入耳内1-2滴,虫立即自出。

36、治月经痛:鲜姜15克,红糖30克,水煎服,去寒痛。

37、治头虱:头发虱时,可水中加醋洗头,数次即可除。

38、冶头痒脱发:好醋130毫升,热水200毫升,趁热洗头,日1次。可头痒、头皮屑多和掉头发。

39、治痄腮:丝瓜、烧存性,研末,用鸡蛋清调敷,日2次。

40、治夜盲:牛肝或羊肝1具,用竹片割开几处,将夜明砂16克,石决明9克纳入,放碗中蒸熟分2次吃,连用3日可愈。

41、催乳:莴苣子15克,猪前蹄2个,共煮,喝汤食蹄,神效。

42、治蛲虫病:生南瓜子,研碎,开水调服,日2次,每次1匙,连服1周。

43、治钩虫病:南瓜子、槟榔各120克,共为末,每日早晚各服15克。

44、治浮肿、腹水、小便不利:南瓜蒂烧存性,研末,温水送服。每次1.5-2克,日3次。

45、治习惯性流产:每天用老南瓜30克,加水煎服,连用15天,有安胎作用。

46、治产后手足浮肿:南瓜子30克炒熟,水煎服,日1次。

47、治阳痿不举:生虾(鲜河虾)60克,滚热黄酒半杯,将虾烫死后吃虾喝酒,日1次,连吃7天。

48、阳痿:鲜大虾、韭菜,适量加油盐炒食,喝酒。

49、治阳痿: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或临房早泄:鲜活大虾100克,阳起石20克研面,生大虾蘸阳起石吃,喝白酒,神效。

50、治阳痿:鲜大虾淬酒,炖服,每日早晚适量食之,连服7日。

51、治老年人尿多:龟肉250克,地骨皮2克,小公鸡肉适量,共炖服。

52、治小儿遗尿:龟肉250克,加水煮烂,入盐少许,一日分2次食完。

53、治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晕:龟头焙干研为细末,日2次,黄酒送服,连用1周。

54、治慢性肾炎,蛋白尿:活乌龟3只,切成小块,猪肚1个,加水文火炖成糊状,不放盐或少放盐。早晚分服。配服中成药“壮腰健肾丸”每天2次,每次1丸。孕妇忌服。

55、治贫血、黄疸:摆壳,煅存性,研末,每服6克,日服2次,红糖适量,调服。

56、治中耳炎、流血流脓:猪胆汁、明矾。明矾研面入猪胆内泡一夜,晒干再研末,用时先把耳内脓血水擦干,然后将药吹耳内,日2次。

57、精神分裂症:鲜猪心2个,净朱砂3克,用竹筷子将猪心扎几个洞,每个猪心纳朱砂1.5克,用砂锅炖熟。吃心喝汤,连服20—30个,即可恢复正常。

58、治癫痫:猪蹄2个,猪心1个,鲜地榆30克。共煮烂,去药,吃肉饮汤,连用1周。

59、催乳:猪蹄2个,通草6克,炖汤服。

60、治耳聋耳呜:生猪皮,香葱各100克,同剁烂,稍加食盐,蒸热后1次吃完,连吃3天。对疲劳过度或上火引起的耳聋耳呜有效。

61、治老年人耳聋:狗肉250克,马豆60克,同炖烂,早晚分2次食完,连食数周即愈。

62、治腰酸腿软,体虚怕冷:狗肾1个,先将滑石粉放锅内炒热,再放入狗肾烫至鼓起,去滑石粉,切断研末。每天2次,每次3克,开水送服。

63、治跌打损伤:羊血30克,研末,日服2次,每次1克,用酒冲服。

64、治肺结核、气管炎:羊肉500克,小麦仁60克,生姜9克,熬炖成稀饭,早晚分服,连用1月。

65、治疝气:羊蛋、鸡蛋各2个,水煮,吃蛋饮汤,日2次,连用数日,对气虚得得脐腹股沟疝有效。

66、治小儿疳积:鲜红薯叶95克,鸡内金2个,水煎服。

67、治大便燥结:鲜红薯叶250克,加油盐炒食,1次吃完,早晚空腹各食1次。

68、治全身浮肿:麦麸(炒黄),加红糖适量,拦匀,大枣汤冲服。每次60克,日2次,连用15日。

69、治失眠:麦仁60克,大枣15枚,甘草15克,水3碗煎至1碗,睡前服。

70、治贫血:瘦猪肉125克,大枣15克(去核),黑矾60克,共剁炸如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9克,日服2-3克,开水送下。此方对贫血有特效。

71、治久咳不愈:狗肺、白萝卜各1个,杏仁9克,切块炖烂,连汤一起食用,神效。

72、治湿疹顽癣:鲜鳝鱼血涂患处。

73、治面神经麻痹:活鳝鱼1条,切断取血,涂于患侧面部,再用干稻草点燃烤干。如患者感觉恢复正常,可用温水洗去,如未恢复,再用上法治疗。

74、治肾虚腰痛:黄鳝半斤,切断,猪肉100克,蒸食。

75、治胃寒痛:花椒60克,炒焦研末,日服3次,每次3克,米汤送服。治久寒胃痛,受凉就痛者有效。

76、治皮肤发痒:花椒、白矾各15克,水煎洗患处。

77、治阴囊湿疹(绣球风):花椒、白矾等份,共研末,用鸡蛋黄调匀,涂患处。

78、治手癣:生姜250克,白酒500毫升。将姜切碎泡入酒中,3日后应用。每日早晚搽患处数遍。

79、治胆道蛔虫:鲜姜30克,取汁,加水200毫升冲服。每4小时服1次,如首次没有显效者,1小时后加服1次。

80、治麻疹:香菜500克,水烧开后下菜煮沸,先熏后洗,治疹出不畅。

81、治疗肿:将香蕉去皮捣烂,敷患处,一日2次。

82、治手足皲裂:香蕉1个放炉旁热后备用,先用热水洗手后,用香蕉少许擦患处,并进行摩擦一会,一般连用数次即愈。

83、治烫伤:香蕉去皮,将果肉捣烂如泥,敷患处,一日2次。

84、治消化不良:菠萝1个,挤汁饮,每次1蛊。

85、治支气管炎:菠萝120克,蜂蜜30克,水煎服。

86、治黄疸型肝火:大枣250克,茵陈60克,共煎吃枣饮汤,早晚分服。

87、治头晕疼:小红枣5两,冬青树枝3两,早晚分服。

88、治久咳:酸枣仁研末,每服5克,日服5次。

89、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干枣去核,焙干为末,每服9克,服时加生姜3克,日服3次,开水送服。

90、治大便下备:白果5克,藕节15克。共为末,一日服完。

91、治蛲虫病:生白果数个,捣烂成糊,敷肛门上,连用5---7日。

92、治遗尿:将白果炒香,5---10岁儿童,每次吃5---7个,成人每次8---10个,食时细嚼慢咽,以不遗尿为度。

93、治咳嗽痰喘:白果仁9克,麻黄、甘草各6克,水煎服,特效。

94、治咳喘:核桃1个,生姜1片。每日早晚空腹将桃仁和姜片嚼食,连用。

95、治咳嗽:核桃仁9克,捣烂,加糖适量拌均,每日早晚开水冲服。

96、治肾:核桃仁9克,蛇蜕1条,共焙干,研面用黄酒冲服。

97、治尿路结石:核桃仁120克,冰糖120克,香油50毫升,上药共放铁勺内熬15分钟,凉后内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98、治食欲不振,不想吃饭:葡萄干9克,饭前嚼食,一日3次。

99、治哮喘:杏仁10克,麻黄30克,豆腐125克,共煮1小时,去药渣,吃豆腐饮汤,早晚2次分食,连用1周可以根除。

100、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苦杏仁100克,冰糖100克,川贝30克,研粉。每日早晚各服9克,10天为一疗程,特效。

101、吃柿子不能喝酒:两食物犯克,易在胃中形成结石。

102、吃大葱不能吃蜂蜜:两物混合后形成剧毒药物。

103、戒烟法:用中药槟榔1个,钻一小孔,孔中注入烟油,放水中泡湿,随身自带,想吸烟时闻闻,一周自戒。

104、戒酒法:用蛴螬50个,焙干为末,白酒冲服,一日3次,3日自戒。

105、千杯不醉:用葛根或葛花适量泡茶喝,边喝酒,边喝此茶。

106、治高血压:(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服,一日3次,一个月见效。(2)中药萝布麻15克,开水冲服,半月见效。

107、治低血压、冠心病:老茶树根、榆树根各30克,葛藤根20克,水煎服,日一剂,连服三个疗程。(注:4日一疗程)

108、治低血压: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当茶冲服,连用一周。

109、治心绞痛:瓜蒌焙干研末,每日3次,1次10克。

110、治血脂稠:(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2次,7天一疗程,4疗程治愈。(2)山楂、银杏叶、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半月一疗程,连服4疗程愈。

111、治前列腺炎:(1)生南瓜子30克,饭后去壳服,日三次。(2)大黄200克,兑热水2000毫升,熏洗阴部。

112、治前列腺肥大:(1)木香根100克,水煎服,一日2次,半月治愈。(2)贝母、党参、苦参各30克,水煎服,一日2次,7天一疗程,两个疗程治愈。

113、治乙肝:玉米须、茵陈、绿豆、大枣各30克,水煎服,一日3次,一月一疗程,3个疗程治愈。

114、治黄疸型肝炎:玉米须各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一个月治愈。

115、脸上黑星(雀斑):芫荽(香菜)适量,煎汤,一日洗3次,一个月治愈。

116、治脚出汗、脚臭: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117、治脚气:韭菜1斤,煮水泡脚,加白糖1两,每晚洗一次,三天除根。

118、治失眠:用干花生豆半斤煮水,加白糖1两,每晚服1次,半月治愈。

119、治失眠症:失眠2—3年后为失眠症。用柿叶、山楂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一月治愈。

120、治神经衰弱:浮小麦50克、甘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日1次,半月治愈。

122、根治牙痛:蚂蜂窝、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一碗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痛。

123、拔牙特效:4两重鲫鱼1条,去内脏,内装红矾半钱,挂在有风无太阳的阴凉处,5日后鱼表面浸出大量的白霜(又叫利骨草),将其抹在牙根上,三分钟不痛自掉。

124、治口腔炎:西瓜皮晒干,蜂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125、治烂嘴: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漱口,每天3—5次,三日治愈。

126、鱼骨卡喉:用鸭子口涎水滴入口中,自化。

127、治咽炎:海带1斤,烫一下取出,用白糖1斤腌2日后吃,日3次,每次30克,一付轻,两付好,三付除根。

128、硬物卡喉:(1)韭菜200克,生吃硬物自下。(2)荸荠捣烂搅汁,灌服,硬物自下。

129、百虫入耳:用猫尿滴耳,虫自出,用人乳也可以。(猫不尿时,用蒜辨抹鼻子)

130、治中耳炎:韭菜根一两捣烂,挤出水份,加少许冰片,滴耳,特效。

131、治老年耳聋:(1)用吸管将乌龟尿滴入耳内,每日一次,每次2滴,半月治愈。(注:用镜子照龟头,即撒尿)。(2)螃蟹捣烂如泥,挤汁滴耳,一日3次,7日一疗程,四个疗程治愈。

132、治耳鸣耳聋:雄乌鸡1只,甜酒4斤,煮熟后乘热吃,连吃5只,特效。

133、治皮肤痒:柏叶、槐叶、柳叶、艾茄子秆各等份,煮水洗,每日2次,七天治愈。

134、治湿疹:(1)山芋(红薯)或土豆捣烂如泥,敷患处,用猪胆汁调匀,涂患处,治顽固性湿疹,七天治愈。

135、治牛皮癣:大蒜捣烂如泥,用布包好挤水涂患处,现用现挤最好。一日3次,7天一疗程,二个疗程治愈。

136、治烧烫伤:蚯蚓10条,放入碗内,加白糖一两化成水,抹患处,三天治愈,不留疤痕。

137、治冻疮:冬瓜皮、茄子根各500克,煮水洗患处,一天两次,3天即好。

138、治晕车:(1)乘车时,口嚼松枝叶,三分钟不晕;(2)生姜一片暖和胶布沾在肚脐上,三分钟治愈。

139、治乳腺炎:韭菜50克、杏仁10克,去皮一并放于碗中捣碎如泥敷患处,每天两次,七天治愈。

140、治月经不调:用月季花10朵,水煎加红糖20克,日2次,半月即愈。

141、治阳痿不举:蚂蜂窝烧研,用新汲井水服二钱特效。

142、治早泄:韭菜籽500克,轻炒研末,每次10克,饭前服,连服2付。

143、治各种筋骨疼痛:凤仙花根4两,泡1斤白酒,然后用酒洗患处。

144、治坐骨神经痛:生川乌、草乌各30克,桂枝15克,研末,加食盐130克,炒黄后加少量白酒,立即用布包好慰痛处,每天2次,10天一疗程。

145、治腰腿痛:续断、牛膝、杜仲各3钱,水煎服,日一剂,七天治愈。(孕妇去牛膝加桑寄生)

146、治骨质增生:活蚯蚓10条,白糖1两,用布包好,用烙铁加热敷患处。日2次,每次2分钟,一个月治愈。

147、治肩关节炎(肩周炎):细辛100克,生姜35克,装1斤60度的白酒中,七天后用酒洗患处,日3次,7天一疗程,4疗程治愈。

148、治四肢麻木:生姜、大蒜各20克,切碎拌陈醋100克,加水一碗,煎开熏洗患处。

149、老鼠自死法:水泥、面粉各50克,熟花生米5粒,研末调匀后放到老鼠多的地方,老鼠吃后3天自死。

150、治打呼噜:花椒15粒,泡茶1杯,睡前服下,连用15日,睡前枕头不要太高,永不打呼噜。

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古人总结:“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如何评价及学习应用,全靠读者的一双慧眼了。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的资料(整理人包括柯雪帆、李可、郝万山等)整理如下:
1 石 = 四钧 = 29760 克
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两 = 248 克
= 液体250 毫升
1 两 = 24 铢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匕 = 金石类2.74 克
= 药末约2 克
= 草木类药末约1 克
半方寸匕 = 一刀圭
= 一钱匕
= 1.5 克
一钱匕 = 1.5-1.8 克
一铢 = 0.65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 = 3.9-4.2 克

1 斛 = 10 斗 = 20000 毫升
1 斗 = 10 升 = 2000 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
1 合 = 2 龠 = 20 毫升
1 龠 = 5 撮 = 10 毫升
1 撮 = 4 圭 = 2 毫升
1 圭 = 0.5 毫升

1 引 = 10 丈 = 2310 厘米
1 丈 = 10 尺 = 231 厘米
1 尺 = 10 寸 = 23.1 厘米
1 寸 = 10 分 = 2.31 厘米
1 分 = 0.231 厘米

梧桐子大 = 黄豆大
蜀椒一升 = 50 克
葶苈子一升 = 60 克
吴茱萸一升 = 50 克
五味子一升 = 50 克
半夏一升 = 130 克
虻虫一升 = 16 克
附子大者1 枚 = 20-30 克
附子中者1 枚 = 15 克
强乌头1 枚小者 = 3 克
强乌头1 枚大者 = 5-6 克
杏仁大者10 枚 = 4 克
栀子10 枚 平均15 克
瓜蒌大小平均1 枚 = 46 克
枳实1 枚 约14.4 克
石膏鸡蛋大1 枚 约40 克
厚朴1 尺 约30 克
竹叶一握 约12 克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桂枝汤方:12条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桂汤方:117条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3桂枝加芍药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方:20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7挂枝去芍药汤方:21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22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112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10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118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1桂枝人参汤方:163
桂枝四两,另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朮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人参汤加桂枝——小编按)
12桂枝附子汤方:174 (桂枝加白术汤)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方:28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朮 茯苓各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朮。
14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62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15麻黄汤方:35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16大青龙汤方:38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17小青龙汤方:40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18桂枝麻黄各半汤方:23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19桂枝二麻黄一汤方:25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尖皮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20桂枝二越婢一汤方:27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21麻黄细辛附子汤方:301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2麻黄附子甘草汤方:302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63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2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206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孽 生梓白皮一生,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温服一升。

25葛根汤方:31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小编按)

26葛根加半夏汤方:33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 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27葛根黄芩黄连汤方:34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28桂枝加葛根汤方:14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宋本方后注云:'臣亿等仅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29白虎汤方:219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白虎加人参汤方:168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粳米六合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31竹叶石膏汤方:397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32调胃承气汤方:29(甘草干姜汤方、芍药甘草汤方、四逆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33小承气汤方:208
大黄四两,洒洗 厚朴二两,去皮,炙 枳实大者,炙,三枚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34大承气汤:208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35桃核承气汤方:106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芒消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36抵当汤方:124
水蛭熬 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37大陷胸汤方:134
大黄六两,去皮 芒消一升 甘遂一钱匕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38小陷胸汤方:138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楼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39十枣汤方:152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40桅子豉汤方:221 76
肥桅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煮桅子取二升半,去滓;内鼓,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41桅子甘草豉汤方:76
桅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桅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2桅子生姜鼓汤方:76
桅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 香豉四台,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桅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3桅子厚朴汤方:79
桅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4桅子干姜汤方:80
桅子十四个,擘 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5桅子柏皮汤方:261
肥桅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46茵陈蒿汤方:236
茵陈蒿六两 桅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47枳实桅子豉汤方:393
枳实三枚,炙 桅子十四个,擘 豉一升,绵裹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桅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服之愈。
48小柴胡汤方:37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9大柴胡汤方:103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50柴胡加芒硝汤方:104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51柴胡桂枝汤方:146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小柴胡汤加桂枝,芍药——小编按)
52柴胡桂枝干姜汤方:147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5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107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今加龙骨等。
54黄芩汤方:172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55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172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擘,十二枚 半夏半升,洗生姜一方三两,切,一两半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56大黄黄连泻心汤方:154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57附子泻心汤方:155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58甘草泻心汤方:158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59半夏泻心汤方:149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 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60生姜泻心汤方:157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朮,加黄连,并泻肝法。
6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359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62黄连汤方:173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63旋复代赭汤方:161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64四逆汤方:29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65通脉四逆汤方:317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66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390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猪胆汁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67干姜附子汤方:61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68四逆加人参汤方:385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69茯苓四逆汤方:69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70四逆加人参汤方:385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71附子汤方:304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朮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2真武汤方:316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朮二两 生姜切,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73白通汤方:314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74白通加猪胆汁汤:315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75当归四逆汤方:351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6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352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77甘草汤方:311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78桔梗汤方:311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79桂枝甘草汤方:64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80甘草干姜汤方:29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81芍药甘草汤方:29
白芍药 甘草各四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82芍药甘草附子汤方:68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83茯苓甘草汤方:73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8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65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85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方:67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朮 甘草各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8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66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87小建中汤方:100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88炙甘草汤方:177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89理中丸方:386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朮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朮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朮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朮;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牡蛎熬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栝楼根各等分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90乌梅丸方:338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出汗,四两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91麻子仁丸:247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 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92蜜煎导方:233
食蜜七合 右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93土瓜根方(缺)233
94抵当丸方:126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95大陷胸丸方:131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96五苓散方:71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朮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97文蛤散方:141
文蛤五两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98白散方:141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 右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胺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99半夏散及汤方:313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 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100瓜蒂散方:166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鼓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爪蒂散。
101四逆汤:323
甘草二两 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热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102牡蛎泽泻散方:395
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栝楼根各等分
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103烧褌散方:392
妇人中褌,近隐处,取烧作灰
右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褌烧服。
104赤石脂禹余粮汤方:159
赤石脂一斤,碎 太一禹余粮一斤,碎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05桃花汤方:306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106猪苓汤方:223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泽泻 滑石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107吴莱萸汤方:243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108麻黄升麻汤方:357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一作菖蒲),十八铢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朮六铢 干姜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109黄连阿胶汤方:303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一云三挺),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110苦酒汤方:312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111猪肤汤方:310
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主之,方九。
112白头翁汤方:371
白头翁二两 黄蘖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113禹余粮丸88原方缺失 后世:常器之主张:“只禹余粮一味,火煅亦可服”;王日休补方:“用禹余粮、赤石质,生梓皮各三两,赤小豆半升,共为末,蜜丸弹子大,以水六升,早晚各一服”;《古本伤寒论》补方,药物组成: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 干姜三两 上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20丸。近代主张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