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索不达米亚出土“谜”一样的泥板书,专家看过说,它是难得宝贝

 历史解密坊 2020-08-18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一队伊拉克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件奇特的文物,这件文物是一块泥板书,其上还刻有诸多文字。这块泥板书究竟有何用途?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人对两河流域的统称,“两河”分别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此处孕育了一个伟大的文明,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被称为苏美尔文明。苏梅尔文明拥有世界最早的文字、学校、图书馆、法典以及建筑等成就,尤其是楔形文字,更是该文明中具有的代表性的标志。

在1982年时,一队伊拉克专家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古行动,企图在原有基础之上,发现更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果然不出考古专家所料,在此次考古行动中,他们发现了大量深埋在土中的泥板书,并且这些泥版书大部分保存完好,堪称是“苏美尔文明的精华之作”。

泥版书究竟是什么?确切来讲,泥版书是古代中东地区所普遍使用的一种图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当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后,寻找书写文字的载体,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难题。直至后来,苏美尔人发现,可以用一种特制的斜尖木质笔,在泥土上刻写文字。当泥土被成功印刻文字后,他们会有目的性地将其晾晒烘烤,令泥土变硬。如此一来,楔形文字就可以长久地被保存在泥板上,而且这种泥版的大小可以任意调换,拼凑起来十分方便。

在19世纪时,就曾有考古专家在两河流域遗址发掘出泥版书,据当时的考古数据统计来看,当时出土的泥板书共有50多万块,其中大部分保存完好,只有一小部分出现残损与破裂。在这50多万块泥板书中,共有300多块为数学泥版书,它们的产生年代约在公元前1800年至1600年之间,称得上是人类数学学科的起源。除此之外,泥版书中还有大量苏美尔人的史诗之作,其中包括《埃努玛·埃立什》、《吉尔伽美什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等,它们后来都被翻译成现代文字,被多家出版社公开发表。

我们言归正传,伊拉克考古学家们此次发现的泥板书,数量也达到一定的研究标准,因此他们决定利用几辆大卡车,将所有发现的泥板书运回博物馆。泥版书本身由泥土制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清洁,其上的楔形文字就能很快被破译。

值得一提的是,正当考古专家们对这些泥版书进行分类时,他们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块与众不同的泥板书,更令在场专家们疑惑不解的是,这块泥板书上并没有任何的楔形文字,反而多出了道道条纹,这些条纹毫无规律可言,但是可以断定,它们并非是自然形成,而是人为雕刻的产物。

正当众人疑惑不解时,一位专门研究古苏美尔文化的专家走了过来,他将肝脏泥版书拿在手中,反复看了好几遍,接着惊呼:“这是一件真正的宝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位专家为何口口声声称它是宝贝?为了给大家解答疑惑,专家最终揭晓了其中的答案。

原来这块肝脏状的泥板书,并不是一块楔形文字的载体,而是一块用于占卜的泥版,与其说它是一本“书”,倒不如说它是一幅“图”。众所周知,古代生产力极不发达,因此人们也大多相信迷信占卜活动。在我国古代时期,便已经出现了以龟甲占卜的方式。一般来说,在部落首领即将进行重要活动时,往往都会找来祭司进行占卜,而祭司占卜所用的器具,正是一块龟甲。他们将龟甲放在火中烘烤,之后根据龟甲的纹路卜算吉凶,继而判断未来大事的发展走向。

苏美尔人同样也有卜算吉凶的习惯,相比于我国古人,他们更喜欢以烤羊肝的方式进行占卜,之后通过观察羊肝的纹路测定吉凶。但是羊肝的纹路复杂,用语言一时难以表述清晰,于是苏美尔人便制成了泥板,用于绘画记录占卜的状况,以便流传于后世,为子孙提供强有力的借鉴。

据考古专家称,此次所发现的“羊肝泥版”,完全是苏美尔泥版书的“老祖宗”,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对其进行重点保护,毕竟它也是我们全人类的财富。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