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文红 | 我的残缺听力和我的教育人生(中)

 张班级管理 2020-08-18

写完上篇,收到了齐教授的鼓励:“每一个特殊的生命历程都会缔造不一样的教育人生,正是这份缺憾,使得你真正的用心倾听孩子,而健全人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齐老师说得真是太对了,我这份残缺的人生体验,已经成为了我的教育资源,并已带给了我一份不一样的教育人生。

一直记得那年遇上的那个顽童,不仅成绩很差,还整天打架惹事、蛮不讲理,动不动就说要“跳楼自杀”,实在让人头疼不已。

在又一次无故耍横之后,气急败坏的母亲脱口而出“你这孩子是不是真有病啊?你到底有什么病啊?”,孩子委屈又倔强地回怼说:“我就是有病!”这让我产生了一个将计就计的念头,眨着眼睛让母亲带孩子到医院去做个检查,我希望让专业权威的医生用科学准确的鉴定来告诉孩子一切正常,以后别再以“我有病”为理由破罐破摔了。

可万万没有想到,检查归来的母亲却是异常激动地告诉我“老师,他真的有病!”当时母子俩脸上的轻松和欢快表情更加让我大惑不解,有病?他会有病?他不就是不想学习、态度蛮横、顽劣成性的“病”吗?还会有什么其他的病?再说,知道有病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原来,孩子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他是视听觉神经发育不匹配,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图像可能存在着不能同步的状况。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感统失调”这 几个字,是我第一次明白原来一个小孩子的神经发育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感受,因为我听力受损,对声音的辨识度很低,虽然好像也能听见声音,但很多时候是根本无法听明白老师到底在说什么的(声音响亮的老师尚可),久而久之,我上课时就会发呆走神、讲小话、看小说等等,总之听讲习惯很“差”,这也会直接影响着我的学习效果。

那么,眼前的这个孩子,他不就跟我一样吗?难怪他成绩一直这么“差”,难怪他上课时经常不注意听讲,难怪他说话的时候眼神总是不对劲……有谁能体会到一个看到的图像和听到的声音是完全错位了的孩子的感受呢?这么多年来,谁知道他的痛楚呢?

而之所以他们在知道结果后会如此兴奋,恰恰如我在中考前确认自己是真的“耳聋”一样的感受,这么多年了,终于明白自己的问题不是被别人经常斥责的“懒惰、顽劣”,也不是“不要好”,不是故意“装”听不见,更不是被人嘲讽的“精神有病”,这一切在今天终于昭雪了,怎么能不开心、不兴奋呢?

看着孩子及母亲快乐的表情,想到过往孩子所蒙受的委屈和受到的责难,不知是为孩子还是为我自己,我感到无比的伤心和难过……

本以为可以“将计就计”将孩子一军的,没想到却是“歪打正着”地探出了孩子各种偏差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想到自己也曾经在心里那么讨厌和憎恶过他,想到自己曾经天天祈祷盼望他早点毕业,万分羞愧的同时,也在暗问自己,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曾经被伤害过?他们是不是都跟小时候的自己一样的无助和茫然?

带着“顽童看病”给我启示,带着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我开始格外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看上去非常特别的孩子,努力去探寻他们特别行为背后的原因,希望可以给他们以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当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表明孩子一定是身体有病,有的孩子的确是习惯不好、修养欠佳、懒惰贪玩……但我以前忽略了的是,确有些孩子的“缺点”是由其身心疾病造成的。这是我以前教育认识上的一个盲区。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精神生活——他的智力发展,思维、注意、记忆以及长久坐着学习的能力等,都有赖于他的体力。我们发现,所谓思维迟钝,在许多情况下都是由于身体总的状况不佳造成的,而这种毛病有时连儿童自己也没有感觉到。”

诚如苏氏所说,至少在小学阶段,我看到的许多所谓的“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业不佳”的情况,往往都与孩子的身体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往往孩子和家长都没有感觉到或者不愿意去检查承认接纳。

比如有个漂亮的女孩子因为总是管不住自己上课讲话、成绩很差而被班级的一群“正义”的男生堵在墙角进行“教育”,他们骂着“蠢猪”“笨蛋”的话,还用粉笔头砸她,试图教育这个姑娘别再“干扰课堂”“影响小组荣誉”,甚至踩她的书包、吐她口水……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女孩患有“重度多动”,这是脑神经发育损伤带来的一种多动障碍。

比如说有个孩子不能自主进教室,一直低着头跟在在母亲的身后。进班之后,也只能坐在固定的座位上,不能出门、不能上专用教室的课,不能有人靠近他,甚至从早到晚都不出去上厕所……其实家长不知道,孩子患有“孤独谱系障碍”,俗称“自闭症”。

比如说有个上课思想完全不能集中,老是走神,嘴巴里还会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的孩子,所有的考试和测评,他都没有及格过,分数还很低(有时甚至只有个位数),当老师问他时,他站没有站样,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做,我不懂”。他可能就是“感统失调”所致。

比如说有一个刚入学的孩子行为有些异常,老师问话基本不回答,完全无视课堂规则,经常随便下位跑动,完全无法在教室上课……经过检测,他是“广泛性发育障碍”。

比如说有的孩子似乎永远没有办法把字写在格子里,永远就是大大小小、歪歪斜斜的,而且写字就像是要他的命一样,宁愿把家里所有的活干一遍,也不愿意触碰那个作业一下。他可能存在“读写障碍”。

……

所有这些问题的起因可能都是孩子的身体状况不佳造成,但是,由于家长与孩子都不能及时察觉并给予帮助矫正,还始终像对一个正常儿童那样去要求时,他们慢慢的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就像当初的易怒、敏感又无助的我一样。

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威尔曾经寄养过多个家庭,却被养父无情的鞭打,渐渐地他心理遭受严重损伤,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对人极度不信任,把养父鞭打的原因归结到自身,总觉得养父打自己不是养父的错,而是自己错了。

在心理学教授肖恩的帮助下,威尔渐渐地打开心扉。当肖恩对威尔说出那句孩子,不是你的错时,威尔内心的防线崩塌,他抱着肖恩痛哭流涕。没有人真正理解他所受的伤害,也没有人告诉他,这些都不是他的错。

每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总忍不住会流下眼泪,回想年少时的种种“不正常”,心里想着——如果当时有个人能够清楚坚定地告诉我“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是药让你的耳朵听不见了,只要佩戴上助听器就能解决。也许我就不会把一切问题都看做是自己的错,因而自卑和胆怯,也许我的心灵就会豁然照进阳光。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要好的,每个孩子都是渴望成长的,但每个人也都不是完美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在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如意的时候,如果我们成年人都能像肖恩教授那样,说句“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也许就可以让孩子卸下心理包袱,直面内心的恐惧,并且寻找到问题的根源,积极和孩子共同面对挫折,从而真正解决问题。

自身的经历让我更加能够真正理解孩子的痛苦,并愿意接纳和帮助他们。同情和理解孩子,是引导的前提,但还不是引导本身;接纳和包容孩子,是教育的条件,但还不是教育本身。对这些孩子有效的帮助,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充满温暖有爱的班集体,那么,接下来我又会怎么做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