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克己 | 第四集:上承北洋,下开黄埔(保定军校传奇)

 卷小耳 2020-08-18

第四集:上承北洋,下开黄埔

引子: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第六期学员中有个小团体,名字叫“断金会”;而几年之后成立的黄埔军校的校训则是:升官发财请走别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个组织名称和这则校训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断金会的创办人是谁,又是谁为黄埔军校制定了这则振聋发聩的校训呢?

正文

保定军校旧址附近有两个村庄,金庄和银庄。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第六期学员中有一个叫邓演达的学员,抱负远大,志向不凡,他和叶挺等同学商量建立一个革命小团体,在为小团体起名字的时候,邓演达、叶挺、严重和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出操。邓演达忽然灵光一现,他说,金庄里面没金子,银庄里面没银子。革命就不能想着升官发财。咱们的组织就叫“断金会”吧,就是“三人同心,其力断金”的意思。过了几年,邓演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育长,他大概想起了自己在保定军校就读时成立的“断金会”,于是就把黄埔军校的校训命名成为了一句琅琅上口的响亮口号:升官发财请走别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叶挺

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这两个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最为著名的“双子星座”,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应当说,保定军校不仅是黄埔军校,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现代教育的试验场和起跑线,它的教育成果和办学实践,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用开国上将杨上武为保定军校题词的说法就是“保定军校上承北洋,下开黄埔,是一所值得纪念的军校。”

一所值得纪念的军校。这是几代仁人志士竭精尽智、倾力而为的奋斗成果。

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在保定西关小集街开学,教程以步兵操典为主,教以军制、战法、通信、测绘、数理、化学等,从直隶编练军抽调营哨官弁进行为期8个月的培训。山西、山东、河南等省也选派官弁入堂修业,先后开办四期,毕业学员达545名。虽然该学堂仍为一所北方区域的短期培训学校,但是,为发展中国近代陆军全新的军事教育举行了奠基礼。

邓演达

由此,袁世凯开始了他在保定苦心经营军校的宏图伟业。

1903年,袁世凯为筹办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在这片残垣废墟之上,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为蓝本,参照北洋天津武备学堂建筑风格,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建起了一所规模空前,设备齐全,可容纳2000余人的军事学堂。

这座有着573间房屋的军事学堂,为传统的砖木建筑结构,军校坐北朝南,门楼高大,面阔三间,气势雄伟。位于中轴线上的“尚武堂”重檐飞脊,古朴端庄,气势恢弘。

正是这个地方,浸透着民族情感,承载过民族希望,铸就了中国军人的魂魄,成为了近现代将军的摇篮。从另一个角度讲,也为暮气横秋的清末军队建设乃至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为阴霾笼罩的华夏大地投下了一缕曙光。

公元1902年。历史已经记住了这个年份。

保定军校的21个春秋,从此,成为了永恒。

通国速成武备学堂的规模在当时已经为全国陆军学堂之最,由地域性军事学堂扩展为全国性的军事学堂。至1909年已有2000多人毕业。

这期间,袁世凯针对时局变化,开办了“虽不居大学堂之名,而已著大学堂之实”的“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按照《陆军学堂章程》,陆军大学堂应由练兵处在北京创办,袁世凯对此不予理会。为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师生合影把大学堂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下,1905年8月5日,袁世凯致函徐世昌,商讨创设陆军军官学堂。1906年6月20日,袁正式上疏清廷:陆军大学堂“论其章制,仍应设于京师,惟按照定章,必俟中学堂及兵官学堂次第设立,再行兴办,诚恐缓不济急……”借口高等教习,需聘请外国教官,“在京延订亦多不便”。然后“略事变通,名曰军官学堂,即在保定省城设立”。实际上,在袁世凯上奏之前,陆军军官学堂已“暂借原将弁学堂校舍,先行开课”,形成既定事实。清廷无奈朱批准允“尚与定章无碍,拟暂准令试办”。(见附录4)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6月,军官学堂在直隶省城保定正式开办。隶属于军谘府,故又称“军谘府军官学堂”或“陆军行营军官学堂”,段祺瑞为督办,赵理泰为监督。军官学堂在初设时,分深造、速成两科,速成科一年半毕业,深造三年毕业。1907年7月,军官学堂速成科从保定西关迁到陆军速成学堂内继续开课,两学堂保留独立名号。1909年9月,陆军速成学堂停办并入军官学堂。1911年7月,军官学堂更名为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正名为陆军大学。

军官学堂在保定招生三期,毕业生共228名。第一期招生主要是北洋各镇选送。而后招生除从北洋各镇招收外,还从京外各军队及陆军各局处堂所之军官内挑选。军官学堂按大学堂的标准招生,考生“须在本省武备学堂及相当之各学堂毕业,或在东西各国士官学堂毕业均领有文凭、品行务必纯正者,方可与选。”军官学堂的教育制度、教材,均效仿日本陆军大学。军官学堂作为当时国家唯一的一所高等军事学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深远。进入民国以后,位于保定陆军预备大堂学迁往北京,真正意义上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于1912年开始招生,保定军校无论从师资、设施、后勤达到了它崭新的鼎盛时段。

袁世凯练兵办学初始,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练兵十三条”的奏折,在十三条中所提出的兵员素质一项规定:兵员出身、三代及住址必须清楚。身高应在四尺八寸以上,每时行走在二十里以外,力大限平举一百斤以外者为合格兵员。素吸食洋烟者不收;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不收;五官不全、手足软弱者不收。预备升任军官者还应粗通文字。

从这份简漫的招兵要求,到保定军校里走出的一代又一代精英军事人才,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走过了多么远的一条路。史料载,保定军校办学后期,各个方面已然是精兵强将,蔚为壮观。保定军校食、宿、办、习之校舍宽裕自不必说,其它教学设施、训练器械也一应俱全。步兵科装备的是上海兵工厂制造的“六八”口径步枪;炮兵笠使用的大都是德国克虏伯和法国克鲁苏兵工厂制造的野炮和日本制造的速射炮;工兵科定式架桥器材为当时世界一流;骑兵科配备马匹多为蒙古马和新疆伊犁良马,马枪、马刀一应俱全;辎重科用的大车的挽具以及术科训练用的双杠、浪桥、平台、跳台、天桥、木马等均具齐备。学样还建有劈刺场、器械体操场、马场、演武厅等。这些设备、器械和场所,不仅无先者,就是后来的黄埔军校也望尘莫及,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学说中讲:“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的时间很久,人数很多,器材又完全,我们这个学校所处的种种地位都要比他们差得远。”

不仅在办学硬件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超一流,师资的强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更是保定军校办学传统里丰厚的内涵。

谈到师资,不能不说起保定军校的第四任校长杨祖德,也是任期最长的一位忠厚长者、军中硕儒。杨祖德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时学的是辎重科,他对日本军队的严谨、细致的治军之风领会颇深。他长期担任保定军校教育长,在学生中威望崇高,他教导学生的细密、扎实、防微杜渐的军中技能,简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例如,他教辎重课程时,对马车如何拖运大炮及运输各种弹药,都要讲清哪种炸药或炮弹怕颠簸,哪种怕震动,哪种怕太阳直晒,哪种怕受潮,在装车捆扎绳索时,啊种物资易捆紧,哪种物资易捆松,其技术要领非常不同。最绝的是,杨祖德在日本留学,还偷偷带回了一个日本军队装运物资的军事构件——锁扣,它既非金属,又重量很轻,只有核桃大小使用起来非常顶劲,无论车辆如何颠簸,道路如何难行,锁扣只会越勒越紧。杨祖德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这样事无巨细、呕心沥血地把保定军校办成了一代名校,把一期又一期学员练成了军中干城。

说到师资,保定军校还引进了外教,特别是日本军事教官。在速成军校时期,日本教官多贺来校任教一年多,他深为中国学生的刻苦精神所感动,回国的时候,他满含眼泪对学生们说:我的,良心的没有。原来,日本军界规定,不能把所有的军事知识传授给中国学生。多贺在临别时,又给学生们专门讲解了“步兵如何运用所佩戴的三个子弹盒”一课。不料,回国后,仅仅这件事,多贺就被天皇赐死。

老师毫无保留地教,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保定军校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军人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梦想。军校生的独立人格与强健精神也在各个历史时期渐行显露。民国建立前,军校学生不顾校方“不问政治”的训令,统一剪去发辫,酿成了一次“剪发事件”;首任校长赵履泰手下徇私纳贿,粮秣官中饱私囊,面对炮科没炮可用,骑科无马可训的的现实,军校同学第一次罢课维权,引发军校史上的第一次重大事件,陆军部派军阀王占元部进驻保定军校,搜捕学生骨干。学生们则选派刘文岛、段工毂为代表赴京请愿。由是才有军中之鹰蒋百里出任保定军校第二任校长之契机。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把自己的私家武装“军官模范团”安插拆分进入了保定军校插班就读,军官模范团军纪松驰,与科班军校生格格不入,终于引发大规模械斗,双方首要人物各有伤亡。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的前敌总指挥,保定军校原校曲同丰在保定松林店被俘,皖系第十五师投降曹锟被安排在保定军校院内,因欠饷数月,发生兵变,保定军校被洗劫一空。直第军队调兵勘乱,包围军校,趁机抢走了教学用的大炮16门,步枪2000多枝,骡马300多匹,教学仪器、设备更是毁于一旦。21年辉煌历史的保定军校,迎来了它黯然失色的一页。保定蠡县籍的学员张煦光,身穿军校服,在北京大街上拉洋车揽客。他在接受报馆记者采访时说:“我在保定军校读书,志在报国。因军校遭兵劫破坏,无处栖身,来到北京,生活无着,随身行装典当一空,仅留一身军衣不忍舍弃……”

延续21光荣履历的保定军校在张煦光这身褴褛的军衣遮敝下,掩上了它轰烈烈的帷幕。

如果说从北洋练兵办学算作保定军校的肇始,那么保定军校从北洋军阀手里承继的是一所现代化军事院校的“形”,塑造了中国现代军事教育的躯壳。那么保定军校下启黄埔军校的传承与接续,则熔铸了中国军事院校的“魂”,中国军人、中国军事院校从保定军校开始形神兼备,血肉丰满。

保定军校21年招生办校培育英才的光辉历史,2000多名将军从保定走向全国,它的办学特点、先进经验,无疑为黄埔军校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更为直接的作用,则是保定军校的师生几乎遍布黄埔军校的各个岗位。1924年,孙中山委任蒋介石组建黄埔军校。蒋介石受命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保定军校的故旧。从此,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生发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千丝万缕的血脉联系。

蒋介石在黄埔,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各位不是我的保定同学,就是我的留日同学,要不就是我的的同乡同族。我从前在保定速成学堂的时候,不单是身体上苦,而且精神亦非常痛苦,比现在这个学校的生活,不知要艰难几十倍。”他还亲自主持编写了《曾胡治兵语录》作为黄埔军校师生的手头必备之书。

保定军校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对黄埔军校产生了重要影响,黄埔军校办学体制仿照了苏联军事院校的模式,但由于大部分校内官佐和军事教员出身于保定军校我,在军事教学上基本沿袭了保定军校的做法。黄埔军校初期招生,以入伍生队作为入校前培训的方式,也因循了保定军校。就连教材,也大多来自保定军校。史料显示,不仅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副校长李济深为保定军校生,在黄埔初期,六部一室一厅,除政治部外,其它如教授部、教练部、管理部、军需部、军医部、总教官室和校长办公厅都由保定军校生掌管。

保定军校生邓演达,为黄埔军校的创建不辞劳苦,立下了大功。起初邓演达被孙中山定为教授部主任,他却推荐自己保定军校的学长李济深担任,自己任副职。他在军校的初创时期,制定教材,厘订校规,谏言献策,亲力亲为。他军容严整,军靴锃亮,学生们都称他为“黄埔军校教官的影子”,叶剑英称赞其“有一副全新的精神”。一次训练,15里越野跑步,正当大家疲乏至极时,邓演达教育长出现在学生队伍里,大家马上就精神百倍地投入训练,但邓演达却命令:“停止跑步,便步走。”口令,原来,他见到学生中新兵较多,就跟值日官说:“跑步要顾及新来学生的体力,要逐渐增强运动量,不可蛮干。”一席话说得大家非常感动。

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员严重,是联结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做为黄埔军校教官兼学员队总队长的严重,把在保定军校学习期间的军事技能和战术战法,领会得很深。在黄埔,有学生回忆:一天紧张的学习和训练下来,晚饭后学生们还经常加课。灯光下,学生们不时向军事教官严重提问,大多是战场上的细节问题。严重耐心地讲解说:民国以来,在旧军队中,有不少结合典范条令编写的军歌,用军歌来教士兵学习操典,可以说是别出心裁,我会陆续把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介绍给大家,同时我希望以手也能看到你们带兵时编写的新军歌。他把《利用地物歌》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学习,歌中唱道:

战斗时,重射击,杀敌第一。

选择地物遮蔽身体最忌是蚊取。

留心小排指挥地域不可擅离。

攻击之时切莫占据难超之地,

碍邻兵发扬枪击,要注意。

战斗时,重射击,杀敌第一。

防御之时如无命令不可私觊觎。

如无地物亦须选择射击便利。

出前落后妨碍射击最为禁忌,

发扬我火器力,能歼敌。

在黄埔,张治中是被称为”黄埔四凶“又兼”黄埔八大金刚“的唯一之人。张治中在保定军校养成的的超强忍耐力和执行力,在黄埔军校得到了升华和拓展。

一个数字颇能说明保定军校与黄埔军校的关系:担任黄埔军校的教官中,保定军校生达到惊人的861人。这其中就有日后国民党军队中精英和骨干:蒋介石、李济深、王柏龄、陈诚、张治中、钱大钧、周至柔等等。黄埔军校在全国各地还设立了九所分校,保定军校生同样成为这些分校的顶梁柱。如南宁分校的俞作柏、吕竞顾、夏威;洛阳分校的祝绍周;长沙的何键、李品仙、刘建绪。

保定军校直接衍生的陆军大学和黄埔军校,被军界分别被称为“戴绿帽子”和“穿黄马褂”,“保定系”则是国民党军中人脉最为丰盈的纯正血统。

1924年6月至11月,孙中山曾五次到黄埔军校视察。在一次视察中,孙中山对学生们的不俗表现深感欣慰。临别时,同送行的蒋介石、邓演达、王柏龄、顾祝同、严重、金佛庄等保定军校出身的教官们依依话别,他觉悟会说:“感谢来自保定军校和其他学校的同志为培养革命者做贡献,保定军校了不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