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耳 | 为什么不写写金庸?

 卷小耳 2020-08-18

一共有三位好朋友留言责备我为什么不写写金庸。他们无一例外的都知道我具有武侠情结。第一,我很忙。第二,我心中并没有悲伤。相比较大家的震惊和难过,对于金庸的故去,我略显得有些无动于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金庸吧?而我心中的金庸,是不会死的。

而且,我喜欢武侠的程度,要高过喜欢金庸的程度。在喜欢降龙十八掌的同时,我也喜欢嫁衣神功,屏风四扇门,喜欢种魔大法。在喜欢小东邪郭襄的同时,也喜欢崔略商,寇英杰,喜欢少年的陈天宇。

然而人都是会死的。我娘会死,金庸会死,这天下间的英雄人物都会死。金庸年事已高,早晚会有这一日。大家凭吊的好像也不是金庸金大侠,而是自己已经发黄的青春。与其假惺惺的去做小儿女情态,倒不如索性大大方方正视一个人的死亡。

我反倒对金庸有些微微的“恨意”。我恨他封笔太早。十四本书读完之后,是一种深深的寂寥。那种痛苦陪伴了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我曾经有一个很宏伟的理想就是,哪天我能写出像金庸老爷子的武侠故事,一定要写到我死,写到我再也拿不动笔的那一天。都说金庸的境界已经高到无人能超越的地步, 他的每部书每个主人公都有着不同的性格, 不同的人生 。有萧峰的激昂 有虚竹的真诚 有周伯通的游戏人间 有韦小宝的猥亵无耻,有杨过的钟情 ,有郭靖的大侠之风, 有欧阳锋的阴毒沉狠 ,有黄药师的离经叛道 ,有杨康的善恶徘徊 ,,,,等等等等,都说人生百态,尽在这15部书里,可是,真的写尽了吗?这芸芸众生,这大千世界, 区区15部书就能完全囊括了吗?有人说他学范蠡急流勇退,有人说他工作繁重,需要打理明报,需要修改旧文,但是在我这里,始终是任谁都不能自圆其说。

可能我这篇文章发出去,会令人哗然。我并非不为金庸的离去感到伤心难过。恰恰相反,我爱他的文字,爱到了骨子里。就像村里举办丧事,总有人嚎啕大哭,大放悲声。而也有人在孝衣的遮掩下,泪流成海。

我就是那个看上去不哭,但是心中已经悲伤到不能自抑程度的人。

我只是想说,要换一种纪念的方式。金庸把接班人的希望寄托于古龙,古龙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武侠世界。若干年后,又杀出来一匹名字叫做黄易的黑马,令已经失去光环的武侠小说,重新光辉灿烂。事实证明, 武侠是可以开拓新的版图,创造无限可能的。在不违背中国武侠之传统精神的前提下,经营创新的文字和题材,我认为,才是对一代武学宗师金庸的最好的纪念。

而我,因为害怕母亲责备,缩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金庸的时候。用麻杆削出一把宝剑,在长堤上修炼自己的独孤九剑的时候。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溶溶夜色里,走上十几华里的路程去邻村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和同学,为了他撕毁我的天龙八部大打出手,以至于双双被学校领导训斥的时候。趴在课桌上,拄着锄头,脑海里构思我的武侠小说的时候。

我选择深深的刻印在我的心灵深处。而不让任何人看到我的悲伤。

我只问你:你的悲伤,你的苦痛,能让他们起死回生么?

如果不能,那就去做他们一直做,还有完成的一些事情。在你的有生之年,沿着他们的足迹,一路,一直,一心一意的去奋勇!

痛哉!我的娘,还有我的金庸!

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于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

享年94岁

无数人的青春记忆,

伴随一个时代落幕。

无数人缅怀的除了小说家本人,

还有名为金庸的江湖。

或许很多人没有看过纸质书,

却几乎没有人不晓得金庸武侠剧

《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成就了林青霞,林青霞也成就了东方不败

豪爽不羁令狐冲,快意恩仇的武侠江湖

江湖纷争,醉里狂歌,空余沧海一声笑。

赵敏、周芷若、小昭……倚天屠龙记里美女如云,

童年时期满是好感。也引得无数人谈论金庸小说的爱情观。

无人不知郭靖黄蓉,当年的万人空巷。

沧海横流,仍见英雄本色。

直至今日,作为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高峰,金庸小说传达的那些信息,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当中。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行侠仗义”的侠义精神,“笑傲江湖载酒行”的侠客气质,倾盖如故的知交,同生共死的情侣,无不令人心向往之。

这一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内核和精神期待,正是今天以及以后我们还会谈论、还会继续热爱金庸的理由——无论你有没有看过他的小说,你都抗拒不了这样的精神底色。这种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的召唤。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先生此去,人间再无侠客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