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耳 | 高阳毛巾的所向披靡(练摊儿,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系列三)

 卷小耳 2020-08-18
摆书摊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卖高阳毛巾的大叔。刘李庄庙会上,他一身绿色仿军装、高挽裤管、推着配备有两只硕大竹筐的大水管车子,非常拉风得经过我的书摊,并且一嗓子把昏昏欲睡的我惊醒:北京北,南京南,毛巾不是纯棉的不要钱;南京南,北京北,不是纯棉的我白给!地道的高阳口音让我感到亲切,招呼一声,大叔就在我书摊一旁摆开阵势,支好车子,从竹筐里随意拽出几十条五颜六色的毛巾,搭在车把、车大杠、以及后座上,算是出好了摊儿。

大叔很健谈,尤其很是喜欢和妇女同志们打嘴仗。水乡的女子,嘴上功夫个个了得,讨价还价智谋百出,但是都不能从大叔这里讨去半分好处,我在一边都看呆了。大叔停留了大概两个小时的光景,抽了百十来支纸烟,说了一火车话。等到他离开的时候,他的家庭结构,他的人生经历,他的幸福和烦恼,他倒腾毛巾的门路和利润,我已经了解得不能再了解,清楚得不能再清楚。

所以,当我决定放弃书摊这个产业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的就出现了这位大叔伟大鲜明的形象。他的侃侃而谈,他的自信潇洒,深深影响着我,当然他谈起的他倒腾毛巾的利润,更是刺激到了我贫穷的神经。


所以,几天之后,贼眉鼠眼的我,蹬着车子出现在高阳县城附近的几座村庄里,西田果庄,南沙窝,北沙窝,骆家屯,岳家佐,随着机杼声声,挨家挨户登门造访,寻找等外品或者残次毛巾。在挨了无数个白眼之后,我遇到了一位慈眉善目的大姐,她热情的邀请我吃刚刚洗好的鸭梨,然后把我领进他们家的仓库,指着一大堆绿色的毛巾对我说:“如果你把它们统统弄走,我算你每条七毛钱的价格。”大姐直言不讳,告诉对纺织业一窍不通的我,毛巾纯涤的,因为颜色单调,所以滞销。

我仔细考虑了考虑,还是心怀点点内疚的和大姐进行了简单的讨价还价,最后以每条六毛五的价格,把这将近三千条毛巾一次性全部买下。回到家中,我开始设计外出卖毛巾的路线和地点,并且有意地避开了大叔的活动范围。他在白洋淀北出没,那我就去白洋淀东好了,七间房,西大坞,鄚州,想到就做,我骑着三轮车就出了家门。

路途遥远,走走停停。我经过了漫天的芦苇,碧水荷花,鸬鹚渔船,但是再美的风景,也留不住漂泊的灵魂,下午四点时分,我赶到了一座名字叫做北戴河的村庄,并且找好了旅店,没舍得开单间,而是住了一晚上两块钱的大通铺,聆听了整整一晚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鼾声。尧阳的劁猪大叔,高碑店的豆腐丝大叔,满城的臭豆腐大叔,文安的红枣大叔,安新的鱼大叔,他们喝得红头涨脸,虽然风霜扑面,但是没有丝毫的奔波之苦,反而个个怡然自得。安新的鱼大叔更是惬意,他一个鱼跃蹦到大铺上,并且得意洋洋的对一直注视着他的我说:卖鱼的住了店,好比做知县。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赶了一个司马庄集。毕竟年轻的我,昨天又赶了很远的路途,直睡到八点左右,才不情不愿地睁开双眼,一大铺的大叔们,早就无影无踪。推门出来,跑到自来水管那用冷水洗脸,老板娘凑过来开我一句玩笑:小兄弟,你要是再睡一会,我就要收你两晚上的钱了。

满面通红的冲出来,路上买两个吊炉烧饼,一边啃一边赶路,还好,司马庄集是一条长长的直线,没有位置好坏之分,反正赶集的人们从东到西,会经过各个摊位。毛巾我定了两块钱一条的价格,有时卖有时不卖的到了中午时分,算算,营业额也不过一百多块钱的样子。旁边卖旱烟叶的老爷爷凑过来给我说话,他说:小伙子,你这样不行啊,你得学会招徕顾客。你看见那边卖甘蔗的那货了没有,你瞧人家。卖甘蔗的汉子我早就注意到了,也没办法不注意到,他那生意太火爆了,整整一上午就没断人,关键是他太能说,还把广告词编成快板,一旦顾客稀少,就扯开嗓子来一段,得,人马上就又围满了。


年代毕竟很是久远了,我依稀还记得他的一段词:大甘蔗,长又长,好比刘秀下南阳。南阳路上走得忙,一排甘蔗在路旁。咬一口,脆又甜,大姐看了直眼馋。能止咳,能消炎,清热下气和消寒。皮又薄,汁又多,营养美味没的说;大叔大婶来一棵,大哥大姐来一棵,路过的朋友来一棵,今年你的运气肯定多。。。。

下午回到旅店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说,好歹我也是半吊子文学青年,岂能让一个卖甘蔗的比下去?他会编顺口溜,难道我不会编吗?再说来,我还是那位大叔的嫡系门人,我已经有了南京南北京北的良好基础,于是乎,我开始绞尽脑汁琢磨我的毛巾广告词。像什么:织布机,响咣咣,毛巾出自大高阳;织布机,咣咣响,高阳毛巾人人抢;又细腻,又柔软,擦汗搓背带洗脸。左右不过两块钱,买条毛巾用一年。等等等等,诸如此类,满满当当装进了我的脑海。

第二天,踌躇满志的我赶了一个堤东集,并且毫不害臊的也扯开大嗓门喊叫,效果斐然,我的三轮车前很快就围拢了一大群人。有个白胡子老头,成为了群众代表,代表他身后的红男绿女和我谈判,让我把毛巾的价格降到一块五一条。我假装不舍,思考了良久,最后才十分不情愿的答应了他们建议。然后,我的黄金日出现了,毛巾被哄抢,而且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人们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高阳毛巾所向披靡,席卷整个堤东集市。


本来计划要耗费七八天时间的我,第四天就把我的两千多条毛巾销售一空,虽然最后有些残次或者有污渍的毛巾,不得不以一块钱一条的价格便宜处理,但是我的利润也相当可观,足足有将近一千多块钱的样子。这还仅仅是四天的时间啊,怀揣巨款的我心中也忐忑不安起来,一旦有陌生人靠近我,我就情不自禁的捂紧了口袋,怕是对方有什么歹心。

就这样我开始我倒卖毛巾的生活,直到年底的时候,高阳毛巾突然畅销,价格一路飙升,发现实在是没有利润空间可言的我,在穿过一座名字叫做北香的村庄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生产电热毯的工厂。一时起意进去打探了打探,发现电热毯的价格比家里低了好多好多。我狠了狠心,趸了满满一三轮车电热毯回来,赶集售卖。当然,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容我明日再给你讲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