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友重逢,一般的诗人只会写友情,但高手通常不是。 高手,能通过友情写出更深的感情来。 韦应物就是这样一位高手。 我们今天来读《淮上喜会梁州故人》,看看诗人埋藏了什么样的感情。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先看诗题。 淮上,指淮南,结合诗人的背景,我认为这里指滁州。 梁州,今天的陕西省汉中市,与长安不远。 1、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江汉,就是指梁州,也就是汉中,位于汉水的中上游。 诗人曾经到梁州作客,每次和故人相逢,都是喝醉了才回家。 还有一个背景:韦应物是长安人,长安离梁州不算太远。 这是回忆过去相逢的情景。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回忆过去呢? 他是要引出友情。 你们看,诗人为什么每次都要和朋友喝醉? 很简单,说明他们的感情很深! 如果感情不深,还每次见面必喝醉的,那肯定是有销售任务,对吧?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友情很深? 接着往下看。 2、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离别以后,我们像浮云一样四处漂泊;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匆匆就过了十年。 浮云,暗喻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 流水,暗喻匆匆流逝的时间。 这是写两人分别后的情景。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写的很形象,也朗朗上口。 感情很简单:表达了诗人对四处漂泊和时间流逝的伤感。 这里非常奇怪,大家发现了吗? 诗人并没有写对朋友的思念,而是写自身的伤感。 这是为什么? 接着往下看。 3、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今日相见,我们谈笑如故,感情依旧,但是我们都已经白发稀疏。 这是写重逢。 大家看,如果前面没有写“相逢每醉还”,那么这里的“情如旧”就没有参照对象,就会很虚浮。 这是诗人为什么写“相逢每醉还”的原因。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情如旧”呢? 大家想一想,经过了十年,感情依旧,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们的友情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感情不仅深,而且真挚。 今天是与好友重逢之日,诗人为什么要写白发稀疏呢? 接着看后两句。 4、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你问我为什么不回去?因为这里有秋山。 我们来仔细品一品。 朋友问:您为什么不回去呢? 回去哪里? 应该是长安,因为诗人的老家就在长安。 诗人回答:因为这里有秋山。 你们看,这里有问题: (1)白发稀疏,年老了不是更思乡吗?更应该回到家乡去啊。 (2)回家之后,和朋友离得近,还可以像以前那样相逢每醉还啊。 那么诗人为什么偏偏不回去呢?这说明什么? 这就说明,秋山比思乡情和友情更重要! 这个逻辑没有问题吧。 大家看,诗人和朋友之间那么深的友情,居然比不过秋山。 诗人之所以写友情很深,就是为了衬托秋山的重要性。 这是巧设铺垫法:诗人把友情写得越深,秋山也就显得越重要。 那么, “秋山”到底指什么? 是特指一座山吗? 很显然不是,如果是特指某座山,诗人一定会写得很详细,不会这么模糊。 不难推测,秋山肯定是诗人在这十年里喜欢上的一个事物。 那么,这十年发生了什么? 这首诗告诉我们了:漂泊无定,白发稀疏。 这都是不好的事情,诗人不喜欢。 诗人喜欢的是秋山,那就说明秋山和它们相对。 所以我认为秋山是指:居有定所,安享晚年。 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可以安享晚年的定居之所。 再结合诗人的背景,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判断,这个定居之所就是指:滁州西涧。 回顾整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表面是在写友情,实际上是用友情做铺垫,来衬托自己归隐滁州西涧的感情。 你们看,韦应物是不是一位高手? 您认可我的观点吗? 欢迎您留言一起讨论哦。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 #唐诗# #唐诗永昌# #我要上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