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要爆发了吗?

 仇宝廷图书馆 2020-08-18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周末就准备好了。

主要是想聊聊中国平安。

因为昨天中介推广的缘故,没能及时推送。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昨天平安的股价大涨。

一天的涨跌不算什么,勿大惊小怪。

也不影响我这篇文章所要讲的核心逻辑、核心观点。

今年以来,中国平安股价不彰。

哪怕是经过昨天的上涨,它今年以来的股价还是下跌的——大约是下跌了3.38%,同期上证上涨了近13%,深证成指涨超31%,创业板这段时间有些低迷,但也上涨了近50%。

可以说,这些年一直远远跑赢指数的平安,今年以来,至少到目前为止,股价表现是远远落后于大盘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今年的市场主要还是在担心它的经营业绩。

平安的利润,约有6-7成来源于寿险的贡献。

而这两年,平安在主动进行寿险改革,寿险业务在忍受转型期带来的阵痛。

平安的寿险改革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渠道,二是科技,三是产品。

主要目的是清除掉寿险中的低价值业务,以效率驱动代替规模驱动。

渠道改革的主体,是代理人队伍的改革。

说白点,平安认为现在代理人的整体素质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拉保单的效率和拉来保单的价值率都比较低——这一点,需要改变。

希望通过改革,未来能以更优质的代理人队伍,配以科技网络的延展和产品的优化,最终提高寿险业务的整体增长和利润贡献。

所以平安的寿险改革,代理人队伍的提升是其中最基础、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项。

寿险方面,平安最好的对标选手,非友邦保险莫属。

平安是大陆保险业的旗手,友邦是深耕亚太的国际化的保险业旗手——在国际上诸多名优寿险公司中,最精通大中华地区的业务。

所以友邦的经营历史,可能对平安更有启示意义。

友邦中国于1992年开始在大陆率先引入代理人制度。

2010年,对代理人渠道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执行“最优秀代理”策略和“营销2.0方案”。

主打保障产品,专注招聘人才,以最佳的培训课程,建立领先市场的生产力与客户服务水平。

2018年,友邦又开启“营销3.0时代”,更加强调提供高品质、专业有温度的服务体验。

友邦的推销员开始由过去的“保障专家”向未来的“健康管理专家”过渡。

也就是说,自代理人制度设立以来,友邦先后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代理人队伍改革,第一次从2010年开始,第二次从2018年开始。

2018年的这一次,还没有完全结束。

所以对平安代理人改革最有启发意义的,应该是友邦2010年开始的那次代理人制度改革。

我们简要回顾一下那一次友邦代理人改革的过程及变化。

我剪切制作了三张图表,可以清晰展示友邦的这个变革过程。

第一张图表——反应的是改革中的友邦代理人数量的变化:

友邦的改革,从2010年起。

启动之初,代理人队伍约2.37万人,尔后逐年下降,一直降到2013年底的1.5万人。

最大降幅36.7%。

这个降幅不可谓不小,但逻辑很少理解:低素质的代理人被削减,人数自然下降。

但这个过程,不是单纯只有一个下降的维度,还有一个招揽更多优秀人才进行替换的维度。

所以当这个下降和替换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后,代理人队伍又开始正向增长。

2014年及以后增长的代理人,都是符合新标准的代理人。

经历过这个下降、替代、均衡、再上升的过程之后,友邦的代理人队伍脱胎换骨。

第二张图表——反应的是改革中的友邦保险保费收入增速的变化:

改革启动前后,友邦的保费增速有个明显的下降过程。

但是开始改革后仅1年,保费增速就触底了——2012年保费收入增速就重新正向扩张。

大家对比一下代理人数的变化年份:2012年、2013年友邦的代理人数还在减少,但保费收入增速开始重返正向增长了。

2014年代理人也开始触底反弹后,保费的增长更有明显的爬升。

第三张图表——反应的是友邦新业务价值率的变化:

保费的增长,代理了量;

价值率的提升,代表了质。

改革的最终和最优目的,就是实现量价齐升。

大家看,伴随着代理人队伍的改革,无论友邦中国,还是友邦保险的整体,新业务价值率都在明显上升。

这种变化,在逻辑上好理解:改革就是要削减掉低价值产品,所以削减之初,保费收入下降了,但新业务的价值率反而上升了。

对比上述三大变化,我们看一下目前中国平安正在进行的寿险改革。

平安的此番改革,是从2019年开始的。

改革之前,即2018年底,平安的代理人队伍约为142万,2019年底下降至117万,降幅高达17.7%。

今年一季报显示,平安的代理人数继续下降至113万人,比年初下降3%。

代理人数的变化,跟友邦2010如出一辙。

伴随着代理人数量的下降,平安寿险的保费增速,也同步下降。

截止到今年7月,平安的保费收入公告显示,平安寿险(包括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同比还是下降的。

同比下降大约3.72%。

当然,好消息是,总保费今年以来降幅逐月收窄。

而分月份看,今年6月寿险及健康险月收保费381亿,7月份月入保费343亿,而去年同期,6月单月保费收入366亿,7月保费收入327亿——月入保费在6月份就已经已经实现同比正增长!

如果这个趋势能得到保持,则总保费收入也能很快迎来拐点。

最后,伴随着改革,平安寿险的新业务价值率也在不断的提高中。

改革伊始,代理人数、保费收入都会下降,但是新业务价值率一直在正向增长。

跟友邦当年的代理人改革完全相同!

讲这些,我不知大家看明白了没有?

我是想告诉大家,目前的平安寿险,从体征表现上来看,显然还处在改革带来的阵痛中。

平安代理人改革推行的优才计划,目前还远远没有结束。

按平安的标准,平安目前的代理人队伍中,能称得上优才的,占比只有10%。

通过裁减和替换,触底再反弹,根据友邦的经验,这个过程至少还需要持续2-3年。

人数回升到改革之初,友邦当年用了5年时间。

中国平安也应该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保费收入降幅在收窄,单月已实现逆转,最快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上半年,总保费收放应该能够实现正向增长。

至于它的新业务价值率,跟友邦整体进行对比,至少还有2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跟友邦中国进行对比,则至少还有4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

所以一旦改革成功,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上升空间还非常大。

上述三大体征中,新业务价值率一直在增长,代理人数量稳定回升需要时间最漫长,而保费增速的触底反弹,则最能代表改革的成效。

所以,我认为,市场对平安的改观,最大的可能,是在寿险保费收入实现正增长之后。

至于股价,应该会在这个拐点出现的前后有所反应。

如上所述,我推测这个拐点,从单月看已经实现了拐点,整体的拐点,最快会在今年下半年出现。

最近平安的股价实际上已经比较强了,从今年最低处的66元上下,回升到了昨天的80余元,涨幅已经高逾20%。

可能这是先知先觉的资金,开始在布局。

当然喽,无论拐点是在今年下半年,还是在明年上半年出现,都不能改变一个基本的事实——以内含价值进行估值,目前的中国平安,就处在历史底部区域:

图中浅蓝线是平安的PEV曲线,相比2020年底的内含价值(保守估计约76元上下),目前的PEV估值略近于1倍。

这个数值近10年来,最低时为2013-2014年间创下的0.8倍纪录,此后再也没有新低过。

历史经验表明,平安的PEV数值处于1倍上下时,就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从估值上看,平安随时来一波行情,没有任何问题。

看起来,现在股价在走强,但价值回归之路,还远远没有到位。

寿险改革成效在保费和新业务价值率实现比翼齐飞后,平安的股价一定会更有想像力。

在我眼里,目前的平安,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长线投资者,一定要把眼界放宽,一定要把关注的重点聚焦在企业本身的经营上来。

至于股价,它是市场的噪声、企业业绩的副产品。

全文完。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

擅长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最深刻复杂的道理。

擅长做市场判断、估值判断和企业分析。

擅长撒泼、打滚、灌水、吹牛、聊天——喜欢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资中的大事。

并且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操作,让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投资成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