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遵化双义村及其龙须庵

 遵化文史 2020-08-18

编者按:遵化,自古便以“风水宝地”而被世人所称道。“万里河山有燕塞,千年风气自荆轲”,充分展示了这里诱人的风貌。境内的三山两川,辉映着勃勃生机的洞天福地,昭示着这里的物阜民丰,繁荣昌盛。遵化,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被联合国评为千年古县,风景秀丽,文物古迹众多,遍布遵化各村、各山......

遵化三山两川地形图,遵化犹如玉盘中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遵化城南二龙戏珠图

遵化被联合国评为千年古县

1、双义村来历

西下营满族乡双义村位于遵化市中心西北部19公里处,古长城大安口东部,地处燕山余脉古长城脚下,于我国明朝建村,村东有一座古尼姑庵,名龙须庵,以后两条山沟的龙须庵和塔峪并为一村,改称双义,取仁义和气之意。又是抗日游击战争时期我方所用村名代号,故沿用至今。

塔峪村为行政村双义所属的自然村,位于双义村西南1公里处,地处燕山余脉古长城脚下,于我国明朝始建,因此地有座古塔,故取名为塔峪。

辽代古塔,网络图非实物,感谢原作者

2、龙须庵传说

双义村有座尼姑庵,名为龙须庵,位于村东山坳之中,相传为清代十六王爷(一说为十三王爷)曾在此看庙,白姓家人由马兰峪搬至此定居,白家后人曾有皇帝圣旨为证,在此繁衍形成双义村白家大户。龙须庵东西两侧为山谷,山谷下寺庙旁各有一个龙眼泉水,深1.5米,泉水涌流四时不断,村民都说这就是“龙眼”,且非常灵验,曾有人将龙须庵东面山井泉水填埋,在此居住的两个人各瞎了一只眼睛,这个真人实事让人不得不信服。此龙须庵背靠350米高的燕山余脉,长城由山顶蜿蜒通过,且后高前低,左右山脉环抱,且左高右低,左高树木成林,右低山脉含金沙。此正是:两边有抱,后面有靠,前面有照,照中有泡,真是一处极佳的风水宝地。龙须庵为前后三座大殿,南北高低排列,整齐有序,正对庙南一棵千年崖柏,1956年以后拆除修建了腰子岭小学,现场今存遗址,龙须庵遗留下来的柱础石、长条石、碎砖烂瓦等细寻可见。

遵化双义村龙须庵景观图,王亭贯制作

双义村龙须庵整体远观现场照片

双义村龙须庵两侧山脉

双义村龙须庵两侧山脉

双义村龙须庵两侧山脉现场遗留柱础石

遵化双义村龙须庵两侧山脉现场遗留古砖瓦

龙眼泉水涌流四时不断

龙须庵现场遗留下的雷石

龙须庵现场遗留的石件

龙须庵现场遗留的石件

双义村73岁老者白连江向作者讲述龙须庵传说

3、千年崖柏和山神庙

龙须庵南面,一悬崖之侧,一棵柏树深扎于岩石缝中,横斜溢出,仰天长啸,有着天赋的艺术形态,一根出两柱,南北布置,使它形成了奇特的扭、薄、飘、透的造型。此崖柏植根于悬崖缝隙之中,在贫瘠干旱之位缓慢生长,据林业专业人员测算,年龄当在千年之上,村民称其为千年崖柏,奉为神物,对其保护有佳。

在千年崖柏之侧,曾有山神庙一座,现场可见庙宇基座,碎砖烂瓦可寻。悬崖之下有年代久远的石质碾盘和碾子,阳光照耀之下,千年崖柏、碾盘和石碾、山神庙在一起构成一幅和谐优美的画卷,为古庙宇龙须庵重要一景。

千年崖柏植根于悬崖峭壁缝隙之中

千年崖柏愈发郁郁葱葱

千年崖柏一根出两柱,南北布置

山神庙遗址和千年崖柏

千年崖柏和碾盘和石碾

千年崖柏之下的碾盘和石碾

山神庙遗址现场古砖瓦

山神庙遗址现场古砖瓦

4、游走野长城,触摸原生态

这里的长城蜿蜒、陡峭、曲折,未经雕琢,充满神秘色彩,是登山爱好者的绝佳去处。在险峰巍巍的群山之中,雄伟坚毅的城墙,像莽莽巨龙,顶着冲天豪气,屹立在群峰之巅。城墙由大小不一的石块组成,完好的部分笔直坚固,可见当年设计者的精雕细琢和独具匠心。

双义村北山长城,摄影:白凤利

双义村北山长城,摄影:白凤利

双义村北山长城,摄影:白凤利

双义村北山长城,摄影:白凤利

5、世外桃源哪里寻,遵化双义大东沟

在双义村龙须庵之大东沟有一片世外桃源,山上种满了一片片桃树,待到桃花开放之时定是一番美景。在山间有一泓池水,鱼翔浅底,池中吊椅摇曳,可供游人休闲。池水北侧还有一片人工开挖的露天圆井,井中一侧,山洞可容百十人大小,洞中鸽子成群,自然形成的冰柱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6、古栗树

双义村以板栗为主要经济来源,是栗源食品有限公司有机板栗基地,多年来村民致力于板栗品种的更新和产量的增加,板栗以品质取胜,获得中外客商的一致赞赏。双义村百年以上古栗树随处可见,并且村中都进行了重点保护,已成为村中一景。

7、抗日时期康永贵在龙须庵一带痛击日伪军

抗日战争时期,在遵化冷嘴头、龙须庵、白石峪一带活动的康永贵,早年曾参加孙永勤的“民众救国军”。孙永勤牺牲后,康永贵重拉兵马,与张作生、杨茂荣等组建起拥有一百四十多成员的“救国军”。伪蒙骑兵队(蒙古队)从鹰手营、牛圈子窜过来,到达冷嘴头口关门外歇场时,康永贵率部据长城截击,打死军马三匹,生获四匹,缴枪三支子弹二百多发,蒙古队向北溃逃。[1]

8、龙须庵出产金矿资源

龙眼泉不远处的山上,有一个神秘的洞口,村书记介绍说,这是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时期留下的罪证,肆意采挖,无情掠夺,强抢豪夺了本地近百吨金矿资源。现运输轨道依然留存。解放后的1958年,由县财政投资,先后建立了赵家沟、冷嘴头、野瓠山、龙须庵、片石峪、尤山口六个县办脉金矿。[2]

日本人在龙须庵开设的金矿遗址现运输轨道依然留存,摄影:白凤利

9、西铺的王国藩在龙须庵金矿

王国藩(1919-2005),遵化西铺人,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毛泽东主席曾十次接见并八次握手。王国藩在二十岁刚出头时就在党旗下宣誓,心潮翻滚。这个从小就在庄稼地里吃苦,租种过人家的地,出外打过短工,还跟西铺的穷叔伯一起在龙须庵资本家开的金矿背过“毛”(矿里的废石)。苦难的生活经历,多少年斗争的教育,使他认定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是穷苦人的光明出路。王国藩领导西铺人民“穷棒子社”勤俭办社的先进事迹,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毛泽东肯定遵化的王国藩“穷棒子”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用三条驴腿,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参观的人感动得流泪。毛泽东主席肯定其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3]

毛主席接见王国藩

后记:遵化,具有辉煌的历史,美丽的三山两川,这里,洞天福地、物阜民丰、繁荣昌盛。遵化,一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场如火如荼的旅游开发正在遵化1521平方公里大地上火爆上演,76万遵化儿女将敞开怀抱迎接慕名而来的四海宾朋!醉美古遵化,靓丽畿东城,这就是历史底蕴丰厚、青山绿水的遵化西下营满族乡双义村及其龙须庵。

遵化标志性建筑——马踏飞燕

遵化,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


祝一直关心“遵化文史”公众号的朋友们,新春快乐,狗年吉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参考文献:

1、遵化抗日大暴动始末,作者:陆占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