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抬头节日如何来的,遵化人怎么过二月二

 遵化文史 2020-08-18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这个节日的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说它起源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成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在二月初二这天,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要亲耕一亩三分地。后来,由于我国历代“以农业立国”,皇帝们也以“祈年”“亲耕”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鼓励。那时候,人们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习惯称皇帝为“真龙天子”,于是就把“二月二”皇帝亲耕的日子叫“龙头节”。

第二种说法

第二种说法是中华民族在远古时期曾有几个相邻的部族,华夏部族是其中主要的一个。“龙”这个想象中的动物便是华夏部落崇拜的图腾。他们把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民族神灵。龙是怎么在人们头脑中想象创造出来的呢?古时,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在相互兼并,融合成一个大的的整体时,就产生了由不同图腾揉和在一起的综合性的更大的图腾,即龙。龙接受了兽的腿,马的头,鬣的尾巴,鹿的色,狗的爪,鱼的鳞,蛇的身。

华夏人认为这种动物与自己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会给人们带来幸福,所以尊敬它,崇拜它。后来根据人民的需要又把龙分很多种类:有角的叫容龙,无角的叫螭龙,有翅膀的叫应龙,没有升天的叫蟠龙,住在水中的叫蛟龙等。此外,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龙、黄龙、青龙等等。由于人们尊崇龙,所以把更多的天神也安上了龙身。伏羲、女娲、共工、祝融以及黄帝都是蛇身,就连夏民族的国家夏朝的创始者夏禹的禹字的字形也画的是一条龙。我国几千年来的帝王,都把自已视为龙的化身,他们旗帜的旗徽,宫殿的装饰,服装的花纹、器物的图案等都带有龙的图形。这些都是受到远古影响而产生出来的。

第三种说法

第三种说法是,二月二吃煎饼的由来。农历每年二月初二,正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惊蛰”意即蛰伏之动物被惊醒,标志着春天已到,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春风习习,春雨绵绵,春雷声声,惊醒了冬眠的动物。在民间,二月二龙抬头吃煎饼有两个意思:一是二月初二害物的虫子要出来活动了。农家这天要淘些高粱米、小米、玉米、豆子等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磨成面,再加上水调成面汁,用锅摊成煎饼,叫煎“虫儿”。一边烧火一边说“二月二,龙抬头,煎死虫子保丰收。”这种煎虫儿的风俗一直传流下来。富裕人家这一天有的吃春饼,这种白面薄饼,卷炒好的豆芽、肉丝、葱白等吃。这也叫吃“虫”,寓意除掉害虫,不害庄稼。二是迷信传说龙能治水,春分时它飞上天,秋分时它回到水中,登天为民下雨,入水呆在龙宫。为什么二月二龙抬头要登天?因为它从秋分入龙宫休息了一冬。春分后到了下雨的季节,要履行它的职责。所以人们在它二月二抬头的这一天,为了鼓励它及时行雨,这天要烙薄饼,做饽饽等并以此来供奉它,这叫“吃龙皮”。

遵化人怎么过二月二

为了一年的吉利、丰收,还有两种祭龙的仪式:一种是领懒龙,这天人们用草木灰从灶口撒到大门口或近水边,成一条灰线叫领懒龙出家,祈望它上天行雨,消灭灾害五谷丰登;另一种是接青龙,用黄土从院内撒向院外,把象征灾难疾病的黄龙引出去,再用草木灰由院外撒向院内,把表示吉祥的青龙引进来。

这一天,遵化民间不让妇女做针线活,怕刺伤了龙眼。俗语说:“媳妇熄妇你别发愁,还有二月二的龙抬头。”让儿童这天入学就读,以应吉样,将来成龙。春节前人人剃头,正月不能剃头,到了二月二这天人们要剃头,图吉利,叫剃龙头。忌讳这天早晨担水,怕把龙担到家中,不能行雨。新中国建立以后,这些封建迷信活动已废除,但保保留了吃春饼和理发的习俗。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天不语,遵化昨日大雪,预示好兆头,祝遵化文史读者在这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龙抬头之际,龙抬头,紫气东升,昭昭鸿运照!

【遵化文史总第180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