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化丨与老宁结下人生之知己,揭开慈禧陵开棺之缘由

 遵化文史 2020-08-18

      

       

       

作者:王连忠

大清朝,二品护陵大臣的衙署座落在马兰关二村中央,这座经历过辉煌的遗址,后来一直是二村大队部。1969年秋末冬初的一天傍晚,那时我在办公室工作,刚锁上门,正要回家,大门口走进一个陌生人来,天已擦黑儿,这不速之客是谁?走近一看,来人相貌出众,身高1.75米左右,两道浓浓的剑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白皙国字脸儿,两鬓刮出青青的毛茬,不怒自威,给人第一印象: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也!

待问明来意,方知此人是到各村了解一下情况,天色已晚,想在大队部借宿一宵,明日便回,并请安排派饭,我看了介绍信,此人叫宁玉福,当即给他安排好住处,带到自己家吃晚饭,那是一次难忘的、尴尬的晚饭,因为无准备,又已天黑,农村也没处去买菜,现有的用输液瓶灌的八角四分一斤的多半瓶白薯干散酒、炒白菜丝,高梁米粥。来人很理解,越是没菜,越要喝好。我俩盘腿坐在热炕头上,边喝边谈,很是投机,恨相见之晚!要是一男一女,就叫一见钟情了。不知不觉,酒瓶见底了,夜也深了,我又把他送回大队部休息,从此,彼此留下很深印象,结下不解之缘。

后来才知道,此人是由文教局调来准备任马兰峪公社党委书记的,尚未正式到任,其本人先微服私访,了解一下乡土民情。

( 公社全体成员合影中排左二是宁玉福)

 (公社党委全体成员欢送工委书记张玉明前排左二是宁玉福)

再说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时,上头来一个文件:供销社下放所有合同工,在那‘造反有理’的年代,合同工起来反抗,满大街贴的都是:谁敢下放合同工,就砸烂谁的狗头!结果,谁的狗头也没砸烂,合同工全放走了,我就是其中一个,我临走时,当时的供销社秘书老贾代表领导秘密找我谈话:说都不回来,也叫你回来,等听话儿吧!回去就到大队办公室了,时间不长,我又回了供销社。

宁玉福书记知道我回供销社后,几次想把我弄到身边,但是,供销社一直不放,并安排我当秘书兼政工,到1974年,他采用的是迂回战术,先动员工委把我抽到工委办公室,待一小段儿,就不让回去了,以后,办了调动手续,到公社当了宣委。后来又兼了组委,当时,公社有粮食、文教、林果等八大员,在这些同志们的大力协助下,无论是文艺汇演、还是党训等工作都做的有声有色,组宣工作成了全县典型之一,到处介绍经验,不再赘述。老宁对我非常器重和满意,我们混得跟亲兄弟一般。一次,时任天津火车站车务段段长的我老舅来我家做客,宁书记和当时秘书李景龙做陪,他和我老舅年龄相仿,但由于我们俩的关系,他一口一个老舅,我们都很感动。

宁书记平时不苟言笑,常以严肃示人,但对公社一班人的个人和家庭私事却无微不至,难怪有人说他:‘远看像瘟神,近看是同志’他在公社威望颇高,大家都循规蹈距,没人敢越雷池半步。他坚持的信条是:正事如君臣,业余如兄弟。

1976年9月9日,公社党委全体成员正在马兰关一村开小秋收现场会,只听大喇叭广播说有重要播报,广播员用颤抖的声音说周总理逝世,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早在同年1月8号逝世,正迷惑不解,广播纠正是毛主席逝世,我当即建议马上终止会议回公社,果然24小时电话不断,各公社都设灵棚的任务,责无旁贷落在我头上,我们搭了大棚,放大了主席像,两边挂了挽联:

上联是:噩耗震环宇,华夏子孙齐洒泪,

下联是:大功盖神州,开国领袖树丰碑。

横幅是:沉痛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前边放两个花圈,出于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我独出心裁,把两个花圈的中间位置一边贴了党旗、一边贴了国旗,认为只有毛主席才有资格享受。那时虽是文革后期,余温尚存,因此事比较敏感,检查各地灵棚人员把情况汇报到县里后,十分重视,责成宣传部一果姓的付部长带领各有关单位人员,下来查看。与宁书记谈的结果是先用大白花挡上,听候处理。虽然我是主谋,宁书记也难逃干系,成一根绳上蚂蚱了,我们忐忑的过了一天,就见电视上出现了铺天盖地的花圈,中间贴党旗、国旗的比比皆是,所见略同,宁书记我们才长出了一口气,随后上边也来了通知说:“不是问题”。记得当时我大声的说:“撤去中间白花”!

1977年,老宁调任清东陵文管处主任,兼文教局副局长或马兰峪工委副书记任选一,他出于对这帮老弟兄的感情,选择了并不合格局的后者。

光荫荏苒,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这个生气勃勃敢于亮剑的战斗群体,也慢慢树倒猢狲散了。我归口又回了商业。

闫文斗在陕西做一个贵妃出浴,倾倒了许多游客,产生了可观的效益,让清东陵文保所工作人员羡慕不已。1983年,因老宁是个不断进取的工作狂,一次,从陕西西安请来了这位塑腊像教授闫文斗,他带着一个样品【手】,跟真人的手一样,连手背的青筋都清晰可见,老宁心想:要是在慈禧陵大殿上,塑上慈禧居中、李连英等随侍左右的腊像群组,岂不更能吸引游客?但教授提出,最好丈量一下慈禧髅骨,才能更逼真。老宁认为,反正1979年已有国务院关于允许整理慈禧地宫的批文,为了考察老佛爷的身高和大体长相,带教授打开棺材看看,想量量尺寸,可打开一看,里边金灿灿的刺人眼,棺内贴的金铂、身上蒙着金黄色锦缎被褥,慈禧头左边有一个小盒,里边装的是她的指甲,别无他物,都是东陵盗案后,溥仪带领晚清遗老遗少重新装殓的,没敢往下看,就匆匆关上了。

(以上部分图片感谢网络提供)

谁想就这一开一关,竟惹下擅自开棺的塌天大祸!公安部一副部长带队,结合省、市、县进驻了清东陵,那时空气都凝固了,谣言满天飞。

闻讯后,我已坐立不安,不顾好心人相劝,我执意前往看个究竟,楞是闯进去见了面,原来1979年批文跨年度已失效,因当时条件不允许,1983年再想办,必须重新报请示,批复后才可整理,知其是好心办了错事才放下心来。最后也是以未履行报批手续,好心办错事做了结论。平调到二经委了事。

又过了好些年,我因自己工作之余做了点买卖,倒了两车板栗,也遇到了麻烦,被审查,二十几天没看到我,宁兄也是心急如焚,我回来后,第一个给我压惊,让我坐他旁边,面对满座高朋,这钢铁般性格的汉子竟哽咽出声了,经大家一番解劝才平静下来,倒了两杯汤泉乡乡长金树贤弟带来的茅台酒,话在酒中,我俩四目含泪相视,一饮而尽!

2006年,他患了肺癌,是在肺的背面,紧靠背骨,医院权威人士都建议:手术难做,太危险,建议保守治疗,养病期间,我三天两头去陪他,从道听途说的新鲜事,到国内国际新闻,奇闻轶事,胡聊海侃,分散他注意力,忘记病痛。这年的旧历七月七日,其一家坐车经过新店子,宁兄还是让病魔夺去了生命,享年69岁。侄儿们告诉了这一消息,我眼泪夺眶而出,按农村习俗,我给准备了倒头纸,提前去他家老房等候。第二天,举行完所有丧葬仪式,最后原公社秘书李景龙我俩一直把他送到东陵墓地。

呜呼宁兄!安息吧!人生能有几知己?

编辑:王亭贯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遗迹,挖掘过去的辉煌,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公众号!

遵化文史,预约挖掘历史与传说、人物故事、企业和个人,宣传正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