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化各地多次发现一级保护动物大鸨,自然环境越来越好也展现了遵化人的新风貌

 遵化文史 2020-08-18

      

       

       

遵化,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狠抓落实,切实做好环境治理工作,环境大变样。在崔家庄乡、刘备寨乡、侯家寨乡等地多次出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

1、崔家庄乡西山村惊现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建龙小伙与村民一起救助荣获嘉奖

10月31日,遵化市崔家庄乡西山村村民李佩广、马小龙在田间劳作的时候发现一只“大鸟”。走到跟前发现大鸟受伤了,这哥俩意识到不是一般的鸟,应该立即保护起来,抱到家中,腾出笼子,对它的伤口进行简单的包扎。同时立即上报乡政府,通过乡政府联系了市林业局野保站。

下午4点,在遵化市林业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唐山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来领取大鸨,并现场为救助者颁发证书,进行表彰!  

  

据工作人员介绍,大鸨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中国现存约500只,比白天鹅还要珍贵。作为极度濒危鸟类,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已将大鸨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马小龙,为唐山建龙炼钢厂天车作业区,加料跨天车工,很平凡普通的一名天车工,性格腼腆,为人和善,工作中积极肯干。主动承接现场清理工作,是作业长的得力助手。

2、侯家寨乡北下营村民救了“国宝”,瞬间刷爆朋友圈!

2016年11月,一只受伤的“大鸟”,被遵化市侯家寨乡北下营村村民张怀义捡到。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只大鸟竟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侯家寨乡北下营村村民张怀义像往常一样出门遛弯,走出没多远就听到路边传来奇怪的声音,闻声望去只见一只“大鸟”在路边几度试图起飞却屡试屡败。张怀义急忙走上去,发现“大鸟”翅膀受了伤,仔细端详这只“大鸟”不像是本地土生土长的鸟,于是张怀义决定先把“大鸟”带回家简单为它包扎伤口。


经专家鉴定,此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属世界濒危鸟类。这只大鸨身长约40厘米,体重约4千克,头呈灰白色,背部被棕色并带黄褐色斑纹的羽毛覆盖,腹部为白色,两只翅膀为灰白色,飞羽为黑色。目前,这只受伤的大鸨已由市林业局送至野生动物救助站。


专家介绍,大鸨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活动,善于奔跑。大鸨是益鸟,除素食外,还能大量捕食危害农作物的蝗虫、象鼻虫、金龟子和鳞翅目的幼虫,大鸨一般秋末冬初向南方迁徙,可能是在迁徙过程中受伤掉了队。


3、刘备寨乡柴王店惊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得到及时救助

救助站工作人员为大鸨检查伤情。

填喂食物。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2018年 3月1日下午,遵化市刘备寨乡派出所所长贾春阳带领民警巡查森林防火,在柴王店村附近的山坡上发现一只翅膀受伤的大鸟,贾春阳认出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当即将其救回所里,并联系遵化市林业局进行救助。2日上午,唐山市野生动物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专程取回这只大鸟,经检查,大鸨的左翅尖骨折,需要长时间将养。

大鸨是大型地栖鸟类,最大体重可以达到8公斤以上,我国大鸨的种群数量曾经相当丰富,现在已经变得十分稀少,2012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后记:遵化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好,尤其是遵化的帅小伙们,发现珍贵的保护动物,能够及时汇报,及时联系救助,展现了二十一世纪遵化人的新风貌。

附:大鸨鸟

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中国现存约500只,比白天鹅还要珍贵。作为极度濒危鸟类,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已将大鸨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大鸨广布于欧亚大陆,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向东到亚洲的土耳其,蒙古,俄罗斯,中国和朝鲜半岛。是匈牙利的国鸟。

大鸨(学名:Otis tarda)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翅长超过400mm。嘴短,头长、基部宽大于高。翅大而圆,第3枚初级飞羽最长。无冠羽或皱领,雄鸟在喉部两侧有刚毛状的须状羽,其上生有少量的羽瓣。跗蹠等于翅长的1/4。雄鸟的头、颈及前胸灰色,其余下体栗棕色,密布宽阔的黑色横斑。下体灰白色,颏下有细长向两侧伸出的须状纤羽。雌雄鸟的两翅覆羽均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飞翔时十分明显。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广布于欧亚大陆,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向东到亚洲的土耳其,蒙古,俄罗斯,中国和朝鲜半岛。是匈牙利的国鸟。

编者:王亭贯

来源:综合环渤海新闻网、阳光频道、唐山建龙等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