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救下1米高大鸟,是一级保护动物,还是“老鸨”的名字由来?

 狸猫之一爱科普 2021-12-15

河北望都村民救下一只大鸟

12月10日,家住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中韩庄镇的村民李同乐、黄振军结伴前往朋友家泡茶,他们突然在田地边发现了一只匍匐在地的大鸟,两人觉得新奇,靠近查看,这只大鸟居然也不多不闪,目光如烛地盯着他们。

看到这只鸟不同寻常的体型和略显呆萌的长相,两人意识到,这种从未见过的大鸟,也许不简单。

于是他们果断联系了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立刻赶往现场,第一时间将大鸟带回了救助站。随后他们联系保定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中心的专家经过鉴定,确认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它伤势并不严重,目前已得到妥善收容。

这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完全没见过啊?而且这个名字里的“鸨”,让人不禁联想到以前在青楼工作的特种行业女子的头头——老鸨,这个名字。难道它们真的有关系?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种动物。

大鸨的基本特征

大鸨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但它们却是世界级濒危物种,还是匈牙利的国鸟。

大鸨是鸨科的成员,也是鸨属中唯一的成员。它是今天活着的最重要的可以飞行的鸟类之一。成年大鸨身材魁梧,强壮但外表庄严,有一个凸起的脖子和一个沉重的胸部,还有一个典型的翘起的尾巴,它们的身高75-105厘米,体重在6-36斤左右。

它们背部和尾巴的羽毛颜色是栗棕色的,并且满布黑色粗横斑和黑色点状横斑,雄性会更加鲜艳,并且雄性的喉咙长有20厘米长的白色胡须;它们在胸部和下颈部长出一条羽毛带,呈赤褐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变得越来越亮更宽。这些鸟以直立的姿势行走,并以强大而有规律的翅膀拍打飞行。

大鸨面临的危机

看它们的体态,很明显是比起飞行更擅长跑步的鸟。它们虽然是候鸟,但飞行高度只能达到200米,并且需要时不时的休息。因为它们较大的体型和爱陆行的特点,所以它们一般栖息在开阔但又人烟稀少的区域中,但人类社会的发展让它们的栖息地不断降低,草原耕作、植树造林、集约化农业、增加使用灌溉计划以及建造电力线、道路、围栏和沟渠,预计土地私有化和人为干扰的增加都将导致更多的生境丧失。

我们普通人一生中都很难见到大鸨,除了它们的数量稀少之外,也因为它们总是极度警惕四周,只要出现中大型动物,它们会瞬间逃走。这个特点却成为了狩猎爱好者的乐趣,他们以捕猎到大鸨为荣,对大鸨进行疯狂捕杀。在英国,当最后一只大鸨于 1832年被射杀时,大鸨在英国全国范围内灭绝。

因此在所有栖息地区,大鸨都被列为保护动物,更是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易危 ;《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濒危物种;在2021年的今年,大鸨也被我国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鸨跟老鸨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大鸨一直是会出现在诗文中的漂亮鸟儿,比如《诗经》中曾描述:“肃肃鸨行,集于苞桑。”讲述的是大鸨的一些活动特征,算是最早对大鸨的研究;汉朝的《说文解字》中也曾描述大鸨道:“肉出尺头(zì)”,意思是它们体型高大,出肉量很高,看来当时的人会狩猎大鸨为食。

这些描述都没什么问题,但到了明朝,藩王朱权被分封在南昌后,他就不闻政务,开始以调查风土人情为兴趣。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的奇闻怪史,朱权在自己的作品《丹丘先生论曲》中,对大鸨描述道:“妓女之老者日鸨。鸨似雁而大,喜淫而无厌。”因为他巨大的影响力,其他人自然不多做分辨,直接将“淫鸟”的骂名挂到了大鸨的头上,“老鸨”这个名字自然就出现了。

后记

我认为藩王朱权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描述,也许跟大鸨的求偶仪式有些关系。大鸨是一夫多妻制,一只雄性大鸨最多与5名雌性交配。繁殖期中,雄性会尽情展示自己的羽毛,并和其他雄性大打出手。

而雌性看中某只雄性后,会主动前往搭讪,有时候会有好多只雌性一起去寻找雄性。因此藩王朱权就误会了。

动物界的交配行为几乎都只是为了繁衍后代,把人类这一套放在它们身上,实在不怎么公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