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兵部尚书贾应元,葬于遵化马相营,迁葬于迁西牌楼沟

 遵化文史 2020-08-18

遵化是千年古县,文化大市,涵养了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户部尚书张守直掌管整个国家的钱粮资材,精打细算,年节省数十万贯,廉洁奉公;兵部尚书贾应元管理税贡账目,精益求精,毫厘不差,体现了责任与担当;遵化知州陈以培,每次离任后百姓屡屡请命,先后四次离任,四次回任,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仁义胡同”揭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谦和与礼让......这里要说的就是遵化人兵部尚书贾应元。

贾应元(1537-1613):字仁甫,号春宇,原为山西临汾人,其高祖(即爷爷的爷爷)开始搬至遵化城内居住。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联捷进士。初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分司临清砖瓦厂,继守山东济南、扬州;升山东副使,巡抚大同、云中;后为兵部右侍郎,转左协理戎政。因谗言被弹劾归故里,仍为遵化百姓疾苦奔走疾呼,解忧排难,77岁病故,赠兵部尚书。

贾公是长子,少年时不喜欢过多言笑,办事有尺度,等到他在外地读书时,攻读刻苦,但贫穷有时吃不上饭。可是他努力学习,从不停止,不久被推荐上国子监上学,执教的王先生非常器重他,把他纳进学馆。馆中老年博学的读书人,每次学校考试,都被贾公折服。辛酉嘉靖四十年(1561年)乡试中举,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得中进士。据旧州志记载,当年一同中进士者,全国共有五人,时人称为“五龙”,贾应元在五人中为第二。

初任工部营缮司主事,督察内府工程时,皇帝验检工程严明,人人恐惧,贾公以无私心,无二意的精神,在钱不够用的情况下督办。后完成工程,省下的金钱没法计算。而且提前完工,一个月间承蒙皇帝三次赏赐。大司空雷公亲自写了“清慎勤”三字表彰他。

没多久,分管山东临清砖厂,厂方为了多赚利润,与商贩们想凭借关系钻营,办奸邪的事。贾公整顿治理,变更了人事和制度。嫌隙怨恨不断的产生,亲属李某想凭借贿赂钱给贾公来从中活动疏通,被贾公严肃地拒绝了。此后,没有再敢以私情干涉的。不久,提升为济南知府,济南是齐鲁间的一个大都会,历来被称为是繁难的地方,贾公专心一意,振奋精神,抓住大纲,理清分目,全30个州邑的粮谷,循名责实,没有一处不是清清楚楚的。他很好地解决各种问题。属下们按着他制定好的方案奉命执行,没人敢插一下嘴,台使监司官吏们都佩服他的神明。遇到大的案件,常常依赖他裁决。德州一个姓马的乡宦,为了逃脱罪责,想了一个办法,暗中拿着大量金钱到贾公家里行贿,贾公故意穿戴上盔甲,严峻推却,走到这个人面前,然后把他捆绑起来不让回家,让他拿钱来赎。让马乡宦拿着30两银子,在大道上自己表白。府里僚属们劝止他,贾公不听从,最终使人折服。这两件事,在燕齐两地的人都当作美谈。

丧假期满后,补为扬州知府。扬州比南北都富,又是交通中的咽喉要地,繁难的程度也跟济南一样,贾公精心详细严格的整顿方略,比如在山东巡视时,上书条陈的20件事都切中实质。曾经建瓜州闸,官方私人都称赞方便。

乙亥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在阳和筹备军务,大凡询问戎守、料理军饷、开市收贡这样的事,都身先将吏。5年屡次提升到右布政使。于是起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吏,巡抚大同。贾公感激皇上恩德,更加谋划在边塞做出令人称道的功绩,因为他早年熟悉。历次上书条陈八件事:①增修戎堡,②添设墩台,③预备器械,④坚包边墙,⑤注丈屯田,⑥除免逋贼,⑦慎选正官,⑧归正士兵。全都上报。可是,镇属官们因拖欠军饷把商贾们聚集在一起,向他们追讨赔偿,连及姻族,往往死在狱中,贾公就全部免除,一时间,得以保全和活命的人很多。应州接壤山西北楼口,以前由于修城占州田数十顷,那些土地,民户相争,30年没有解决,贾公会同山西巡抚斟查后辨明,归州镇。城东郭外,原有石桥7空,逐渐地要毁坏,贾公把它拓修为19空,工程巨大,把钱也花光了。整个桥象长虹屏列,好象云中的一个胜景。贾公在任8年,又接受皇帝10次奖赏的白金、文绮等物品。

在大同巡抚期间建造大同帝君庙,据《大同县志》记载,大同帝君庙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原名“文昌祠”,由巡抚贾应元建,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俗称文曲星,被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是中国历代科考仕子的守护神。据传农历二月初三和八月初一是文昌帝君圣诞日和修成正果之日,旧时每年的这两天,官府和当地的文人学士要到帝君庙内吟诗作文,举行文昌盛会。大同帝君庙位于大同市城区帝君庙4号,鼓楼东南角,为明代建筑,1981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辛巳年(1581年)贾公经过考核,升为副都尉史,满四品,按规定,他的一个儿子进国子监学习。壬午年皇帝普行封赏,诰封了贾公三代人的官街,戊子年,召入朝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左协理戎政。

曾经掌握国家权柄的,因为贾公的谢礼少,推辞了。就指使言官说弹劾的事,经过劾问。巡按御使徐鸣鹤为贾公申诉,竟然得圣旨免去了贾公官职,并且波及勘查者徐鸣鹤,徐御史深感不安,也就借说有病离去了。不到三月督察大臣的叙録疏到了,说是贾公镇抚多年劳累成疾,密封的奏折再上,说他功劳不小,难以泯灭,应当即时起用。但是贾公已经闭门辞客,清扫足迹不到公庭了。

贾应元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重修通远桥撰写了碑文。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间,时任县令的李杜等对遵化文庙又进行一次扩建,殿庑斋堂各增,高大的启圣祠、敬一亭建于尊经阁东,并建座魁星楼。这在历史上是备受邑人崇敬的。当时,曾任兵部左侍郎而还家的贾应元,特为此事写了《重修县儒学记》,刻石立于学堂之内。

贾公精明机敏,富有远略,生平中对音乐歌舞打猎下棋等这类事一无所好。只有对涉及世故人情的意料、筹谋全出人意料之外。他交友真诚,事亲百依百顺。他的弟弟应隆,从小就放纵,贾公抚慰他、训导他,又想尽了很多办法使他尊贵,从一个千夫长不断提升到副帅,一切供奉、赡养、丧葬、祭祀都不用他办。

贾公父母坟地离城18里,埋葬时棺木下放时,贾公光着脚爬上爬下白发变成漆黑色,儿童仰慕他悲伤痛哭,好象痛不欲生,道路上的人都被感动地流下眼泪。

贾公按着礼在家闲居来鼓励带动大众,早起晚睡,吃素食,穿平常的衣服,到老也没有改变,居住如平常人,跟官府有司没有关连。如果地方有疾苦,就不怕劳苦婉言解劝。为邻里百姓请命,如劝立铺平法以甦编。多次捐修进士牌坊、捐100两银子来准备修葺学校,戊子、辛卯年年景不好,出现灾难,捐送谷600斛助账。难以一个个地说完。家族人贫困的,就在周济他们时,发现有能自已振作起来的,另借给他钱摆脱贫困,儿童能够读书的,就给它请老师训诲他。远近姻亲,依靠他们维持生活,总共数十个甚至上百。

元配夫人傅淑人,共同生活,同甘苦,共患难,仅60岁就去逝了,始终辅佐贾公到显贵,抚育各个儿子,那些孙子成家立业,悠闲自得50年的时间。

妇女里头,井井有条办家政的,就属高淑人了。高淑人,是丰润县一个没有职务的文人的女儿。她的家本来就富有美德。封公想给贾公娶妻,却穷得不能置聘礼。偶尔去别处,路上拾得金环一枚,闻了闻,就作为聘礼成了亲。到嫁给贾公后,烧火洗衣做饭,没有一样不亲自劳作,到侍奉公爹婆母,面修甘毳,没有一样不尽全力。后来就显贵了。可是太淑人历来严厉,仍然,时不时地让她干活,混杂在左右女婢中使唤,没有一个人不露出同情的脸色。高淑人生平节俭朴素,不穿纨绮,不吃荤性食物。过年过节有时蒸尝食品,一定虔诚地净洁严肃地祭拜后再食用。好善乐施,济人危急,姻亲内外,人人都看到她的美德,先于贾公二年死去,寿69岁。

贾公一向强壮,虽然过了古稀之年(70岁),精神走路跟壮年一样。因为追念淑人,渐渐地到伤了脾,一天比一天瘦弱枯削,至亲亲密的朋友有时互相探问探视,仍然是正襟危坐,絮絮叨叨地说一段时间,到弥留时,握着各个儿子手作诀别,面容庄重,气色严肃,毫不糜乱,大概他的天性就这样吧。

先于此的六月间,夜半风起,吹折了西门,重新关门,一并刮倒。三坊占卜的人,认为是大臣不禄的予兆,贾公正好应验了。

云中士民追思遗留下的恩泽,特立一祠,立神像祈祷公题眉叫“塞北威严”、“云中顺治”、“肇祀文昌”、“启佑甲第”。

贾应元有儿子三个,长子维阴,己丑进士,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次子维铭,禀生,三子,维鉝,官生。

贾应元墓,1613年原在遵化城西十八里岗马相营村南,与傅、高两个妻子合葬。

清天聪三年(1629年)十一月,清太宗皇太极统帅大军伐明。由蒙古取道,首抵遵化北面长城沿线。当时的长城“塞垣颓落,军伍废驰”,已不堪一击。终于二十四日,左翼兵由今迁西县龙井关破入;右翼从遵化城西北的大安口关攻进。随后,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统数万大军“至遵化城合军”。仅3天内,马兰关以东、迁西县喜峰口以西的100余华里诸多隘口,均被八旗兵占领。二十七日,皇太极暂在洪山口城歇兵3日后攻打遵化城。当时坚守城池的顺天巡抚、都御史王元雅,于城池将破之际自缢身死;三屯营总兵官朱国彦也同妻子投缳而亡;副总兵朱来等夜里遁逃;推官何天球、李献明及知县等皆阵亡。

贾应元长子贾维钥,见清军来势凶猛,“知天命有归”,便同邑人武进士出身、时任佥事的马思恭等,率城内父老乡亲们开城降清。贾维钥被皇太极授予顺天巡抚之职。不久,清军撤退而明军攻城。贾维钥率众固守,终因不持而城陷。明军进城后,斩贾家80余口于沿街各处。后来埋至城东50华里外的三屯营牌楼沟山岗上。仅有贾维钥幼子贾光前,由老义仆李自明带出贾宅。

清世祖入主北京之后,敕访贾维钥后嗣。找到了贾光前,遂赐四品而荫生,授左领之职。雍正八年(1730年),胤禛命建“昭公祠”来纪念当时殉难的贾维钥一家及诸臣等。清初,贾家也把贾应元之墓迁到一处,于沟口上建造高大的牌楼。坡北的村庄名牌楼沟。

附:有关贾应元两则小故事

遵化九天观,位于市区北3华里处,在今贸易城北侧,黄土坡村南。传说,明代中叶遵化城内居住着朝廷两位要员,人称“张半衡、贾半城”。张,即明户部尚书张守直;贾,即明兵部左侍郎贾应元。虽同殿称臣,却因家庭纠纷而水火不容。张家为躲避居北的贾家,特从今城内西南隅的张家楼挖条地道,直通北面九天观。此观即张守直之子张明经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以万金所建,并以雷神来震慑贾家。张明经:曾任湖广布政司。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攻打遵化城时殉职。

“仁义胡同”是西街的一条传奇胡同。明万历年间,遵化城里住着户部尚书张守直和兵部尚书贾应元,两家相邻为一道伙墙发生争执,一来二去变成了冤家对头。两家年轻人都觉得自己家有权有势有人脉,分别给京城做官的家人写信,意图让家里做大官的人给撑腰。张守直回信家中:两家相争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而今只有长城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贾应元也回诗:彼此近邻多幸会,友谊绵长靠积累。青山岁月永不老,淙淙东流是绿水。两家晚辈见信后很受教育,各自让出三尺为公用胡同,取名“仁义胡同”,遵化西街的这条“仁义胡同”传至今日。

编者:王亭贯

根据:遵化古碑碣、葵花朵朵、遵化文史、古城大同等综合整理

出售:遵化苏家洼镇罗秀庄村有粗10-20公分的核桃树出售,共计50棵,价格面议,手机/微信:1393054385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