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关五座牌楼以及其上的楹联 吉羊

 昵称32178836 2016-06-01


        牌楼也叫牌坊,最早见于周朝,古代用于表彰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路口或要道,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牌楼是一种有柱子像门形的建筑物,一般比较高大。牌楼有木牌楼、石牌楼、琉璃牌楼、木石混合、木砖混合几种。现在一些大的庆祝活动中,也有用竹、木等扎彩搭成的临时牌楼。


        山海关古城原有十多座牌楼,现在复修了5座,即:维藩首善坊、节制四镇坊、尚书坊、进士坊、独乘骢马坊。牌楼是山海关古城的亮丽景观,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山海关的历史文化。

【维藩首善坊】
        明嘉靖年间,长城以外的朵颜三卫及土蛮等部屡次犯边,蹂躏永平府东部诸县。隆庆元年(1567)九月,张臣取得傍水崖大捷,土蛮退到塞外。10月,朝廷调抗倭名将戚继光防守蓟镇。隆庆二年,戚继光总理蓟镇、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隆庆三年(1569),山海路升格设参将。这时的山海关正如戚继光在一首诗歌里所写:“曾经泽国鲸鯢息,更依边城氛祲消。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山海关出现了少有的和平景象,边防固若金汤,军民安居乐业,成为蓟镇诸路的典范。戚继光上奏朝廷,得到明穆宗的恩准,在山海路署前建“维藩首善”坊,以资表彰,鼓舞士气。“维藩首善”的意思是保卫边防的首善之区。
维藩首善坊的东面有一副楹联:
屹龙头屏燕尾得一关雄踞
接辽蓟卫京畿系万里江山
        这副楹联是三三五断句,读作:屹龙头,屏燕尾,得一关雄踞;接辽蓟,卫京畿,系万里江山。楹联的意思是:屹立在万里长城之首,屏障着燕山东部,山海关雄踞此地;关连接辽蓟,捍卫京畿,关系天下安危。
        请注意,①下联的“系”,读作jì,是“关联、关系”的意思。②楹联的上联在左边,尾字是仄声;下联在右边,尾字是平声。记住:楹联的左右,说的是楹联自己的左右,不是面对它的读联者的左右。
        维藩首善坊的西面也有一副楹联:
维藩保家国兵精械利威燕塞
首善止干戈城固楼高壮汉关
        这副楹联是五七断句,读作:维藩保家国,兵精械利威燕塞;首善止干戈,城固楼高壮汉关。这副楹联把“维藩首善”四个字分开,分别用在上下联之首。上联的“燕塞”,指燕山边塞;下联的“汉关”,指山海关,亦可泛指长城边关。


【节制四镇坊】
        明天启二年(1622年),辽西尽失,山海关危急,时任兵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的孙承宗自请督师,明熹宗朱由校赐尚方宝剑,授予他一方大印,命孙承宗“以原官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为壮军威,特建此坊。
        牌楼东侧有一副楹联,上写:
豹帐谈兵千里金汤横雉堞
虎符传令八方车骑拥高坛
        这副楹联是四七断句,读作:豹帐谈兵,千里金汤横雉堞;虎符传令,八方车骑拥高坛。上联中的“豹帐”,指主将所在的大营。“金汤”,是金城汤池的省称,“金”喻坚,坚不可摧;“汤”喻热,不可接近。“雉堞”,泛指城墙。下联中的“虎符”,是古代调兵遣将的凭证信物。
        牌楼西侧也有一副楹联:
旌旆飐风向国报恩心胜铁
关山倚剑辞天作镇气凌云
        这副楹联是四七断句,读作:旌旆飐风,向国报恩心胜铁;关山倚剑,辞天作镇气凌云。上联中的“旌”,读作jīng,原意指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后转指军队使用的旗子,如:旌旗。“旆”,pèi,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飘带,泛指旌旗。“飐风”:飐,zhǎn, 风吹摇曳的样子;飐风,指随风飘动。“旌旆飐风”,意思是“旌旗随风飘扬”。

【尚书坊】
        尚书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为故兵部左侍郎赠工部尚书的詹荣所立。
詹荣(1500—1551年),别号角山先生,生于明弘治十三年,卒于嘉靖三十年。《明史·詹荣传》载:“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明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巡抚甘肃,深受少数民族爱戴。后调大同巡抚,率军筑大同东路边墙138华里,又在大同以南屯垦数10万顷。蒙古入侵,与总兵周尚文取得弥陀山大捷。以缮边破敌功,晋升兵部右侍郎。后奉诏还京,晋升为兵部左侍郎,适逢尚书职缺,代行尚书职。不久,翁万达就任兵部尚书,却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孝。嘉靖皇帝命詹荣负责兵部事务。詹荣以身体不好为由要求辞职养病。皇帝认为詹荣是以有病为借口进行要挟,便撤去詹荣的职务,让他闲住。两年后,明嘉靖三十年,詹荣病逝。万历三十七年(1609),朝廷追赐为工部尚书,敕建“尚书坊”,光耀乡里。
        牌楼的东面有一副楹联:
缮边破敌殊功惊宇内
纂志陈宗毕力启渝燕
        这副楹联是四五断句,读作:缮边破敌,殊功惊宇内;纂志陈宗,毕力启渝燕。这副楹联讲的是詹荣一生的主要事迹。“缮边破敌”,指他担任大同巡抚时,率军筑大同东路边墙138华里,又在大同以南屯垦数十万顷。蒙古入侵,与总兵周尚文取得弥陀山大捷。“纂志陈宗”,指詹荣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撰写了《山海关志》,对山海关边地险要及古今战守之事都有详细记叙。下联中的“渝燕”,“渝”,山海关原称“临渝”,或称“临榆”。关西的大石河,古称“渝水”。“燕”,指燕山。注意:“燕”在读燕山、燕国时,应读作yān,一声。
        牌楼的西面也有一副楹联:
出为宦文韬武略司兵部
入犹民鹤志莲情逸角山
        说明:这副楹联是三七断句,读作:出为宦,文韬武略司兵部;入犹民,鹤志莲情逸角山。这副楹联讲詹荣从山海关走出去,作为一个官员,以他的文韬武略,主持兵部。卸职后,回到家乡,做一名普通的关民,高风亮节,情在角山。角山,在山海关北,是万里长城东起第一座山峰,人称“万里长城第一山”。角山,也是詹荣的别号。

【进士坊】
        进士坊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尚絅为肖显考中进士而建。
肖显,字文明,别号海钓。山海关人。品行方正,读书有大志。天顺三年(1459年)乡试,中举人第二。“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成化八年,中“二甲进士”。经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进士。肖显考取进士后,授兵科“给事中”。由于他公正耿直,为权贵所忌,被派到西北宁夏一带镇守宁州,一呆就是8年。后来调任浙江省西部的衢州,三年后擢升福建按察司佥事。所到之处为官尽职,政绩斐然。后以贺万寿节来京,刑部尚书白昂保荐他留京任职,将有大用。他见朝政污浊,不愿与贪官污吏沆瀣(hàng xiè)一气,便辞去官职,回归故里。回乡之后的20年,他一直住在山海关。因为他是明代32位书法家之一,写得一笔好字。据《临榆县志》记载,镇东楼上的“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就是他题写的。
        牌楼的东面有一副楹联:
百尺雄关淋漓翰墨融天下
半山禅寺爽朗书声寓古心
        这副楹联是四七断句,读作:百尺雄关,淋漓翰墨融天下;半山禅寺,爽朗书声寓古心。上联说肖显题写的“天下第一关”匾额之事,下联说的是肖显回归故里之后,在角山山中建“围春山庄”,读书写作、饮酒赋诗,返璞归真,远离了充斥污浊之气的官场。
        牌楼的西面也有一副楹联:
孜孜者志也传胪金殿经纶海钓
郁郁乎文哉载舞乡关联袂景从
        这副楹联是五四四断句,读作:孜孜者志也,传胪金殿,经纶海钓;郁郁乎文哉,载舞乡关,联袂景从。现在,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幅楹联。
        孜孜的意思是勤勉,不懈怠。说肖显少怀大志,努力学习,孜孜不倦。“传胪金殿”,“传胪”,是说古代科举时,参加殿试之后,皇帝宣读录取进士的诏命并唱名,叫传胪。肖显是成化八年的二甲进士。什么是二甲进士?古代的科举制度把各省的考试称为乡试。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叫做“解元”。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就是一名解元,人称“唐解元”。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的监生皆可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取中者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贡士再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取中者为“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肖显获得“二甲进士”的称号,是很不简单的。
        “经纶海钓”,是两层意思,我们先说“经纶”。整理丝缕叫“经”,编丝成绳叫“纶”,统称“经纶”,引申为“理出头绪,提出治理国家大事的大计方略”。“海钓”:肖显号海钓,人称海钓先生。海钓典故出于《庄子·外物》:任公子钓于海,以五十头牛的牛肉为饵,饵被一条大鱼吞食,鱼挣扎,千里为之震动。后世用“海钓”喻指胸怀大志的高士。
        现在我们看下联。“郁郁乎文哉:文化兴盛的样子。语出《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监(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此处借“郁郁乎文哉”指进士肖显给山海关文化教育事业带来的重大影响。“载舞乡关”中的“载舞”,指肖显回到山海关,父老乡亲兴高采烈,载歌载舞的欢迎他。联袂(mèi),手拉手。袂,衣袖。景从(yǐng  cóng):紧相追随,如影随形。“景”,通假字,通“影”,是“影”的本字。语出贾谊《过秦论》。联袂景从,喻指山海关众多的读书人仰慕肖显,追随肖显,开数代文风。

【独乘骢马坊】
        独乘骢马坊(骢:cōng,青白杂毛的马,今名菊花青马。骢马,也经常是马的泛称),是官府为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郑己所建。郑己,山海关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后升任陕甘巡按,整饬(chì)边备。郑己刚正不阿,多次上疏弹劾奸佞,终于受到奸臣们的诬陷,被贬官到宣府镇,宣府镇在今天的河北宣化。郑己的大无畏精神被民间老百姓所敬仰,在他离开京城,登上赴宣府镇之日,京城的许多老百姓为他焚香送行,祝福平安,甚至有人一直把他送到宣府镇。在宣府镇一段时间后,被放归乡里。
        1487年,明孝宗即位,改年号弘治。明孝宗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任用贤能,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外患平定。孝宗在位的18年,史称“弘治中兴”。明朝1368年开国,1644年覆灭,276年间,值得称道的皇帝大约只有四位:开国创业的太祖,拓疆辟土的成祖,风流倜傥的宣宗,温良恭俭的孝宗。
        明孝宗即位后,为郑己平反,诏令其恢复原职,但郑己已经亲身经历了朝政腐败,不愿继续在宦海浮沉,便“坚谢不出”。据说,郑己作为一个百姓,时也不改本色,常持正义抱打不平,闻听有人纵恶,竟“攘(rǎng)臂愤腕”,绝不放过,以至于小人唯恐避之不及。郑己死于家乡,他的忠骨就埋在古城西北的山坡上。
        独乘骢马坊的东面,有一副楹联:
丽句惊人幼攻陋室成奇子
清风警世独乘青骢下玉关
        这副楹联是四七断句,读作:丽句惊人,幼攻陋室成奇子;清风警世,独乘青骢下玉关。
上联说他好文笔,少年时代,家境贫寒,他从小努力学习,刻苦读书,终于经过殿试,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下联说郑己为官清廉,嫉恶如仇,得到朝廷和百姓的认可。玉关,指山海关。或指郑己一生工作、生活在长城沿线的重要关口。
        牌楼的西面也有一副楹联:
高风亮节为官须正己
直道丹心载誉在修身
        这副楹联是四五断句,读作:高风亮节,为官须正己;直道丹心,载誉在修身。这副楹联巧妙的嵌入了郑己的名和字。上联的“正己”和“郑己”谐音。郑己字克修,下联的“修身”,既嵌入了“克修”的“修”字,也取了古人“克己修身”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