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墨留痕,史为今鉴——《遵化县公路交通史》编篡历程

 遵化文史 2020-08-18

作者:张仁,《遵化县公路交通史》主编,《遵化县公路交通史》记载了遵化县自五代后唐(936年左右)到1984年,1000多年的公路交通历史,编写一个县的交通史,在遵化县这次是史无前例的

编辑:王亭贯

1978年,中国的改革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各行各业的潜能一时迸发。两三年后,成果显著。举国上下到处莺歌燕舞,呈现出一派空前盛世的景象。盛世修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1982年,全国各行各业都启动了编修史志的文字工程。

在此大背景下,我有幸参与了遵化县公路交通史的编写工作。。。编篡史志,是一项浩繁的文字工程。首先是资料的搜集,要在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筛选出零星有用的东西,犹如大海捞针。还有真伪需要甄别,谬误亦要修订。对古代流传下来的资料要多种版本进行比对,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编篡人员要做到四勤。一是要手勤,见到有用的东西一定要立刻抄录下来,注明出处;二是要腿勤,听到有用的信息哪怕是远在天边也要挖回来;三是要嘴勤,抢救口碑资料,多打听,多询问;四是要眼勤,留意身边的蛛丝马迹,历史遗迹,及时发掘。。。

从1982年3月开始,我和杨坤工程师一起着手准备资料。先从文字资料搜集开始,我们每天扎在县档案馆的资料库里,翻看古籍县志,还有建国以来归类到交通部门的全部档案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抄录。穿插采访那些健在的老同志取得口碑资料,再与档案文字材料结合对比以确保素材的真实。。。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搜集整理,成型了一件初稿。打印成册以供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审阅。。。

1983年,交通局机构调整人员变动。杨坤工程师升迁为部门领导。我也改做其他工作。编篡工作暂时中断。。。编篡史志,当时是一项全国普及的工程。各行业的编篡工作受本行业上一级的机构垂直领导。唐山市交通局作为上级主管,协调各县区编篡工作的向前推进,从未间断。到了1985年,《遵化县公路交通史》编篡得以继续。。。经过三年时间的实践,各地对这项工作的思路日臻成熟。河北省交通厅,唐山市交通局的史志编篡班子,不定期的组织学术交流会议。研讨史志编篡的知识,学习中国旧志名家的论述。从那个时候才明白了史与志的区别在哪里。

志,记事为本,平铺直叙。史,则要史论相间。体例均可采用编年或记事。但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秉笔直书,不加虚构。不能受外界因素干扰而违背客观事实。作为史书,里边有作者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如果评论时事难免出现偏颇。先人们很明智,留下了当代修志,隔代写史的惯例。有了这些常识,回过头来重新再看初稿,诸多纰漏显而易见。需做进一步修订充实。。。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扩大了资料的收集范围。先后去了清华大学图书馆,沈阳图书馆,大连图书馆查阅。充实了缺失的中华民国时期和伪满时期的相关资料。从《金史简编》,《清代史论》,《长城史》等书籍里摘录了有关古代交通的记载。大连图书馆收藏的伪满时期的档案里,有一本日本人编写的《北支之现势》书中记载的日本侵占华北期间在遵化修路的片段也被收录其中。。。令人遗憾的是有一块当时被埋在地下只露一角的重修五里桥的石碑,被我挖出来后只抄下了碑文,那块石碑恐怕永无再见天日了!。。。

《遵化县公路交通史》一书历经六年时间,三番增补删改,终于在1987年10月付梓成册。时任遵化县副县长张显忱为书作序。由于当时只是作为内部资料书刊,印数很少。现存世的恐怕屈指可数。六年心血散失殆尽,令人叹息。今作此文,以示爱我遵化的仁人知晓有过一本记录遵化交通变迁的《遵化县公路交通史》。

张仁

2020年3月18日

附:《遵化县公路交通史》部分插图和内容


附:铁厂无终古驿道就是遵化交通史上的历史见证

“千年古镇”遵化铁厂唐代开始炼铁,明代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莫屯北山上的“无终古道”唐代以后是全国重要的古驿道,运铁的车辆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山顶上岩石被车辆压出的车辙有20多公分深。这是千年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见证!提供:元帅(曹贺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