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序:以文会友传佳话

 儒墨轩 2020-08-18

 【按语】我应邀给两个作者的书写序言,完全是文人之间的互助,因为我不是什么名人,认识我的也就是少数几个人而已。但是,不是名人也作序,我算是第一人吧?只要与第一沾边,就算是创纪录了!

序言一

心如莲花,文自清香

——《追梦蓝莲花》序

武汉大学知名校友、学长徐晓星先生向我推荐了这本文集,尽管我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是什么“名人”,但我毕竟也是武大中文系的科班毕业生,自己也出版过散文集和诗集,从“以文会友”的角度来欣赏这一篇篇原创的文字,也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散文是最符合性情的文体,主题与题材都可以随心所欲,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过,散文要有灵魂,形散而神不散,关键是要悟透“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原理,信笔写来,皆有内涵。作者用心写作,读者用心阅读,这样就架起了沟通的连心桥。

我读《追梦蓝莲花》,即使从来未曾与作者谋面,但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字里行间真实的心情。作者用“蓝莲花”这一与佛教有关的意象来作为书名的关键词,显然就是为了给所有的文字注入某种理念与价值。作者似乎特别偏爱远离滚滚红尘去以旅游为载体寻找精神家园,给世俗的人生增添空谷足音,让视觉与听觉乃至所有的感官都去触及陌生的世界、传奇的人物、没有喧嚣的景物。也许,大都市的物欲横流不能安慰一颗具有流浪气质的心,而女作家“三毛”式的浪迹天涯又依稀可辨,作者追逐的梦似乎很飘渺,难道就是“远山的呼唤”吗?

游记,又不仅仅是网友一样的“旅游攻略”,作者是把她的“家”搬迁到了旅途,所见所闻所感,是这本文集的精华所在。作者尤其对大西北与大西南的自然风物与人文景观情有独钟,这对生活在繁华上海市的当代白领而言可谓一种心理补偿。越是古朴的、未被玷污的,就越是作者青睐的。在人们追求“成功”与“享乐”的当下,作者更在乎“禅意”的营养。

本书还描写或者品评了一些人物,均能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他人即镜子,毕竟除了自我以外,无论是生者还是逝者的人生都值得审视和观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精神上的同行,也是另一种心灵之旅。

作者其他一些感怀性的文字,也具有相当的积淀,很能触发读者的共鸣。信笔写来,绝无矫饰,非“无病呻吟”者可比。

我相信,读者朋友会喜欢海虹的文章,在玩累了微博微信之后品读这本书,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期待海虹如海上彩虹,映照人心!

是为序!

2014年岁末于北京



 

序言二

人品与文品

——我读梁军作品的感想

2015年夏末,梁军老弟突然与我联系,请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文集作序。我因为要因公出国,当时匆忙答应了他的要求,没想到回国后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巡视组参与巡视工作两个月,整天忙于公务,没有安静下来拜读他的大作。一晃就到十月底了,再不完成这个序言,我就有失信的危险了。终于下定决心,利用周末的夜晚,我集中注意力认真阅读了梁军的散文随笔和杂文,感觉非常亲切,也被他的思想情感打动了,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欣喜。

作为广电行业的同行,又作为老乡,且我年长他十岁,我一直把梁军当作“小老弟”。但他的写作能力以前我还了解不多。真没想到他如此勤奋,如此能写。特别是他文笔的质朴、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我很欣赏!文如其人,人品决定文品,梁军的写作风格就是他实在人品的反映。

读他的散文随笔,感觉乡土气息浓郁,生活味道很足。人物素描,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乡情抒发,如同原浆酒那样醇厚。比如关于“红花草”的赞美,关于童年“抓鱼”的回忆,关于松滋风土人情和自然景物的描写,都特别能打动我的心。这样有“底色”的文章,与梁军长期扎根基层生活以及他的真实为人分不开。

如果说他的散文随笔表现了他“敦厚”的一面,那么他的时评与杂文则显示了他的思想锋芒,也超越了地域的疆界。有些篇章,让人耳目一新。针对新时期出现的少数农民只知索取、不愿奉献的现象,他鲜明地亮出了农民也要懂得感恩的观点,颇有新意;针对一些教师为了金钱热衷于给学生补课的现象,他直言不讳地指出需要给少数教师补上“师德”这一课,振聋发聩;针对交通拥堵的表象,他的观点“疏导交通更要疏导人心”,言人之所未言;针对“裸官”现象,他别出心裁,呼吁官员们做不谋私利的清官,对“裸”的含义进行全新的解读……等等,充分显示了他的评论潜力与思想深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