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山中多竹林

 独特书屋 2020-08-18


岑春徽/文图

老家在山区,山高林密,山中多竹林。特殊的土质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自然资源。那一山一坡,一庭一院中,到处散布着一片又一片的竹林。不用刻意安排生长,随处可见。

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时节,一场春雨过后,在微风的吹拂下,一夜之间,房前屋后、坡上坡下的“笋娃娃”竞相冒出地面,个个探出小脑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尽享甘甜雨露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天气渐渐回暖,竹笋也慢慢长高,这时的竹笋又脆又嫩。新鲜的竹笋切成片跟腊肉一起炒,味道极好。也可将竹笋放在锅里煮,至半熟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再拿到箩筐里存好,待到五六月青黄不接的时候再拿出来吃。

小时候,竹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又美好的地方。听长辈说,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冰婆”专门躲在浓密的竹林里,只要有小孩子进到竹林,“老冰婆”就要过来咬这个小孩子的脚趾头,直到每个脚趾头都吃完为止。待进到竹林里,一阵风吹过,竹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如泣如诉,这时我们在想,是不是“老冰婆”饿得慌了,要来找脚趾头吃了。关于竹林的这个故事,小时候我们都非常害怕,每次进竹林都要喊爸爸或妈妈一起。但是,竹林里有竹笋、有野菜,可以做游戏。怕归怕,竹林那无穷的魅力一直勾住我们这些孩子的好奇心,忘也忘不掉。

一片竹林就是一片乐土。在竹林里,我们可以捉迷藏、嬉戏打闹,尽情地玩耍。可以将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然后拿来做弹弓,做成的弹弓用手指轻轻一按,小石子就像一把剑一样飞出去。在竹林里,我们拿弹弓对准目标“比准手”,看谁的手法快、手法准。我们还会用竹子做“独轮车”,“独轮车”的轮子是用木头削成的,然后我们将竹子划破开,一半固定在轮子上,另一半用作手柄。我们小时候喜欢坐上“独轮车”从一个斜坡上滑下来,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个人坐在车上,另一个人负责推和把握方向、速度,两个人交替“坐车”,直到尽兴为止。除此之外,我们用竹子做的水枪,也非常好玩。竹子的一头用钉子钻几个出水孔,另一头削成竹筒,灌满水,然后将木头裹上几层布塞进水枪内,用手向前一推,水就直射而出。夏天,我们经常用水枪来打水仗,玩得不亦乐乎。在那个纯真的年代,竹林以及竹子做成的玩具,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无尽的童趣。

而慈竹和甜竹质硬柔韧,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放米下锅的斤筒就是用慈竹做成的,一斤米刚好有一筒,一餐一家人需要多少米用斤筒一量便知,非常方便。家里筛米的筛子、晒谷子的“晒席”、装米用的谷仓,甚至是牛马戴在头上的“笼头”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因而,农村人对于竹子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次去采伐竹子时,都是间伐而不是整片伐完,确保留足它们生长、生存的空间。记忆中,父亲能用竹子编很多东西,农闲时,父亲就会砍几根形态可掬的竹子制作成背篓、箩筐、毛盖等。因而,我们家里的农具大多是父亲亲手编的。父亲做工认真细致,做成的竹具精巧耐用。

前段时间,我去一个乡办事,看见街上的一个摊点上摆满了背篓、簸箕、筛子等竹制品,周围围满了购买竹制品的群众,一位六十岁上下的老人正在与顾客讨价还价,忙得不亦乐乎。我走上去一问,原来卖竹制品的老人姓张,平时老人与手工技艺好的篾匠定制背篓、簸箕、筛子等竹制品,到了街天再拿到街上销售。定制的竹制品因品质好且耐用,深受顾客欢迎。当时我在想,当下的农村,核桃、桃果、油茶、油桐、八角等很多农产品终究还是离不开竹制品的运送、盛装,因而在市场上竹制品俏销也不足为奇了。

http://b235.photo.store.qq.com/psb?/V14XTQWw0KdP0A/d*P26*jnOtbchEvyCEZx2MoOSFOuBey2BL8PjAVNYXY!/b/dDHhHIzHHAAA&bo=wAOAAgAAAAAFB2U!&rf=viewer_4

我不禁想到,古往今来,不仅普通人喜爱竹子,更有无数的文人墨客青睐竹子,赞赏竹子。他们或以竹作画吟诗,感赋情怀,或赞赏竹子的品格和精神,以作自喻。人们爱竹、画竹、吟竹、赞竹,不仅仅是因为它郁郁葱葱,可供观赏,使人心旷神怡,更主要的是竹子具有崇高的品格。

竹子是个好东西,这是有口皆碑的。我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像竹子一样,不论面前是何等的艰难,学会坚强,不向困难屈服,少索取,多奉献,这便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