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在人间已是癫,我偏要上青天

 宁似卿 2020-08-18

一人一虎,已经对峙了一盏茶工夫。

那斑斓巨虎虽然饥肠辘辘,却也被李白的气势所震慑,不敢贸然出击。在李白身后,吴指南的尸身颇显丰腴,正是它惹得猛虎流连不去。

多年前在家乡蜀地,李白豢养过许多珍禽异兽,经验告诉他,不能怂。只要自己周身暴露出一丝恐惧,这百兽之王就有机会大快朵颐了。

汗水顺着手中长剑点滴下坠,就在李白两腿疲软快要撑持不住时,那猛虎眼中带着遗憾的神色,转身消失在深林中。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同来却不能同归。李白将吴指南浅埋在湖边林木扶疏处,便沿长江一苇东下了。

在那之后,李白看过了千般美景,也邂逅了别样人生。数年后重来旧地,只因尚有一诺未践。

他掘开吴指南坟墓,只见骨殖铿锵,筋肉犹在。他含泪持刃,剔去筋肉,洗净灰土,把这些骨头裹起来带在身上。

此时的李白,已然是个拮据不堪的穷光蛋。在和吴指南的遗骨朝夕相处了几天之后,他终于借到一笔钱,将这位不幸的友人改葬于武昌城东。

一切结束,李白长舒口气。友人的灵魂,终于可以安息了。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能和杜甫争夺一哥的大诗人,李白家世、生平诸多事项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所以本文的很多叙述只算聊备一格)。即便有华人的地方都能背几首李白的诗,不影响李白仍是个谜一样的男人。

根据李白自述,他祖上来头不小,是东晋时期雄踞敦煌、酒泉一带的凉武昭王李暠。如果再往前追溯,这个家族在汉代还出过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飞将军李广。

李广射虎

如果李白不吹牛,他便和李唐皇室属于同一世系,唐玄宗见了李白,也该叫一声族爷爷(辈分很高)。

天知道犯了什么罪,李白的先祖在隋朝末年迁出中原,谪居西域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公元701年,李白就出生在这里。

李白家族为何离开中原?还有一个更具传奇色彩的说法——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事变中,李建成为李世民所杀,其家人也被斩草除根。但李建成的一个儿子——也就是李白的先祖却颇为幸运,在李渊等人的保护下逃往西域,成为漏网之鱼。

无论如何,特殊的家世让李白幼年在异域成长,五岁那年,才随父亲李客移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

从现有资料来看,少年李白的家境是极为殷实的,但李客居然放弃大城市,而选择在群山阻隔、僻处一隅的昌隆定居,他在躲避什么?就连尊姓大名也不敢明白示人,所谓“李客”,不过一个标示其客居身份的代号而已。

在这样迷惑行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怕是永远也无从知晓了。

由于家境优渥,李白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有一点十分奇特:当时的读书人都把熟读儒家经典考取功名进入仕途作为最重要的人生目标,而李客却似乎并没打算让儿子走这条路。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从神仙道教到诸子百家,在父亲的默许下,李白小时候手不释卷的,竟然是一堆对提分和升学没啥帮助的课外书。

李客有钱的程度,已经无需儿子陪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了吗?事实上,李白一辈子的确没参加过科举考试,有人说是因为他看不上。皓首穷经博取功名,论资排辈升职加薪,这太慢太不高端了。李白的理想是高谈雄辩,把皇帝一顿忽悠,直接当上宰相或者帝王师。这种人在古代不叫骗子,叫纵横家。

也有人说,李白就算想考,朝廷也得让啊。李客是个商人,“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李白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无论如何,少年时代的李白比今天大多数孩子都幸福,他读书全凭兴趣,没有拿着教鞭的老师塞给他一堆真题和教科书。课余时间,他甚至还当起了动物饲养员,和小伙伴东岩子隐居在岷山之阳,以山林为牧场,饲养大批奇禽,一度引起了地方政府的注意,要向朝廷举荐入官,却遭李白断然拒绝。

李白饲养飞禽当然不是想从事餐饮行业。《列子》中有个著名典故“鸥鹭忘机”,能和禽兽亲密无间地相处,是道家推崇的至高境界。对升学没有太大兴趣的李白,把心思花在了学道修仙上。

注意,这不是熊孩子的三分钟热度,李白一生留下了大量和炼丹、炼药有关的诗句,政治上失意之后,他更是直接跟着齐州高天师接受道箓,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官方认证的道士。

李白被称为“诗仙”,和他一生对修仙的执着是分不开的。他甚至把这种虚无缥缈的追求传染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好朋友——杜甫。

李白曾听说王屋山有个道士华盖君,修成了长生不老之术,就拽着杜甫一同进山寻访想要拜师,没想到他们来晚了一步,华盖君已经死了(幸亏来晚了)……

男儿贵有四方之志,成年后的李白,终于要开始为前途而奔忙了。

公元725年秋,25岁的李白沿长江浮舟东下,无边的星辰大海在他眼前缓缓铺开。

如此重大的远行,不可能没有好友流连送别,但此时的李白胸中显然并没有多少离愁别绪,所以在李白这一时期的诗作中,最扎眼的却是这首《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处在同样年纪的杜甫曾于漫游途中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洋溢着凌云壮气的名句,李白这首《渡荆门送别》虽不像杜甫那般直抒胸臆大放豪言,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如此气吞山河的笔触已然说明了一切。

那是李白一生最美好的年华,也是大唐最美好的年华,无数绮丽的梦如雨后森林里的蘑菇壮实饱满,遍地开放,无数壮美的图景在李白年轻宽广的胸怀间摇曳激荡。

当然,这样昂首天外傲然睥睨的心态,还和一件事分不开,那便是雄厚的家底。李白出川时李客朝他银行卡里存进去的零花钱,一定是个“天文数字”。李白因此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动不动就给别人氪金打赏:囊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

光是打赏落魄公子就花掉三十余万,其他开销可想而知。如果你问那时的李白,他交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他的回答很可能是:我交朋友不在乎他有钱没钱,反正都没我有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对待金钱的态度说起来痛快,但很快就让他尝到了苦头。

不知什么原因,李白突然变穷了。前一秒还是个直播间里挥金如土的土豪,后一秒就陷入了“孤剑谁托,悲歌自怜”的凄凉境地。就连给死去的好友吴指南办南方特色的葬礼(学名叫“二次捡骨葬”),都不得不通过借贷来完成。

很显然,四川老家那边应该是发生了什么变故,李客他老人家大概炒股票乱加杠杆,又或者重仓的p2p突然爆雷。这一切,李白讳莫如深,千载而下也便永远成谜。

就在李白彷徨失路之际,一根橄榄枝意外地横在了他的跟前。从此他有了一个新身份:宰相之家的上门女婿。工作地点:湖北安陆,结婚对象: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

以工商之家而娶前宰相孙女,这门亲事李白无疑属于高攀的一方。官宦人家教养出来的女子想必是知书达理,温婉可人。可在婚后的十多年里,李白过得并不开心,所谓“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他的一腔壮志豪情被压抑得很厉害。

尤其上门女婿这份工作,即便在今天也要遭人嫌弃(详情请参考《隐秘的角落》里的张东升),放在古代,地位更是极为卑微,许多朝代甚至专门制定了针对性的歧视条款。

您收到一份来自张东升的邀请

为了扬眉吐气激昂青云,婚后的李白以湖北为据点,四处漫游干谒。他的人生目标很简单,也就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而已,但从安州(即安陆)的两位长史到著名的韩朝宗再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这些人显然都不认为李白有这个本事。

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

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赠郭季鹰》)

入赘许府,没能显著提升李白的社会阶层。纵然心气高过天,现实却像一只无情的巨掌,把他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公元735年,年仅35岁的李白写出了旷世神作《将进酒》。35岁,不过是人生云程发轫的年纪,李白却对岁月的流逝产生了深深的敬畏和恐惧。

也许在旁人眼里,这位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的青云豪士,这位貂裘名马换美酒的风流才子,面对未来该当满怀高掌远蹠的雄心才是,可其实,在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飒爽英姿底下,少年壮志早已被万古愁消磨得千疮百孔了。

在寄人篱下又干谒无门的十多年里,李白最大的欣慰,便是臭味相投地交到了几个知己好友。千年过去,今人很容易觉得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纯属蹭热度。这当然属于时过境迁带来的误解,人家岑勋也是当时名士,元丹丘更是李白一生挚友,李白后来能入宫供奉翰林登上人生巅峰,就得益于元丹丘的鼎力推荐。

由于同居湖北,李白和大诗人孟浩然也结下了一段令人神往的神仙情谊。和面对岑夫子丹丘生时的放纵情性不同,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在这位前辈大咖面前,还是要收敛一下行迹,好好扮演一个端庄的小迷弟的。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赠孟浩然》)

孟浩然

和《将进酒》的奔放谑浪相比,这首诗是不是无比乖巧?别以为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待人接物就没了基本的情商。在死党面前肆无忌惮,在前辈面前乖巧端庄,演员的这点基本修养还是要有的。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赠内》)

在和许夫人十多年的婚姻里,李白并不是个称职的丈夫。许夫人为他生下一子一女,李白也未能尽到父亲的职责。他时常烂醉如泥,又总是不着家,读李白诗固然让人大呼过瘾,但和李白过日子,体验不会太好。

大约在公元740年,许夫人不幸离世,40岁的李白成了鳏夫。独自拉扯一对子女固然艰辛,还有比这更严峻的处境:在李白背后戳脊梁骨、风言风语的人越来越多,他已经没有理由继续赖在许府了。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杜甫《杜位宅守岁》)

作为唐诗天空最耀眼的双星,40岁的杜甫正在长安艰难“北漂”,40岁的李白也没好到哪去。他不得不拖儿带女离开许府,投奔茫茫江湖,暂时栖身于东鲁。在那里,李白又有过两个女人,但都没有明媒正娶。她们大概帮李白分担了不少持家育儿的烦劳,其中一个还为他又生下了一个儿子。

和所有不成功的男人一样,李白没少被自己的女人嫌弃,所以在公元742年秋,他终于被唐玄宗召入宫廷供奉翰林时,除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没忘记讽刺一句:会稽愚妇轻买臣(汉代朱买臣发迹前也曾被妻子嫌弃),让你当初看不上我!

供奉翰林是李白一辈子最高光的时刻。在元丹丘和玉真公主的联袂推荐下,唐玄宗用极其特殊的规格召见了李白——“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先别紧张,这里的“床”只是坐具,别想多了。“御手调羹以饭之”大概也只是为了表示恩宠,象征性地摆弄一下羹汤,毕竟,唐玄宗亲自喂饭这样的待遇,大概率会被杨玉环垄断,不可能轻易赏给一个四十二岁的男人。

因为长期抑郁不达,李白一向没少遭人冷遇,这下好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周围人的态度自然也跟着急剧转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长安这个巨大的名利场,张开它纸醉金迷的怀抱,接纳了李白。

和那些见风使舵的势利眼不同,一位前辈诗人发自肺腑地欣赏李白的诗作。在忘记带钱包的情况下,他竟然解下象征身份的金龟换取美酒与李白畅饮,还给这个小自己四十多岁的后辈想了个爆炸性的营销方案:小伙子,以后你的江湖名号就叫谪仙人吧,肯定能红!

在这位前辈诗人的大力转发下,李白谪仙人的名号响彻长安城。直到多年后点检往事,李白仍对此念念不忘: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对酒忆贺监》)。

是的,这位前辈诗人就是《咏柳》和《回乡偶书》的作者,贺知章。

唐代的翰林供奉(或者叫翰林待诏),说起来不算正式官员,但因接近皇帝,一言不合就平步青云的大有人在。中唐的王伾和王叔文就是从这个职位起步,一跃成为“永贞革新”的实际掌舵人。

按照李白的规划,他只要给唐玄宗随便讲几回治国安邦、经纬天下的方略,唐玄宗就该肃然起敬给他安排个重要岗位。到时候,他就可以把当年吹过的牛都变成现实了。

然而李白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自始至终,唐玄宗只把李白当做一个才思敏捷的文学侍从而已。吃喝玩乐时,让李白写几首诗助助兴,便已是人尽其才了。

电影《妖猫传》里的唐玄宗

在这件事情上,李白的表现无疑让玄宗十分满意。著名的《清平调》三首,便是他此类诗歌的巅峰之作。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电影《妖猫传》里的杨贵妃

自古美人如美景,往往需要诗文的加成才能迥出侪辈,万古传颂。如果没有李白的《清平调》,杨贵妃的美人之名绝对大打折扣。

最初的兴奋过后,文学侍从的生涯开始让李白一肚皮的抑郁不舒。在满朝朱紫当中,李白看似飘逸的身影其实写满落寞。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醉草吓蛮书这样夸张的故事,放大了我们对诗仙的浪漫想象,但并不符合李白在这一时期的真实境遇。

有种说法认为,唐玄宗其实考虑过授予李白正式官职,却遭到杨贵妃的阻挠。原因是高力士向贵妃进谗言:天啦撸,这个李白竟然把贵妃比作赵飞燕,此人在历史上可没什么好名声啊!

但其实,明眼人都不难看出,李白天马行空、狂放不羁的做派并不适合官场,他的自我期许和真实禀赋之间存在着深深的错位。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其一)

公元744年春,86岁高龄的贺知章告老还乡,在他走后,李白终于沦落到了只能和月亮对饮的境地。长安不相信眼泪,也许是时候说再见了。

唐玄宗痛快地批准了李白的辞职申请,还象征性地给了他一笔钱。这就是听起来还有点高大上的“赐金放还”。

从此,茫茫江湖,李白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起点。

乍听起来,“赐金放还”相当体面,比今天我们从公司离职还要跟老板扯皮讨要工资幸福太多了,但问题在于,我们从一家公司离职,还有千万家公司可供选择,而李白生活的时代,全天下就只有大唐王朝这一家公司而已。

现在倒好,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亲自给李白办离职,以后再想就业,就千难万难了。

不到两年的长安之旅,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幻灭。人生理想的幻灭对李白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他大病一场,几乎死掉,而肉体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既然现实如此残酷,那便向虚无缥缈的仙界去寻求慰藉吧。从少年时代开始,李白便对神仙道教痴迷不已,和许多著名道士过从甚密。这回,他干脆办齐手续,变成了真正的道士。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焦山望松寥山》)

李白更加频繁地攀爬名山,采摘岩穴,吟赏烟霞。在一片似真似幻、迷离惝恍中,他似乎看到了神奇的一幕: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

可当他回过神来,却只是一个梦而已。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境再璀璨,人还是只能活在现实里。

现实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惊喜。离开长安后,李白陆续收到了上天留给他的两个彩蛋。在人生的又一个低谷,他们构成了天空中不多的亮色。

744年夏,李白游踪到达汴州(今开封),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粉丝团长,一个当时还默默无闻后世却将光耀千古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杜甫。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白杜甫……

两颗同样伟大的灵魂,就是这么一拍即合,“恩爱”无比。也许在当时人眼里,汴州的茶楼酒肆和江山胜迹,不过多了两个平平无奇的游人,他们一个飞扬跳脱,另一个一脸苦大仇深,如此而已。

可在我们今天看来,那是多么奢侈的一次相遇!

诗人闻一多曾用一段热情洋溢的笔墨形容当时的场景: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我们再逼紧我们的想象,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那么,尘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的祥瑞……

李杜同游,日月同辉,也只有伟大的盛唐,才能挥洒出如此华丽的手笔。而高适的加入,又让这一笔更添风力。

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慷慨不群且放纵不羁的高适,在性情上无疑和李白更为接近。且高适比李白大一岁,是同龄人,杜甫则比李白小十一岁,在三人把臂同游之时,杜甫对两位前辈大咖无疑会带上仰望的神情。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杜甫《遣怀》)

虽然李白没有留下此行的记录,但从杜甫的诗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情景该是多么风云际会,诗酒风流。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一见如故的三位大诗人,显然谁也想不到,十一年后的一场战乱不但席卷天下,还将不由分说地把他们抛向各自的命运。也是到那时才能真正看出来,744年夏秋之间的这一番诗酒高会,谁只是周旋应景,谁又毫无保留地走了心。

除了杜甫,上天给李白发放的第二个彩蛋,仍是一位前宰相的孙女。大概是749年,李白在汴州迎娶一位宗姓女子,这位宗夫人陪伴李白度过了晚年的风风雨雨。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为何李白的两段婚姻,都娶的是前宰相的孙女?

娶妻追求名门高第,是唐代士子普遍风气,寒门士子就更是如此。毕竟,借助妻子家中的人脉,仕途会顺利许多。

李白作为商人之子,社会阶层那是相当不高,他当然也想娶当朝宰相的女儿或者孙女,但人家显然不会搭理他,于是退而求其次,他把目标转向了前宰相的孙女。

和第一次婚姻一样,李白仍以上门女婿的身份住在宗夫人家里,此时他已年近半百,却还寄人篱下,日子当然不会太好过。

宗夫人贤惠,对李白也颇为用情,但宗府其他人可就未必这么善良。

寻常的歧视、嘲讽倒也罢了,最让李白痛苦的,是骨肉分离。在第二段婚姻存续期间,李白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一直寄养在山东。即便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乱,李白也没能把孩子接到身边(原因不明)。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寄东鲁二稚子》)

作为父亲,李白实在没能尽到基本的职责,这导致他的子女不但缺少父爱母爱,也无缘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终的结果便是阪上走丸般滑向了社会的更底层。在李白身后,伯禽以布衣终老,伯禽的两个女儿更是直接沦为农妇。名动一时的谪仙人,其后代竟然就此湮没无闻,成了“绝嗣之家”。

李白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出现在安史之乱期间。

公元751年,李白北上幽州(今北京),和许多落魄文人一样,中央的路子走不通了,他想再试试军旅幕府的路子。

众所周知,设藩镇是为了保境安民,可镇守幽州的这位仁兄,却有个与众不同的爱好——造反。此人名叫安禄山,当时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十五万雄兵,李白到幽州,没费什么劲就察觉出了安禄山的狼子野心。

影视剧里的安禄山

李白不是骆宾王,没兴趣做改天换日的风险投资。他本该向朝廷示警,但此事纯属徒劳——早就有好几箩筐的人告发安禄山准备谋反了,架不住唐玄宗对安禄山信任过头,不但没引起警惕,还每次都把告发者绑起来送给安禄山发落。这无疑是在向所有人宣告:敢离间我们君臣,这就是下场!

很显然,在盛唐河清海晏的表象之下,一场滔天巨变正在蠢蠢欲动。用不了多久,它就将以雷霆万钧之势改写所有人的命运。

公元755年冬,安史之乱终于爆发,长安沦陷,玄宗奔蜀,路上仓促禅位,太子李亨登基,是为肃宗。

为了激活一切力量对抗叛军,玄宗接受宰相房琯的建议,实行诸王分镇。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于是在南方聚集一批兵马,号称勤王平叛,实则想要割据一方,与肃宗争雄。

李璘比肃宗小九岁,本是肃宗一手带大的,两人打小亲密无间,常在一张床上搂着睡觉,不过在皇位面前,这点深情厚谊自然算不了什么。

李璘的想法倒是蛮不错,他知道争天下不能光靠打架,还得收买人心,得多找几个名士大V来抬抬轿子捧捧臭脚。可惜名士大V大多不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璘这架势不太对,于是李璘的HR们手握大把高薪却完全招不到人。

就在团队快要绝望时,李白来了。这可是玄宗亲自转发过的大V啊,公司的宣传工作有救了!

李白为何要加入李璘的军队呢?在李璘兵败后他发微博这样解释:“我是为了杀敌报国!”评论区刷了几百条“真的吗?我不信”。

李白又加了一句:“我其实也不想,我是被逼的!”

隔壁王维眼睛一亮:“是的是的,我之所以做了安禄山的伪官,也是这个情况!”

王维顺势翻出他发在小号上的一首诗: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伪燕(“燕”是安禄山政权的国号)官服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唐朝心啊!

可这样表忠心的证据,李白却一样也没有。更要命的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李白当时写了一堆《永王东巡歌》,大张旗鼓地发博给李璘做代言,这下好了,铁证如山,百口莫辩。

在肃宗和李璘的兄弟pk中,李白的两位昔日好友和他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杜甫“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在肃宗那里讨到了一个左拾遗的职位。高适就有点厉害了,他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李璘的大军就是由他统率。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

对李璘,对自己,对时局,李白都抱有极高的期待。可惜他看走了眼,李璘志大才疏,高适的大军尚未压境,他竟然被几个小干部率领的地方武装荡平了!失败的方式很羞耻,几乎是不战自溃。

李白的“谢安梦”,只做了不到两个月(亏大了)。作为附逆的乱臣,李白开始了他的逃亡之旅。

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大才子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刷爆朋友圈,连武则天都不得不脸色铁青地点了个赞。后来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不知所踪,也许他逃亡技术高超,保住性命,从此退隐江湖。

李璘兵败后的李白,就没骆宾王这么幸运了。他刚逃到彭泽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地方),就被官兵抓住了。

附逆的罪名不是小事,当时网上舆论一边倒,都觉得李白罪无可赦,死不足惜。只有杜甫倔强地说了一句:各位手下留情,这是我爱豆(《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然后就被网友骂成猪头。

在身陷囹圄等候发落的日子,李白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当年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小伙伴高适,是不是已经做到了淮南节度使?

不用辛辛苦苦熬资历,抓住机会在短时间内就扶摇直上,平步青云,李白梦寐以求的事情高适做到了。如果永王李璘不是这么窝囊废,李白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机会呢?

怪只怪李白眼神欠佳,押错宝了。在李白看来,以高适如今的地位,随便伸伸手拉自己一把,肯定没问题。话虽如此,当初一起打打闹闹没大没小的朋友,突然间要向对方摇尾乞怜,心里总有几分不是滋味。

好在这难不倒我们的诗仙,咱不把话说太明白不就得了?

就这样,高适收到了李白托人转过来的一首诗。在诗里,李白把高适一顿猛夸,把他夸成和张良不分伯仲的盖世雄杰,这类诗的套路通常是卒章显志,最后总要提提要求的(可参考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但李白诗歌的结尾,却只是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又是流泪,又是失语(《送张秀才谒高中丞》: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就是不肯说他有什么要求。

高适就算是八岁小孩,估计也明白李白这时候来信,是何居心。但既然李白自己不明说,高适也就不用费劲去斟酌拒绝的说辞,直接装傻就行了。说到底,当年那点交情值几个钱?一不小心惹一身臊,就得不偿失了。

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苟富贵无相忘这么幼稚的想法,李白大概不会再相信了。虽然在宗夫人和一干朋友的奔走斡旋下,李白短暂地出了狱,但最终还是被判长流夜郎(今属贵州梓桐),刑期三年。对一个58岁的老人来说,这几乎和死刑没什么区别了。

十一

当初李白接受李璘礼聘下山,宗夫人就表示坚决反对,果不其然,不听老婆话是要吃大亏的,这条定律放在诗仙身上也不例外。

后来李白终于身陷囹圄,宗夫人立即开启暴走模式,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虽然事业上遭遇连环暴击,却能娶妻如此,不得不说上帝在李白面前关上一扇扇门的同时,是开了一扇窗的。

李白出发去夜郎那天,宗夫人带着弟弟来浔阳江边送别。大概是觉得无颜面对妻子,李白只给小舅子写了首诗。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想当年宗家得宠时是何等赫赫扬扬,如今我作为半个宗家人,当然也想让老祖宗的坟头冒几缕青烟,可是我这么努力,最终,也只是给家里添了点堵而已。

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

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在风尘流离的路途上,面对渺不可知的远方,李白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他的眼睛看过了整个盛唐的绚烂芳华,却始终惦记一张朴素且不再年轻的面庞。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自代内赠》)

从前李白独自在外打拼,还故意开妻子的玩笑,他不说自己思念妻子,却倒打一耙去渲染妻子如何独守空闺牵挂自己,这“无赖”的嘴脸大概让宗夫人只能又气又笑吧。

还记得初入李璘幕府之时,是平生少有的意气风发。天底下的男人都擅长给妻子画大饼,我们的诗仙也不例外。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别内赴征》)

亲爱的你看,我终于有机会大展宏图了,这是天大的好事,你不要不舍得放手。我唯一害怕的,是等我飞黄腾达了,一身的土豪气息回来,你会嫌弃我太庸俗,不理我呢。

把征服世界的成果像餐后甜点一样放到盘子里摆在心爱的女人面前,是所有男人的梦想。可惜李白这个梦咻的一下就醒了,转瞬间,曲阑人散,天各一方,道阻且长。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南流夜郎寄内》)

虽然和妻子不通音问,但一路上,有件事李白自己也没有想到。

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作为“犯罪分子”,李白应该披枷带锁,由两个凶神恶煞的壮汉押送,稍不满意就是一顿鞭子。而实际上,李白此时早已名满天下,路上不但没怎么吃苦,居然还经常受到地方官员的隆重接待。

俗话说吃人嘴软,领导的饭尤其不可能白吃,吃完是要干活的。领导雅兴大发,赋诗一首,李白不能不唱和一下吧?饭是领导请的,你这诗里头不能不提一下领导的名字吧?

说实话要有这样的热度我肯定也是要蹭一下的,能在李白的文集里留一个名字,绝对属于极度稀缺资源。一不小心撞上《赠汪伦》那样的爆款,就更是赚翻了。 

在这些领导们的“供养”下,李白一边赶路一边长肉,终于在公元759年春到达白帝城,距离夜郎一步之遥。而就在此时,一场席卷了关中大地的灾难,却让李白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机。

十二

俗话说得好,上天有好生之德,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古代的皇帝们一言不合就大发慈悲搞优惠酬宾活动,目标人群是各种款型的犯罪分子。

大致操作方法,是把死刑改为流放,而原本要流放的则原地赦免。这个活动有个学名叫“大赦天下”,因为牵扯面太广,显然不适合经常搞,多少年也盼不来一次。

可就在李白奔赴夜郎期间,关中地区发生了重大旱情,眼看就是一场大饥荒。为了向上天祈福,唐肃宗搞了一次大赦天下,让李白赶上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小时候读这首《早发白帝城》,曾以为它是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远行,后来才知竟是垂暮之人大难不死的狂喜。白帝城和三峡猿啼,在古人笔下从来都是哀苦的意象,诗仙不愧是诗仙,笔补造化,驱遣万物,用哀苦的意象也营造出轻快昂扬的气氛来。

遇赦后的李白,终究片刻也闲不住。他花甲之年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锦绣山河,依然在寻找一展青云抱负的机会。

流寓江南期间,听说李光弼率百万大军讨伐安史叛军,李白曾试图投笔从戎,结果走到半路就被病魔击倒了。虽然胸中仍有豪情激荡,李白渐渐明白: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这时候宗夫人大约也已经离世,日暮途穷的李白只能选择到当涂(在今安徽)依附一位在当地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到了风烛残年还需要“啃老”,心里的痛苦可想而知。唯一令李白感到欣慰的是,安史之乱发生时,他的子女不在身边,他风尘满面踏上流放道路时,子女仍不在身边,而当他在当涂抱病辞世,他的儿子伯禽终于也移居到此处,陪伴李白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想当初年少气盛,李白曾以一首《上李邕》怒怼前辈大咖,“大鹏一日同风起”的豪言壮语掷地作金石声。这下好了,当初吹过的牛终究是错付了,一辈子的努力就这样颓然落幕。

尽管如此,一腔热血不肯凉,一身傲骨仍铿锵。扶摇直上翱翔九霄的大鹏鸟,早已成为李白的人生图腾。在李白的绝笔诗《临路歌》中,我们依然看到: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意思是:大鹏振翅飞过八方,在半空中却没了力量。

这烈火烹油的一生,即便被命运按住了头颅,不影响他在低处高歌,在阴影里怒放。即便乌云遮住了所有的阳光,他还能点亮心中的热火,用自己沸腾的体温让那些黑暗的角落也变得滚烫。

人的肉身百般局促,灵魂却可以游于万仞。很少有人能像他,在一生的时光里活出了两个李白。

一个李白和我们所有人一样,在人间上下求索,四处碰壁,历遍沧桑,另一个却始终遗世独立,纤尘不染,从未打云端下来过。

一个李白作为女婿、丈夫、父亲、大V,都饱受诟病,另一个却浑身长满光芒,值得人间最美的赞颂。

在讲究中庸之道的时代,他活出了真我的风采。在戴上面具方能如鱼得水的中国社会,他坚持做个嬉笑怒骂肆行无忌的孩子。

他本该是仗剑江湖的侠士,却把路见不平的怒吼化作了锦心绣口的诗篇。他自命不凡,在现实面前如此可笑,却让伟大的盛唐多出一个嘹亮的音符。

最终,他还是没能在世俗的世界乘风破浪,却以星辰的姿态高悬于夜空,让千秋万古的中国人都能在举头眺望时,眼里闪过一阵温暖,胸中涌起一股力量。

十三

作为一生都充满了浪漫传说的谪仙人,除了缠绵病榻最终一病不起,关于李白之死还有这么一个版本:

公元762年冬,安徽当涂,有人在采石江边看到奇异的一幕: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也许,这才是谪仙人挥别人间的正确姿势吧。

作者:彭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