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科研圈乱象——无实际参与却互挂通讯作者

 渐华 2020-08-18

尽管教育部科技部已经发文要破除'唯论文'、'SCI至上',但这种'只破不立'并未显著撼动SCI论文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在高校、研究所、甚至企业中,SCI论文对于评职称、申请项目、考核、获奖、乃至评选各种头衔帽子仍是至关重要的参考。而发表一篇SCI论文需要作者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于是,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来快速增加自己的SCI论文数量。

PS图片?No!怕被Elisabeth Bik(伊丽莎白·比克,荷兰'打假女王')曝光到PubPeer。连曹院士都被折腾得坐不住,谁还敢?

抄袭他人作品?No!被原作者举报了咋整?

一稿多投?No!暴露风险太高。

花钱找人代写?No!要是那家伙没有职业操守,一篇论文卖了N次,这不'撞衫'了吗?前几日,厦门大学和天津大学两名研究生同时被撤销学位就是因为碰到了这样的不良奸商。

···

那还有安全的路子来快速增加自己的论文数量吗?

答案当然是有的——互相挂名论文作者啊!由于国内一般只认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而第一作者要么是学生,要么是老师自己,通常不外挂,所以能开放挂名并且有实际价值的只有通讯作者。我们接下来要谈的'互挂'就是互相挂名通讯作者。

我有一个同学在国内一所二本小学校工作,他告诉我互挂论文作者的现象在他们学校非常普遍,大致套路是这样的:

某日,A写出一篇论文,把自己设为第一作者,然后把B设为通讯作者。过几日,B也写了一篇文章,就投桃报李把通讯作者送给A。原本A、B各自只写了1篇文章,但这样一番操作后A和B现在各有2篇文章(1篇第一,1篇通讯),文章数量瞬间翻倍,尽管A和B做的方向不同,也从未过问对方的实验。

由此可见,互挂堪比一个数量倍增器,快速增加了玩家的论文数量,同时这样的'共享'并不影响个人的论文认可度。难怪这么多人热衷于互挂。

那么都有哪些人参与互挂呢?

(1)夫妻挂。男的做实验写论文,自己只要通讯作者,把第一作者送给女的。评职称时,夫妻同上。这种情况最普遍。

(2)同事挂。有时候夫妻一个理科一个文科,互挂不合适,所以就找同事玩互挂,你送我一个,我返你一个,等量交换。这种情况也比较多。

(3)领导挂。一些领导忙于行政工作,但是职称考核还是要的,下面一些心眼活的老师就给领导挂通讯,以后签字盖章方便了。

(4)子女挂。有些老师为了帮助子女,也会想法设法整些文章给子女。

其它的还有亲属挂、朋友挂、学生挂等,但这些情况不多见。

不仅小学校的老师们喜欢搞互挂,连985/211高校的大佬们也玩互挂,而且玩的更溜。你若打开某些大牛的文章,尤其是那些发在顶刊的,会惊讶地发现文章的通讯作者有2个、3个甚至4个。What?即便是真有合作,给个普通挂名不就行了,非要送通讯!

那么,互挂算不算学术不端呢?

如果论文的作者都参与了实验或论文写作,互挂无可厚非,但以后用这些论文评职称要考虑削减权重。如果纯粹出于利益交换而互挂,必然是学术不端。不过,外人很难辨别有无实际参与。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没办法查。所以说,互挂是一种极其安全的快速增加论文数量的方法,也是一种不可查的作弊行为

但互挂对于科研圈有危害的一面。它最大的害处是产生了不公平。我那位同学向我抱怨,院里其他人玩互挂,文章数量飞起,而他比较老实,全靠自己一篇一篇发。现在要评副教授了,他有5篇文章,但是别人通过互挂弄了10篇,完全碾压他。他现在非常郁闷但也无可奈何。我曾问他为何不放下姿态玩互挂,他的回复是:'明明没参与,却要挂通讯,那样的行为太没节操'。

而在我看来,无端互挂是一种极其不道德的行为,不仅导致了不公平竞争,打击了老实人的工作积极性,还助长了投机行为,弄得整个圈子非常浮躁。如果都抱着'有便宜不占就是王八蛋,有漏洞不钻就是猪'的投机耍滑心态做科研,怎么能做得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